APP下载

第一份津贴

2015-06-15赵参

北京档案 2015年3期
关键词:回执单收汇营业员

赵参

我于1969年8月22日到内蒙古兵团。那时的兵团列入北京军区序列,实行完全的供给制,后勤保障按陆军标准,战士享受入伍津贴,入伍第一年,男兵每人每月5元,女兵每人每月5.75元。9月初我领到了第一份津贴,8月和9月两个月的津贴费共10元。战友们领到津贴都很高兴,有的到连队小卖部买包烟,有的买点零七八碎的日用品。

10元津贴费,这是我人生的第一份工资。我十分看重它。当时,首先想把津贴费寄给妈妈,以感谢妈妈的养育之恩。后来又琢磨着应该把钱寄给大哥:他属于“老三届”,1968年底响应毛主席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被学校分配到山西省代县。

代县,位于晋东北,雁门关下。东邻繁峙,西接原平,南界五台,北毗山阴,山多地少,条件艰苦,是个出了名的穷地方。当时,哥哥所在的生产队更是穷上加穷,平均每个壮劳力一天的工分仅折合一毛多钱,而且要等到年底才分红。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虽然国家给插队知青拨有一定数量的口粮,但是知青都是一群十七八岁的青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那点口粮怎么够吃。况且知青刚学干农活,傻卖力气也挣不上满分,能赶上壮劳力十分之八就算拔尖的了。因此,家里得时常给他寄点生活费。那时,父母虽然在“文革”中受到冲击,但是他们的工资还没有停发。我离京时身上带了20多元零用钱,再说兵团实行供给制,一时半会儿也用不着什么钱。于是,我决定把第一份津贴10元寄给我的哥哥赵菁,杯水车薪,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困难,也能聊补炊米之需。

1969年9月7日,星期日,连队休息。我请了假去邮局寄钱。离连队七八里地有一个叫树林子的村庄,是人民公社所在地,邮政网点就设在那里。当时,交通很落后,想去什么地方基本靠两条腿走,从旗到镇到村全都是土道。我心情兴奋走得急,时间不长就到树林子村了。

树林子村说是公社所在地,其实并不大,一条道贯穿村子首尾,不用打听一眼就看见邮局了。邮局在路旁的一间小平房,只有十几平方米,门口挂着邮政所的牌子,窗上装着铁栅栏。屋内摆设极其简单,除了一个木柜和两张三屉桌以外,什么也没有。桌边对坐着两位男营业员。我感觉有点奇怪,因为北京邮局里营业员绝大多数是女同志,男的很少。所以乍一进来,我自己倒有点不适应。不过,我很快地就想到内蒙古地广人稀,女营业员终究有不便之处吧。这两位男营业员比较热情,问清我要办理的事项,立马去柜子里翻找汇款单。柜子里比较乱,隔着办公桌我也看不清那里边有什么,只见他俩把柜里的东西倒来倒去,折腾了好几遍才递出一张汇款单。我猜想这个邮局的汇款业务可能太少了。我很快填完单子缴了费,营业员给了我一张汇款回执单据。这张中国人民邮政汇款收据,编号为874/04256,单据顶头印着最高指示“要斗私,批修。”营业员用钢笔分别填写了汇款金额(人民币)和汇费金额,阿拉伯数字非常清晰,收汇日戳盖的邮寄日期是“1969.9.7”,印戳下方加盖了收汇员红色的名章。回执单的最后还标有注意事项:“请汇款人将此收据妥存备查。”

哥哥接到我寄去的10元钱,及时回了信,他在信中写道:“寄来的钱收到了,你第一次领到津贴就全都寄给我,我……”从省略号中我读出了哥哥激动的心情。他接下来述说了近期的生活和劳动情况,表示会安心在山区插队,更好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我的第一份津贴,见证了我和哥哥的亲情,也是那个年代边陲通邮的真实写照。

猜你喜欢

回执单收汇营业员
密码是多少
我学会了检查
相符交单收汇后不符点费的处理
家有二宝
Parcourez la Chine avec des notions de chinois
惩罚也是一种爱
惩罚也是一种爱
暂未取得“核销单”可先办退税申报
规定
你规定不了我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