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设档案强国
2015-06-15丁海斌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档案强国的本体意义和比较意义,说明了档案强国的人才结构、业务建设、国家宏观体系建设和思想意识四大标志,强调了建设档案强国的目的是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中国梦相匹配的,分析了建设档案强国的历史档案资源、档案工作体系与基础等已具备的优势,还分析了建设档案强国的人才队伍不足、部分地区和部门业务基础薄弱、转型期面临新问题、档案开放度低与社会档案意识弱等问题,并提出了主要解决办法。
关键词:档案强国概念标准条件问题解决办法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nature and the comparison significance of a Major Archival Pow? er at its first, then illustrated four main marks as the talent structure, business construction, state macro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ideology with the aim of matching the construction with the great revitaliza? 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great China dream. Af? ter that it analyzed the available advantages of histor? ic archival resources,current work system and past base, discussed the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build? ing archival power as followslack of talent, weak busi? ness foundation in some regions and branches, new problems faced during transition period,insufficient openness and weak social consciousness. At last this paper brought up some major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mentioned above.
Keywords:MajorArchivalPower;Concepts; Standards; Conditions; Problems; Solutions
建设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中国梦相匹配的档案强国,是历史赋予当代中国档案人的伟大使命。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伟大使命,我们必须首先从思想上、理论认识上了解建设档案强国的一些基本问题,以便概念清晰、目标明确、路径畅通地开展这场伟大的社会实践。下面,笔者从概念、判断标准与内涵、动因、优势与问题、措施等几个方面,谈谈对建设档案强国的认识,供档案界同仁们参考。
一、档案强国的概念、判断标准与内涵
(一)概念
强,是一种比较性、时代性概念,它具有本体意义和比较意义两个方面。
首先,从本体意义来说,强是指健壮,有力,程度高。就档案工作而言,强的本体意义是自身工作水平高、馆藏丰富、管理科学、制度完善、服务优良;其次,从比较意义而言,强是指胜过,优越。就档案工作而言,档案强国就是档案工作在世界上对比大多数国家而言,具有先进性。
关于档案强国的概念,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主要基于比较意义,给予了较明确的说明:“所谓档案强国,是指档案工作主要方面或档案工作主要领域的世界强国,是在国际档案界中有巨大影响的强大国家。档案强国是与世界各个国家相比而言的,在世界各国中,档案工作的一些主要方面,或者说档案事业的主要领域,都是强大有力、名列前茅的,让人羡慕和愿意学习的,对别的国家、对国际档案界有影响的国家”。[1]
(二)内涵与判断标准
我国档案工作达到什么水平才算是档案强国呢?即档案强国的判断标准和内涵是什么呢?对此,杨冬权局长提出:“档案强国的具体内涵或者说具体内容很丰富,可以无限扩充。目前,就我们的粗浅认识,初步提出了4个方面的内涵,也就是‘四个强大。即强大的事业发展保障体系,强大的档案资源体系,强大的档案利用体系,强大的专业人才队伍。”[2]
档案强国的判断标准在于比较世界各国,我国的档案事业在整体上具有一定优势。那么,这种整体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即档案强国的主要标志有哪些?笔者认为档案强国的标志应包括:人才结构的标志、业务建设的标志、国家宏观体系建设的标志和思想意识的标志。杨冬权局长提出的“四个强大”是内涵,是目标;而笔者提出的“四个标志”,是外显,是需要用具体数据说话的判断标准。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是人才结构的标志。在当今社会,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第一优势。就档案事业而言,档案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知识性,没有一个学历层次较高、专业结构合理、业务熟练的人才队伍,档案强国无从谈起。因此,高水平的档案人才结构是档案强国的首要标志。
第二是业务的标志,即资源、安全、利用“三大体系”建设的标准。2010年12月杨冬权局长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紧紧围绕“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提出了“三大体系”建设的主导思想。这三大体系是档案业务工作的整体概括和重点所在,“三大体系”建设不过关,业务基础不牢固,难言一个“强”字。档案业务是档案事业之本,高水平的档案业务工作“三大体系”建设,是档案强国的基本标志。
第三是国家宏观体系建设的标准。强国是一个国家整体的概念,所以高水平的档案事业宏观体系建设,是档案强国的应有之义。
第四是思想意识的标志。这里所说的思想意识包括档案工作者思想意识、知识水平和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特别是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它是档案事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石。帕斯卡尔说:“人的伟大在于有思想。人如芦苇,不过是大自然最软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3]“我们所有的尊严均在于思想。我们必须通过思想而不是我们无法充满的空间与时间来提升自身。因此,让我们努力,好好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理”。[4]也就是说,人是受思想意识支配的,没有较高的社会档案意识,就不会有良好的社会档案行为和档案道德。档案工作源于社会(档案产生于人们的各项社会活动)、用于社会(被社会公众在社会活动中利用),所以建设档案强国靠的是“人民战争”而不只是档案专业人员进行的“局部战争”。
以上四大标志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档案业务“三大体系”建设是基本标志;人才队伍建设与思想意识水平的提升是前提条件和发展保障;国家宏观体系是档案强国的整体体现;四者存在互动的关系:没有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建设,其他方面的高标准建设就不可能实现;档案业务“三大体系”建设不仅是档案强国最具体、最直接的体现,也是档案人才成长的平台;而没有国家宏观体系,档案事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国家的档案事业,就没有统一的领导和管理,业务体系就缺乏依据与标准、缺乏连接与沟通,人才也难以有发展的机会。
二、为什么要建设档案强国
为什么要建设档案强国?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档案工作的基本属性决定的。在人类社会的各项工作中,档案工作属于基础性、服务性工作。高楼大厦,基础在先,我们的国家要建设文化强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各项基础性的工作必须首先打牢。“任何基础性空间要素都具有不可缺少性,没有它们的存在,主体部分就没有了支撑,就无法存在和发挥作用。在人类文明社会,档案工作就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基础性要素,如果没有档案作为凭证与参考,我们的社会就无法正常运行”,[5]更遑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建设档案强国就成为当代档案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具体而言,档案强国的最初构想来源于我国文化强国的构想。杨冬权局长指出:“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我们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新的发展目标。随后,国家档案局在2012年2月召开的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上,也提出了‘建设与文化强国地位相匹配的档案强国的目标。可以说,这是我国档案事业发展新的战略目标。笔者认为,文化强国新目标的提出,体现了党和人民对文化事业的新要求、新期待,体现了文化人的新自觉、新自信,对文化工作者形成了新凝聚、新引领,对文化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样,档案强国这一新战略目标的提出,也体现了党和人民对档案事业的新要求、新期待,体现了档案人的新自觉、新自信,将对档案工作者形成新凝聚、新期待,对档案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6]
这是杨冬权局长关于档案强国最初的动议和构想。但是,在人类社会的社会空间中,档案工作具有基础性。[7]档案事业对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档案工作应在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中承担自己应付有的职责。而且,事物是不断发展的,随着我国改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提出,最初只与文化强国相匹配的档案强国目标显然是不够的,档案工作要进一步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中国梦相匹配,要与我国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提升相匹配。正如杨冬权局长在2013年底的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所说:“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以档案工作的新成绩、档案服务的新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8]
总之,建设档案强国,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的新贡献。
三、建设档案强国的优势条件与不足
比照本文第一部分,我们可以来具体分析一下我国建设档案强国的优势条件与不足,并由此寻找建设档案强国的路径。
(一)建设档案强国的优势条件
1.丰富的历史档案资源。中国历史档案资源之丰富,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这是我们建设档案强国的巨大先天优势。当然,这种历史优势完全转化为现实优势还需档案界同仁的继续努力。目前,我国已有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清朝内阁秘本档、云南纳西族古籍文献、清代科举大金榜、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侨批档案、元代西藏官方档案等历史档案,均已列入了《世界记忆名录》。《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作为中国的国家级名录,已收录历史档案文献113项。这些被收录的档案文献只是中国历史档案中的沧海一粟,但它们已经令中国档案人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2.业已形成的较完整、有效的档案工作体系。业已形成的较完整、有效的档案工作体系,特别是统一领导的行政管理体系和整体性较强的档案馆(室)体系和档案法规,档案教育、科研、宣传与出版、外事体系,这些是我国当代档案事业的重要优势所在。正如刘国能先生所说:“世界上尚未发现哪一个国家有如此完整系统的国家档案事业体系。”[9]
3.业已存在的较好的档案业务工作基础。总体而言,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国档案工作的业务基础已基本形成。正如刘国能先生所言,“机关文书档案工作、科技档案工作、城建档案工作、农村档案工作、连队档案工作、少数民族地区档案工作逐步建立。全国档案工作拓展到了几乎所有形成档案的机关和单位。全国建档单位数和档案工作人员数都是世界上少有的,成为档案大国”。[10]
(二)问题与措施
1.人才队伍结构、质量之不足。在建设档案强国过程中,人才队伍是基础,杨冬权局长提出:“一是档案专业人员数量居于世界第一;二是接受档案专业教育和在职教育的人数居于世界第一;三是档案人员整体素质在各国中名列前茅;四是档案的科研成果居于世界第一;五是有一批世界知名的档案专家;六是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档案科技成果;七是有一批国际化档案人才”。[11]在这七个“第一”中,“档案专业人员数量居于世界第一、接受档案专业教育和在职教育的人数居于世界第一、档案的科研成果居于世界第一”三个方面我们具有一定的优势,经过一定的努力达到档案强国的标准是可以预期的,但“档案人员整体素质在各国中名列前茅、有一批世界知名的档案专家、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档案科技成果、有一批国际化档案人才”四个方面,我国还有相当大的不足。尤其是“档案人员整体素质在各国中名列前茅”这方面,由于我国档案人员人数基数大、部分单位对档案人员素质要求较低,实现起来颇有难度,应下力气着力解决,并要有长期关注、持之以恒的决心,必要时要有一定的硬性要求。
2.部分地区和部门、单位业务基础薄弱。中国档案业务工作存在着行业间、地区间、部门间的不平衡性,存在着某些行业、某些地区、某些部门档案工作的滞后性。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档案强国的建立。消除或基本消除这种现象,也是建设档案强国的重要任务。
3.转型期面临的新问题。我们正面临着档案工作的两大转型期——数字化带来的业务转型和改革开放带来的行政管理转型。这两个方面的转型工作都还没有完结,数字化转型尚处于初期阶段,行政管理转型处于中间阶段,需要做的工作、需要研究的问题还很多,关键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研究问题、切实解决问题,不回避,引导档案事业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
4.档案开放度低与社会档案意识弱。中国公共档案馆档案开放度较低,这是严重制约档案强国建设的不利因素。对此,杨冬权局长指出“要加快档案的开放鉴定步伐,使凡是可以开放的档案都向公众开放,提供利用”。[12]而提升社会档案意识,要通过宣传活动,但更重要的在于提升档案开放度。事实胜于雄辩。提升档案开放度,让人们真真切切地看到档案的作用,是提升社会档案意识的根本手段。
总之,建设档案强国,是当代中国档案人的历史使命,我们应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交出一份告慰前辈、无愧今生的完美答卷。
注释及参考文献:
[1] [2] [6] [7][8] [11] [12]为实现档案强国新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本报记者与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访谈录[N].中国档案报,2012-6-7(1).
[3](法)帕斯卡尔著,李斯译.思想录[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124-125.
[4](法)帕斯卡尔著,李斯译.思想录[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125.
[5]丁海斌.档案工作空间论[J].档案学研究,2011(2):16.
[9][10]刘国能.建设档案大国、档案强国——国家档案事业60年[J].中国档案,2009(10):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