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发展
2015-06-15涂成赞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教学效果提升,应该科学合理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文章主要探讨分析该问题,并就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发展提出相应策略,希望能够为教学实际提供指导与借鉴。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中学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57-01
信息技术是中学课程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不少学校将其列为必考科目,是学生在中学阶段必须掌握的课程。为促进教学效果提升,让学生更好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倡导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课堂活动主体,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更好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为更好落实这些教学要求和目标,教学中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课堂讲解与演示
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和演示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学生感觉比较陌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在教师讲解和引导下,学生能更好掌握所学内容,更为深入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在计算机操作中,教师要重视示范和引导,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例如,在学习Flash动画制作时,一些学生很少接触这些内容,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通过任课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能够很快掌握所学内容,明白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制作流程,让学生更好学会这节教学内容。又如,在幻灯片制作、表格统计等教学中,将讲解和课堂演示结合起来,同样也能起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二、任务驱动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除了掌握基本课程理论知识外,让学生进行上机操作也是不能忽视的,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的基本要求。通过上机操作,能够让学生获取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料,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例如,在学习幻灯片制作、Flash动画制作时,仅仅依靠教学内容讲解是不足的,还应该让学生自行操作,掌握知识应用技能。同时教学中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任务,从而引导学生为完成任务而更好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同时,完成任务的过程也是一个由简单到难,知识由浅入深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任务驱动之下,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与探索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教学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主题教学法
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情境,以课堂活动形式,让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索与分析,从而掌握所学内容。这种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融会贯通水平、知识灵活应用能力,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和实践,最终给出相应的成果或作品展示。采用该方法进行教学时,关键是明确教学目标,为学生设置良好的教学情境,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让学生完成主题教学内容。并给出学习成果展示,进行课堂交流和讨论,促进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游戏比赛法
该方法能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提高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度,也是不能忽视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学生键盘操作和使用这节内容教学时,让学生打开金山打字通,利用游戏积分功能,在学生之间开展比赛活动,对得分多的学生进行适当奖励。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也有利于学生更好掌握所学内容,增强学生键盘操作的熟练程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合作学习法
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考虑不同学生的基础知识,性格特征、课堂出勤率、知识接受能力等内容,一般每5-7名为一组。并给每位学生分配相应的教学任务,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討论完成学习任务。对学习中遇到的疑惑,也可以及时交流和解答,任课老师要做好指导工作。例如,网页制作这节内容学习时,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法的方式,给每个组员分配不同任务,从而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促进教学任务更好完成。
六、分层教学法
由于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他们的基础水平,知识接受能力、主观努力等存在不同,考虑学生这些情况,教学中应该将学生分为不同学习小组,采用分层教学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潜力,促进学生更好进步与提高。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注重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时,应该坚持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方针,合理选用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并推动教学方式方法的完善与发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董育梅.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8),168
[2]叶宗彬.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发展[J].电子制作,2014(4),116
作者简介:
涂成赞(1972.01.17- ),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