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媒体资源助推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2015-06-15曾永宏
曾永宏
【摘要】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媒体资源能够有效助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好地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
【关键词】媒体资源 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35-02
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活动离不开各种传统的教具学具、现代的多媒体等教学媒体资源的有力支撑,否则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学媒体资源能够有效助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
一、主题与背景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内容的教学。笔者执教了该课,在此前后也观摩了2节赛课课例,这三节课都设计并使用了传统的教具、学具和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媒体。这让笔者深深感受到,数学课堂的变革离不开“教学媒体”的研究。
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但小学生形象性强,因此,恰当设计并使用媒体工具,使之成为一座数学世界与小学生之间的魅力之桥,这必将令数学课堂更具探究性、趣乐性,从而更能彰显品质课堂“六元素”的魅力!
二、情境与描述
A案例:2013年全国赛课黑龙江省原老师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一)使用媒体
(二)课堂情况
1.引入部分
师组织学生进行3次操作:(1)能用手中一副七巧板,拼出一种学过的图形吗?(2)既然七巧板是中国的变形金刚,能否移动尽量少的七巧板,变成一个没学过的图形?(3)能把刚拼成的图形变成平行四边形吗?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都能在磁性小黑板上快速拼摆,并高兴地展示自己的成果。
师:这节课,我们就在变与不变中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探究部分
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长方形面积公式,再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与什么有关?可能怎么求?学生猜:底乘高或邻边相乘。师再引导学生谈验证方法:(1)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梯形,再拼成一个长方形。(2)既然七巧板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面积一样,那先算长方形面积,再把底乘高与邻边相乘各试一遍,看哪个对。(3)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一个正方形和2个三角形,分别算出面积再相加。(4)用以前学过的格子图来做。
学生选自己喜欢的一种学具验证猜测,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全班交流了数格法和剪拼法。
师:采访一下,刚才七巧板拼出这么多图形,为什么偏要拼长方形研究呢?在与学生交流中,老师顺势点评转化法。追问:刚才你沿着什么剪开?为什么沿高剪开?不沿高剪开行吗?刚才这名同学,你没画高,怎么就确定它是高呀?刚才我们的结论都是底乘高。邻边相乘对吗?这时一生质疑:邻边相乘也对。教师用展示台展示测量情况,让学生明白误把平行四边形斜边4.4厘米作为4厘米,得出错误结论,再次强化正确公式。
B案例:笔者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一)使用媒体
(二)课堂情况
1.引入部分
异位教学,课前给学生展示用七巧板拼摆的两幅图案,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两幅图形状不同,但是面积相同。
上课后,教师先用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引导学生快速找出相关图形,回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课件出示:学校门前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花坛。猜一猜,哪一个面积大?再给出相应数据,再猜平行四边面积可能怎么计算?
2.探究部分
师:你想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汇报:用数方格、剪拼等方法。介绍学具后,小组操作并汇报:我们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两个小组都汇报的是剪拼法。师巡视时发现有同学用数格法,并指导他们阅读教材相应内容。便问:有没有用数格法的?生:数方格的方法麻烦,我们都不用这个方法。
教师追问:这几种剪法有什么共同之处?为什么平行四边形面积可以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计算?下面我们利用课件形象直观地回顾并梳理一下整个推导过程。
3.总结自评
学生自评涂色后汇报:生1:我这节课认真倾听很好,涂3格;观察和思考比较好,涂2格;讨论和动手能力还不够,涂1格……
C案例:区青年教师素质大赛戴老师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一)使用媒体
(二)课堂情况
1.引入部分
异位教学,课前组织学生用钉板围指定条件的图形进行比赛,学生兴趣高;教师用折、剪的方法将一个正方形变成了轰炸机形状,抓“变与不变”。上课后,通过讲故事引入课题。
2.探究部分
活动一:用数格法。每名学生用复印的方格图数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填表。通过反馈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就是底乘高。
活动二:用自己最感兴趣的数格法或不数格子的方法验证。组1展示数格法,并利用表格列举了几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发现面积都是底乘高。组2、3展示剪拼法。课件出示,普通的沿高剪开和沿任意位置一条高剪开两种情况。师追问:这样剪开都能拼成长方形吗?不沿高剪为何不行?
三、讨论与反思
(一)讨论
三节课风格不同,呈现出的亮点是:注意媒体的设计、使用,使学习课堂生动活泼,彰显品质课堂六元素。
通过和他人的课例分析比较,我再进行教学时会改进的媒体是:不用透明胶片,因为学生不便于操作,而且教师制作学具很麻烦(平行四边形底和高都是整厘米數才好)。我会像C案例那样忠实运用教材,复印方格图给学生探究,但会至少提供两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格子图,便于比较。还要改进的就是学生操作汇报后,要注意像A案例那样有序地对重点问题进行追问。
(二)反思
通过主题研究认识到:媒体就是学生探究的工具,使数学探究活动成为可能。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但小学生形象性强,因此,教师专业地设计并使用媒体工具,使之成为一座联系数学与小学生的桥梁,有助于更好地落实探究学习,令数学课更能彰显魅力!日本教育学者降旗胜信提出理科数学的总体构想:在小学阶段,重点放在获得概念和知识所必须的探究能力和态度上。这就是现代理科教学的模式。小学数学课堂中使用媒体资源,有助于学生更生动地学习,改变学习方式,具体有如下认识:
1.激发学习兴趣。皮亚杰说,“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巨大内驱力。夸美纽斯提出:“在尽可能的范围之内,一切事物都应尽力地放在感官跟前。”所以,通过教具、学具进行直观、动态和形象化的操作与演示,会使学生饶有兴致地观察、思考。华罗庚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我们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使教材“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积累活动经验。杜威认为“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组与改造”。数学课标也强调基本的活动经验对学习的重要作用。皮亚杰把个体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阶段思维运演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所以,要精心选择合适的媒体,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直观、合理地获得结果,积累活动经验。
3.培养数学思维。通过教师示范追问,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是怎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在此过程中用了哪些思考方法,获得进一步的感悟。这一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反思习惯,在反思时要能静心、踏实地对学习过程进行回忆与思考,逐步培养学生务实的反思态度,让学生认识到反思学习过程对数学学习的作用。
4.展现探究差异。丰富多样的探究材料,能够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思考,便于展现学生不同的探究方法。差异就是教学中的一种良好资源。
另外,我们在常规教学中选用教学媒体时要思考:是否有助教学目标达成?是否尊重心理学规律,尽可能减少对学习的干扰?是否留给学生想象、总结和思考的空间?是否合乎经济原则,制作媒体简单而有实效?
参考文献:
[1]杨玉东,巩子坤.小学数学教师专业能力必修[M].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
[2]鐘启泉.课程的逻辑[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