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无“真情”,行而不远

2015-06-15杨清丽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5期
关键词:真情实感真情作文教学

杨清丽

【摘要】当下,高中生的作文大都追求速成,所以有了很多速成班,随之而来则是“作文开头十法”“满分作文万能结尾”等等。可是,当学生作文成了技巧、模式的演练场时,作文就完全丢掉了自我和真实情感,成了一束束批量生产的色泽艳丽、包装精美的塑料假花,没有任何生机。因此,笔者呼吁:让真情实感、本真性情回归到学生们的作文中来吧!

【关键词】作文教学  真情实感  高中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88-02

林清玄说:“理智只不过是人生的一部分,情感才是人生的全部”。[1]我们的一生,时刻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如励志故事、感恩故事、真爱故事……在一次次感动中,我们被“真”吸引了,原本自然的心融化了;在一次次沉醉中,我们被“美”感化了,原本粗糙的心被雕琢了。这就是情感,可溶化一切冰雪。

然而,在学生的作文中,缺乏的恰恰是这种真情实感。

如今,我们翻开参考书,作文选之类,就会看到“写作技巧大全”“万能开头”“写人技巧总汇”等,不禁想问:难道这就是学生要学的,老师要教的吗?殊不知,如果没有一定的感情积累,只有技巧的作文会是一潭死水,不会泛起一丝涟漪。所以,如今学生的作文大都虚假为文、矫情为文、游戏为文,文中基本看不到“我”的影子,更不要提感情了。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作文之形为文字,其内容不出思想和感情两端……”[2]只有最真实的情感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真实的情感需要的不是华丽语言的修饰,而是内心真实的触动。你心中是爱,无法装出冷漠来;你心中是憎,也无法装出欢愉来。例如阎维文演唱的那首《母亲》:“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她)给你包……”我想,歌曲之所以动听,演唱固然重要,但这如泣如诉的歌词怎能不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那一块呢?再如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跨过栏杆买桔子的形象,真切而充满情感,笔墨所到之处,无不渗透着作者对父亲浓浓的爱。在杨子的《十八岁和其他》中,父亲用自己深切具体的人生感受,诉说对儿子的理解、期望和深爱。杨子发出了对来世的诉求:“假如人生能够重来一次,我真会情愿溺爱你的!”“来世不论有无,诉求中的内疚与渴望,依然激荡着爱的热流,产生震动人心的感染力。”[3]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4]

2009年,山东卷高考作文以“见证”为题,有幸看到几篇学生的高考作文,其中一篇57分的作文,文章用吊兰来见证姥姥对自己的苦心和深爱,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奇特的结构,文字却如涓涓溪流流入读者心田。而某些35分左右的作文,像刚刚从化妆间走出来的美女一样,周身充满脂粉的香味,光鲜照人,珠光宝气,在读者面前搔首弄姿,但这样的文章却缺少灵魂——真情实感。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说到:“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5]这段话也是在告诉我们,情感是文章的经线,文辞是文章的纬线,经线正了纬线才能织上去,情理确定了文辞才畅达,所以,情感是写作的根本,且一定是真情实感。

下面我们来看一篇2009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踮起脚尖》中的片段:门外的楼梯隐约传来了一丝丝响动,那么轻、那么微弱、缓慢,那声音慢慢地靠近,到了门口,骤然停下。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的听到一丝轻微的金属碰撞声,一个物体慢慢地插入锁孔,又是一声轻轻的转动声。门,悄然打开了,“轻点,孩子睡着了”,这是母亲的声音。我能感受到她正踮着脚尖向我走来。没有声音,我却能感受得到,那個轻轻的脚步,正一步步地温暖我的心。“又踹了被子!”母亲轻轻地拉过被子,慢慢地移到我的身上,又抽身慢慢地离去……自始至终,家中的灯没有亮一下,也没有发出什么很大的声音,只有父母那踮起的脚尖,一步步踩在我的心头。拉过被子蒙住头,我强忍着声音不被流露,泪水却一行一行的滑落。这一晚,我不知道自己哭了多久……

仅仅是母亲踮起脚尖这一细小的动作,把母亲对孩子的爱刻画的淋漓尽致,谁又能说自己的母亲不是经常这样做呢?

还看过一篇文章——《姥姥的姿势》,里面有一片段:我不只一次见过姥姥提开水壶时的姿势。我们提壶都是壶嘴朝外,而姥姥很奇怪,总是将手臂用力向后伸着,手肘弯曲,壶嘴朝向自己。这种姿势看起来很难受、很费力甚至是非常危险。谁都知道,烧开水的壶盛满水时,稍一倾斜水就会从壶嘴流出。可姥姥常常就这样拎着满满一壶开水从厨房走到客厅去灌暖瓶,我们经常被她这种危险的举动吓得大惊失色。那天,看了一个电视剧的片段,片中,一位父亲正端着一锅热汤进门,屋里有三个小孩儿在做游戏。父亲进门时背对着门倒着走,边走边说:“躲开点,别烫着。”我顿时明白,那位父亲用身体把危险与孩子隔开,而作为母亲的姥姥又怎么会将开水壶的壶嘴朝着她的孩子们呢?

这样的细节描写怎能不触动我们的心弦呢?

文章不是无情物,而生活则是情感的源泉,只要你细心的观察生活,用心体会生活,找到感情的触发点,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不一样的感动。

所以,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教给学生用心体会世界,用语言来表达真情实感,这样方可做到:“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

参考文献:

[1]《淡品人生》林清玄.九州出版社,2003年版

[2]《叶圣陶语文教学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3]《名作欣赏》2001年第5期.罗永奕

[4]《与元九书》唐·白居易.选自《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5]《文心雕龙·情采》.刘勰.第三十一篇

猜你喜欢

真情实感真情作文教学
我用真情守护你
以心换心见真情
真情扶贫见实效
论述小学语文轻松作文的教学尝试
作文立意的探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第一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