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低效的原因及对策
2015-06-15马丽华
马丽华
【摘要】青少年时期的道德教育至关重要,国家为此在中学阶段设立了思想品德课程。该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健康、全面成长。在现实中,思想品德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效果非常低,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既与学生自身有关,也与时代背景及社会环境有关,甚至应试教育这一陈旧体制也是造成其课程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笔者于本文中试对思想品德课程难以获得高效教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程 教学效果 学生因素 宏观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77-02
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方面都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一方面,这可能与教学课程内容枯燥、手段单一有关。另一方面,这也与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有关[1]。内因、外因的综合作用使得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效果低的具体表现
(一)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对于社会道德的判断有失公正
中学阶段的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方面,仍没有完全成型,若没有正确的引导,就会因此而对社会现象产生偏见,对于道德问题存在困惑,进而产生了有所偏颇的道德判断。同时,中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在面对社会问题时,只会判定社会道德腐败堕落,仅仅能见到假恶丑,而忽视了社会上还存在的真善美。
(二)课程重要性未被准确认识、学习兴趣低
尽管学校一直在强调德育的重要性,甚至在评价中将其列为重点考核项目。然而,在学生看来,思想品德也不过是学校必修的众多科目之一,而且还是一门对成绩考核不是非常必要的“闲课”,这使得学生们在学习之初就对这门课程失去了兴趣点和积极性。再加上网络时代信息爆炸,网上众多不良言论对学生思想的误导,更使得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感到厌烦,从情感上对其产生了一种抵制态度,教师即使讲的再多再好,也被学生排斥于耳外。
(三)思想认识与实际行为相背离
许多学生在讲起思想品德时头头是道,但是在实际行为方面表现得却没有说的那么好,思想认识和实际行为完全没有达到统一。比如,思想品德课程教育学生应该帮理不帮亲,不要因为亲近自己的人而对其的错误进行袒护。然而,在实际行为上,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对亲近之人的错误采取了无视的态度,甚至还出于情感原因为其错误作掩护。这种思想认识和实际行为的背离,也是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效果低的主要表现。
二、导致课程低效的主要原因
(一)教学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够
若要使学生对所学课程具有积极性,则该课程的内容必须要生动活泼,有能使学生产生兴趣的关键点。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课程通过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的语言平淡,仅仅进行知识点的灌输,而不是结合日常生活来丰富教学内容。这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只会感到烦闷和枯燥,不会去开动脑筋进行思考。
(二)缺乏深入分析,浮于说教和灌输的表面形式,使人产生困惑
中小学的思想品德课程,通常以学生背诵知识点和教师进行说教为主,而没有对道德的标准、是非的准则进行深入分析。学习流于表面,自然会对复杂的道德问题产生困惑。
(三)倾向过于单一,容易挫伤学生将思想品德教育践行到现实的积极性
教育工作者在制定方案时,在起点上就过分注重非功利性,而没有结合实际与人的利益进行有机结合[1]。当前社会的主要价值倾向依然受经济利益的影响,如果教育工作者只强调思想品德教育的奉献性而无视现实的利益回报,这会使得学生在践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时受到明显的挫折。
三、解决对策
(一)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结合自身长期积累的教学经验,使用直观形象的漫画歌曲结合法、提问引导法、表演导入法等多种方法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爱国教育的教学为例,可以为学生讲述“苏武牧羊”“杨家将”等故事,首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引导学生思考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和启示。又如勤劳节俭的思想教育,可以通过拍摄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浪费行为,如方便筷子、浪费的纸张等,使学生自行感受到日常生活中被自己忽视的问题,这远远比单一的说教印象深刻得多。
(二)充實教学的内涵,优化教学思维
若要使思想品德课程具有更高的教学效果,需要重视该课程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即丰富教学的价值内涵,加深该课程的思想深度,同时加强该课程对于思维的优化,即直接告诉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借助学到的道德要素去现实中解决问题,使学生的价值观被澄清,做到在道德上的“清思”和“澄澈”[2]。
四、结语
我国中学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在教学效果方面水平较低,这涉及了内外等多种因素,本文对其进行了分析,并点出了几条可行的解决对策,望对从事这门课程的教育者起到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洋波.教育环节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低效的原因及对策[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
[2]何慧.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低效的原因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