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召唤结构”视阈观察儿童与文本的对话关系

2015-06-15侯秋云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5期
关键词:同构异构重构

侯秋云

【摘要】基于“构建对话式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型”课题实验一年多来的探究,以“召唤结构”视阈观察儿童与文本的对话关系,我们发现在小语阅读教学中,作为阅读主体的儿童的“召唤结构”与作为阅读客体的文本的“召唤结构”存在着“同构”“异构”“重构”的关系。

【关键词】召唤结构   同构   异构  重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47-01

“召唤结构”是德国康斯坦茨派的代表人物沃尔夫冈·伊瑟尔《文本的召唤结构》提出的。伊瑟尔先生认为,作品中包含着许多“空白”“空缺” “不确定领域”,以召唤读者去填补、去建构。[1]

在小语阅读教学中,处于生命蓬勃生长的儿童,同样存在许多有待填补建构的“空白”“空缺”“不确定领域”。

基于“构建对话式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型”课题实验一年多来的探究,以“召唤结构”视阈观察儿童与文本的对话关系,我们发现在小语阅读教学中,作为阅读主体的儿童的“召唤结构”与作为阅读客体的文本的“召唤结构”存在着“同构”“异构”“重构”的关系。

一、同构——儿童与文本“共鸣”

在小语课本中,许多文质兼美的文本足以引发儿童与文本对话,把文本纳入自我的“期待视野”,从而实现主动建构。

基于“构建对话式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型”课题实验一年多来的探究,以“召唤结构”视阈观察儿童与文本的对话关系,我们发现在小语阅读教学中,作为阅读主体的儿童的“召唤结构”与作为阅读客体的文本的“召唤结构”存在着“同构”“异构”“重构”的关系。

与《怒吼吧,黄河》为例,在了解“抗日战争进入惨烈的相持阶段”这一历史背景之后,通过多媒体,孩子们被黄河壶口大瀑布的百丈云烟深深震撼。然后我们把视点集中到诗人光未然身上,也就很容易理解他的《黄河大合唱》是赞颂祖国的黄河母亲河,也是激励抗日战士坚持斗争驱逐日寇的决心的一首长诗。

回扣原文,与文本的对话,细读文中描写光未然朗诵《黄河大合唱》的句段,以读促思,以思促情。孩子们不禁也想和光未然一起朗诵!当师生一起朗诵《黄河大合唱》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孩子们至真至情,全然进入文本的情境,而文本也全然进入他们的心境。

古人陆九渊研读经典,直达“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醇美状态。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当文本的“空白点”正好与儿童的“召唤点”——正如拼图的花片凹处与凸处相互吻合时,儿童的期待视野与文本的期待视野刚好融合在一个平衡点上。那么,儿童就会自觉地把文本的图式结构“绘制”到他们的心理图示中,从而达到“我入文境,文入我境”的和谐共鸣。

二、异构——儿童与文本“争鸣”

正如刘勰《文心雕龙·辨骚》阐发的观点“才高者菀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艳辞,吟讽者衔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2]一样,作为阅读客体文本,因为具有“空白点”与“未确定点”,从而具有审美的多义性和多层面性。作为阅读主体的儿童,他们在性格、气质、家庭背景、成长经历、认知水平等方面是千差万别的。因而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理解层面去多元化解读。

譬如学习《秋天的怀念》一课,大部分同学对作者史铁生描写菊花的句段甚是欣赏,于是理解菊花的象征意义已是水到渠成。可以当理解文本意蕴时,大部分同学就发表对文本中“母亲”的意见了,认为她一味溺爱孩子,不知道爱是相互的,以至于委曲求全积劳成疾。对于文本中的“我”意见更大——狹隘、自私,让母亲拖着病体照顾自己……

此时,教师如果一味从“高大上”的角度誉美,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于是,我允许他们把持自己的观点,同时引发他们思考:在生活中,如何珍惜与感恩家人对自己的爱?

在一定框架内,允许儿童个性化、多元化解读,与文本形成“异构”,才是对每个独特生命体的真正意义上的尊重。

三、重构——由文本引发的“轰鸣”

一切重构其实多源自于失衡——当儿童与文本对话,感受到自己与文本之间的“审美距离”时,此时,教师应该顺势而为,帮助他们拓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期待品味,从“前结构“中突破,找到新的平衡点。而正是在不断失衡,不断平衡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创造、重新构建新的意义。

(一)知识重构

学习《自然之道》一课,我让学生在不看任何相关资料的情况下,“陌生化”进入文本。而后问他们:“最意想不到的是什么?”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好心的人们救了‘侦查龟,怎么反而让幼龟群遭受了灭顶之灾?”从中可以发现文本中所涉及的知识是完全有悖于儿童的“先验知识”的。此时,正是带领他们进行知识重构的好时机!

(二)方法重构

在学习《稻草人》一课时,孩子们运用已经掌握的“让自己进入童话世界,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把自己当作“稻草人”——喜老奶奶之所喜,急老奶奶之所急,悲老奶奶之所悲”,阅读完全是顺畅的。

可是阅读另一片童话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如果依旧“老文老法”,显然无法把小女孩在幻象中得到的“幸福”与残酷的现实进行对比,也就无法深刻体会童话蕴含的主题。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确立了“列表格对比”阅读法。小女孩生活的社会黑暗也就昭然若揭了。

可见,当阅读受阻时,有时可以从阅读方法、思想方法上进行“重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重构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认为,阅读的根本价值在于发展。对于成长期的儿童,通过阅读,不仅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方面获得提高,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高也是一个重要的目标维度。

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与他们的“前见”“前理解”不同格调的思想。此时,引导他们开动思想的机器,正确地思考、选择与重构,对于他们的人格完善尤为重要。例如《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一课,首先要体会文本的价值观,重新思考他们只喜欢妈妈的“精彩极了”的夸赞,不喜欢爸爸的“糟糕透了”的批评这一“前见”的狭隘性,而后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精彩极了,是慈祥的爱:糟糕透了,是严厉的的爱。生活的小船需要这两种力量的平衡,才能稳步向前进。

本文谨以“召唤结构”视阈观察儿童与文本的对话关系。在“构建对话式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型”课题实践中,我们发现,其他的几组对话也同样遵循“同构”“异构”“重构”的关系,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参考文献:

[1]《浅议文本的召唤结构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杜向红 - 《甘肃科技纵横》- 2005

[2]《论汉大赋的“文言”特征》周远斌 -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7

猜你喜欢

同构异构重构
巧用同构法解决压轴题
试论同课异构之“同”与“异”
长城叙事的重构
指对同构法巧妙处理导数题
同构式——解决ex、ln x混合型试题最高效的工具
高等代数教学中关于同构的注记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异构醇醚在超浓缩洗衣液中的应用探索
overlay SDN实现异构兼容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