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的呼应
2015-06-15贾天兵
长征的呼应
回眸长征胜利80周年,当人们把更多目光聚焦在中央红军的同时,红二、六军团在内各部分的意义价值及其与整体的普遍联系同样值得铭记和礼赞。
贾天兵
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在贵州工作3年有余,期间著有《贵知行》一书,曾任贵州省银行业协会第八届理事会会长,全国青联委员等。
2015年7月,我离开工作三年半的贵州,奉调到辽宁。
不久以后,我专程到关向应纪念馆祭拜这位先烈。
关向应出生在大连金州,是红二军团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长期在湘鄂川黔开展活动。多年的艰辛工作致使关向应积劳成疾,1946年7月下旬,关向应在延安病逝,他的老搭档贺龙元帅写下了一首《哭向应》:
“整整十五年,你我同生死,共患难。洪湖,湘鄂西,鄂豫川陕边,酷暑炎天;湘鄂边,云贵川,甘陕,雪山草地,西安平原;踏晋绥,出河北,几万里长途征战,入死出生,无论在战场上,工作中,也不管茅庐草舍,大厦高堂,我记不出何时不在一起,何时有所分离。而今,你我是永别了,翘首苍天,你音容宛在,而我则寝不成眠。”
这篇浸透着生死情谊的诗文反映了当时的艰苦卓绝。
每一个胜利永垂不朽,每一个牺牲同样永垂不朽,每一个胜利背后都是整体的呼应和辉映。长征时,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不仅在行军路线上多有重叠,在战略上也是相互配合、相互照应、相互拱卫的,形成了一个动态呼应的整体和大局。
1934年6月,贺龙、关向应率领红三军创建了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7月23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电令红六军团从湘赣根据地出发寻求与红三军会合。这既是为中央红军主力转移探路,也是执行中央红军战略先遣队的任务。
10月下旬,红六军团在木黄与红三军会师。
在红六军团转移的过程中,曾发生过一次关乎整支队伍生死存亡的战斗,即“黑冲甩敌战斗”。战斗十分惊险,红军打退了对方的多次进攻,最后从悬崖峭壁、深不见底的滴水岩,用绳索和布带结成长绳,绑在山顶大树上,然后手握绳索、脚蹬悬崖,向下移动滑向谷底,才甩掉对手并安全撤离。萧克将军后来回忆这次战斗时说“直到现在,一经忆起,心胆为之震惊,精神为之振奋……”
两军会师后,红三军恢复了红二军团的番号,红二、六军团组成了一个团结的战斗整体。两军团和中央红军的策应间接影响了国民党的判断,为中央红军的胜利创造了不一样的时空条件。
为了策应中央红军的转移,也为了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红二、六军团发起了湘西攻势,建立了以永顺、大庸、桑植为中心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这一系列作战调动并钳制了国民党11个师又2个旅的兵力,大大减轻了中央红军的压力。
遵义会议后,红二、六军团又按照中央的指示,开展运动战、游击战,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进行了30多次战斗,粉碎了两次“围剿”,配合中央红军完成了四渡赤水的战略计划。红二、六军团不仅通过作战减轻了中央红军的压力,也为红军总体战略的实现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贵州期间,中央红军几次都通过制造到湘西去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假象而引导国民党军队做出相应的部署,从而巧妙地避开强敌顺利前进。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之间形成了有效的配合,而中央红军各主力部队之间也根据实际情势的需要,承担起了不同的任务。
四渡赤水之后,红九军团就受命留在乌江北岸伪装主力进行活动,牵制了国民党7个师的兵力,为红军主力迅速南渡乌江创造了条件。从1935年4月初到下旬,单独作战的红九军团又先后在今金沙县、大方县境内开展活动,并在黔西地区牵制对手掩护红军主力西渡北盘江。
在长征中成为灵活、一致动态整体的中央红军各主力部队和红二、六军团,在离开贵州时都不约而同地走进了盘县。从1935年4月21日至25日,红三军团、红一军团、红五军团的部分队伍先后到达盘县然后进入云南。红军由贵州进入云南,是彻底跳出国民党包围大转折到来的前夕,在前后数天的转移中,盘县成了转折的交点。
将近一年以后,这里又迎来了红二、六军团,两军团在此召开了红军历史上极为重要的“盘县会议”。盘县会议是大局也是蓄积能量。会上军团领导以服从大局需要为根本出发点,放弃原定开辟南北盘江革命根据地的计划,决定渡过金沙江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共同北上抗日。决策是在与中央失去联系且面临强大进攻的情况下独立做出的,为此后推动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长征胜利是历史的重大转折,长征精神是时代的共同财富。回眸长征胜利80周年,当人们把更多目光聚焦在中央红军的同时,红二、六军团在内各部分的意义价值及其与整体的普遍联系同样值得铭记和礼赞。(责任编辑/姚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