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互联网+” 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2015-06-15文丨蔡

当代贵州 2015年43期
关键词:农信农信社三农

文丨蔡 湘

依托“互联网+” 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文丨蔡 湘

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积极依托“互联网+”,拓展金融服务的功能与层次,为农民提供便捷、周到、贴心的金融服务,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便利指数。

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这必将对农信社这样的传统银行模式带来挑战,同时也为推进金融服务的发展与转型带来重大契机。

作为服务地方“三农”事业的金融主力军,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坚持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量丰、质优、普惠的金融服务,紧跟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态势,牵手科技力量,加快转型发展步伐,积极依托“互联网+”,不断提高当地农民生活质量和便利指数,拓展金融服务的功能与层次,为农民提供便捷、周到、贴心的金融服务。

作者(前排左二)在农信社贷款帮扶企业的食用菌种植大棚内调研(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供图)

“互联网+”是适应新常态的迫切要求

互联网金融深入农村市场,实现金融服务多样化。一方面农村市场已被互联网企业锁定,阿里巴巴已经进驻贵州,拟构建农村电商,为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夯实基础。另一方面部分银行已开始了农村电商项目,中国邮政与TOM集团共同开展的“邮乐购”项目已在贵州部分地区启动,为进一步拓展金融服务提供支撑。

城镇化加速推进,农村居民持续向城镇居民转化。截至2013年末,贵州省城镇化率已从本世纪初的23.9%上升至37.8%,按照总体规划目标,2017年这一比率将达到46%。这意味着农民群体正在经历自身社会角色的转变,金融需求的内容与形式也将发生实质性改变。

新农村建设引领,为农村地区全面发展带来机遇。当前,贵州持续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新农村。农信社作为紧密联系“三农”的金融机构,肩负着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光荣使命,农信社整合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则为农村建设进一步提供形式丰富、运作高效的融资、服务方式。

农业发展提速,带来经营主体和生产方式的全新升级。在国家和地方政策鼓励下,贵州本地专业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发展迅速。为适应经营主体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农信社将加速升级金融服务、准确定制和有力推广,实现农信社与地区农业的共同成长。

在新常态中抢抓机遇、谋求跨越,意味着适应新常态、开拓新思路、践行新方法。结合当前互联网技术日臻成熟,手机、计算机、移动终端等设备在农村加速普及的大环境,贵州省农信社只有充分融入“互联网+”理念的金融服务,才能更科学、高效、精准地满足农村地区、涉农主体的金融新需求,更切实地将普惠金融深入引向贵州“三农”发展事业。

发展“互联网+”优势得天独厚

贵州农信社自2003年迈出深化改革步伐,历经十二年风雨兼程,在地处西部、服务三农、二级架构等特有背景下,日益体现出后发赶超优势。在大力探索“互联网+”金融服务过程中,有着发展“互联网+农信社”得天独厚的优势。

体制优势。近年来,贵州农信大力打造“小银行+大平台”发展战略。省联社引导各行社始终以“三农”、小微、社区为市场定位,努力使各行社发展成为现代化精品小银行。省联社自身以加速提升信息科技的支撑服务水平为第一驱动,促进系统资源整合,进一步丰富面向各行社的资金、业务、风控、协调等服务功能,持续提升“大平台”的综合支撑能力。

平台优势。一是依托云上贵州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更好地为“三农”精准服务提供基础设施保障。贵州农信依托大数据,在金融服务、扶贫帮扶等方面为“三农”健康发展提供更科学、高效、精准的服务。二是依托信用工程建设,搭建农村信用平台。自2003年以来,贵州农信持续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并取得突出成绩,截至2015年6月末,全省已创建农村金融信用县13个、信用乡镇622个、信用村9599个,信用组77613个。三是依托信息科技建设,业务平台持续升级。贵州农信先后实施新一代核心业务及中间业务等业务系统换代升级,不断增强科技风险防控能力。

产品优势。一是网络支付不断推广。截至2015年4月,依靠加强宣传力度和业务人员上门推广,贵州农信社拥有网上银行客户49.76万户,手机银行客户42.60万户,同时在发行金融IC 卡的前提下,积极筹备推出移动金融产品。二是农村金融互联不断提升。截至2015年4月,全省农信社共布放24795台银联POS机,机具数量位居全省银行机构首位,同时布放19366台“信合村村通”POS机,实现全省行政村全覆盖。据统计,仅今年1至4月,全省“村村通”服务终端就为群众节约超过1.6亿元交易成本,直接节省劳务时间超过37万人/天。

营销优势。一是本地化服务强。贵州农信充分发挥二级法人灵活、快捷等特点,在营销手段上充分实现了多样化和本地化,尤其是工作人员熟悉当地优势,在产品营销中具有良好的人脉资源。二是纵横合作产品不断推广。2015年省联社与贵州省人社厅、卫计委联合推出社保卡、居民健康卡,将使农信社客户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奠定了良好的客户资源和营销基础。

发展“互联网+”突出四个重点

基于贵州农信现状,结合“互联网+”发展思路,针对贵州农村市场新常态和金融新需求,贵州农信积极探索精准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

“搭平台”。一方面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依托云上贵州大数据,建设贵州“三农”服务云平台,开展“互联网+农村金融”服务,为服务贵州“三农”提供一站式平台。另一方面重点研究如何以贵州农信各类业务系统建设为契机,充分实现客户服务精准化、内部管理精细化的科技支撑体系,完成信息科技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全面实现“互联网+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的“硬件”基础。

“创产品”。 农信社作为传统金融机构,要适应“互联网+”发展模式,需要以客户为中心,做到了解客户、为客户提供整合的服务渠道、提供有针对性的营销服务和创新金融服务。全面开发符合客户需求,个性化的线上/线下金融产品。

“抓营销”。农信社重点研究如何基于电子渠道,变革获客模式和服务方式,将广大金融消费者、潜在消费者引导至贵州农信搭建的“互联网+农村金融”服务平台,促进农信社各类金融产品的广泛使用和服务的深度开发。在互联网平台之上,实现农信社战略连接农村市场的“软件”手段。

“防风险”。在“互联网+”时代,金融企业要从技术、业务操作、法律法规等方面做好风险防控工作。针对“互联网+”模式下的农村金融服务工作,农信社重点研究如何有效防范金融企业的信息科技风险及其延伸风险,确保金融机构运行稳健、风险可控、发展持续。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调整转型升级期,贵州农信社要积极探索经济运行脉搏、市场主体需求,主动对接“互联网+”,将互联网战略思维应用于平台建设、产品开发、营销策略、风险防控等工作领域;同时扎实做好信息科技建设、产品渠道铺设等基础工作,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保持健康持续发展,为促进贵州“三农”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作者系

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副书记、副理事长、主任 责任编辑/李唯睿)

猜你喜欢

农信农信社三农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北京农信互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农信互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山西农信今年将投放47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农信社:云南省农信社作品获最佳创意奖银奖
农信社:云南省农信社与德宏州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河南省濮阳县联社:着力打遣“指尖上”的农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