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五大发展 引领转型跨越

2015-06-15文丨六盘水市委书记李再勇

当代贵州 2015年43期
关键词:生态发展

文丨六盘水市委书记 李再勇

聚焦五大发展 引领转型跨越

文丨六盘水市委书记 李再勇

立足自身特色优势,着力破解发展难题、补齐发展短板、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

我们努力以发展理念创新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确保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聚焦创新发展,培育转型发展新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六盘水市发展动力不足,根本上讲是创新不够。贯彻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依靠创新驱动发展。一是树立创新发展的思想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观念的创新,就不可能有路径的创新、措施的创新、体制机制的创新。坚持创新发展,把中央和省委精神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只要符合发展需要、顺应群众期盼,就要敢想敢试敢创新,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误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二是谋划创新发展的科学路径。对六盘水而言,坚持五大发展新理念,必须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思路,立足能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气候优势、生物多样性优势等比较优势,走好山地特色产业生态路、山地特色现代农业路、山地特色健康旅游路、山地特色城乡一体路,构建产业新体系。三是打造创新发展的承载平台。平台就是舞台。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平台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努力打造能够集聚创新要素的创新平台。通过平台创新促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四是构建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创新发展,既要围绕“五位一体”和党的建设,整合党委、政府、社团、自治组织、志愿者“五种力量”,构建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又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引进使用机制,为创新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聚焦协调发展,提升事业全面发展新效能。贯彻全会精神,必须深刻领会协调发展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推动事业全面进步,提升发展整体效能。一是着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城市资源有序向农村流动,全面深化农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改革,大力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快城乡资源双向流动,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二是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质是“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协调。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为抓手,坚持一手抓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通过发展物质文明提高“硬实力”;一手抓文化、教育、卫生以及全面素质提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三线”精神和新时期六盘水精神,增强全民的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发展精神文明提升“软实力”。三是着力推动“四化”同步发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要加快传统产业生态化、循环化、信息化改造,大力发展“互联网+”、大健康医药、文化旅游、新型建筑建材、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要围绕钟山、水城、红桥和市中心城区、六枝县城、盘县县城两个“三地同城化”发展思路,构建“现代城市——特色城镇——美丽乡村——生态产业”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体系;要发挥山地资源优势,把农业做成生态产业、旅游产业、健康产业、富民产业,实现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旅游价值“四个最大化”。

聚焦绿色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绿色发展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实现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一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对六盘水来讲,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围绕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目标,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要求,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坚持把循环发展理念贯穿到一、二、三产业的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形成产业循环、城乡循环、社会循环的发展新模式,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努力把循环经济打造成我市转型跨越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二是大力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要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力推进“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坚持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生态,让生态既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又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物质保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三是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认真做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和党的建设,加快构建绿色经济、宜居城镇、自强文化、友好自然、和谐社会、清明政治“六大生态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要建立健全和认真落实生态红线制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生态补偿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环境约束制度。

六盘水市努力以发展理念创新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确保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图为在六盘水牂牁湖上举办的国际滑翔赛。(当代贵州图片库供图)

聚焦开放发展,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在新一轮开放热潮中,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主动作为,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发展。一是树立对外开放的思想观念。当今世界是一个互联互通的世界,封闭只会带来贫穷和落后,必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我市经济发展放在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全国全省发展战略中来谋划,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积极融入黔中经济区、滇中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二是打造对外开放的平台载体。大力推进对外开放的环境平台、产业平台、园区平台、政策平台、创新平台建设,以平台聚集发展要素,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把产业园区作为扩大对外开放的聚集性平台,在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科技体制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特事特办,努力把园区打造成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产业聚集发展的重要平台、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三是完善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按照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要求,建立健全活力迸发的经济发展机制、规范有序的社会管理机制、惠及民生的科教文卫机制、公正高效的政务服务机制、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形成对外开放的新体制。要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全面推行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聚焦共享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共享发展,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公平、更广泛、更深入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一是大力实施扶贫攻坚战略。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按照全省扶贫开发大会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决战三年摆脱贫困”目标,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抓紧建立完善“三变”改革配套政策措施,特别要在整合资金、防范风险、农业保险、股权交易平台建设等方面深入探索,加快形成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三变”改革制度体系,通过“三变”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18年全市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到2020年全市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二是加快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发展,促进教育优势资源共享。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鼓励支持民办医疗机构加快发展,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要将更多公共资源向基层、偏远地区、弱势群体倾斜,不断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差距。三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围绕同步小康目标,认真抓好扶贫线与低保线“两线合一”工作,推进减量提标,实现应保尽保。筑牢社会保障的安全网。(责任编辑/吴文仙)

猜你喜欢

生态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生态公园,四季皆景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