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现代教育的一点思考

2015-06-13耿华娟

亚太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反思学校教育

作者简介:耿华娟(1990-),女,汉族,山东潍坊人,研究生在读,宁夏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

摘要:教育对人更方面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心智还不成熟,各方面都有待发展的学生来说。现在,学生学习是为了考入最好的学校,认为考入好学校就可以接受好的教育。教育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的,显然现在的教育并没有尽到它的职责。

关键词:学校;教育;反思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3-0274-01

一、学校教育实际上是一种竞争的教育

斯宾塞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快乐的人,所以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也应该是快乐的”。你有一个苹果,他有一个梨,如果相互分享就可以感受到既吃到苹果又吃到梨的快乐。学习也应该如此,可是,竞争性的教育让学生之间互相讲个错题,分享自己学习方法都成了奢望。学生之间相互竞争本该无可厚非,也是学生进取心的一种表现,可是,一定要这么极端吗?这真的是学生需要的吗?这样的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社会情感又会是什么样的呢?在这个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时代,更需要我们存在竞争意识,可是,我们所追求的竞争似乎有所偏颇,尤其是教育上的竞争。异化了的教育就像一头魔兽,吞噬着我们的学生,也吞噬我们的老师。

教师是學生学习的领导者,学生之间存在的问题与教师的教学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竞争不止存在学生之间,还存在教师之间,也许教师之间存在竞争是合理的,本意是想通过竞争可以优化教师教学,使教师自身的教学得到提高,可是,往往却产生了很多负面的衍生物,单纯的知识教学,死记硬背的记忆模式,大量的题海战术,让学生每天背负沉重的压力。其实,学生就像是一根细小的芦苇管,教师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那在另一端流出的也决不会是甘甜的。

二、学校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功利的教育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教给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谋取生存和财富的手段。这种功利性的教育也存在现代化的今天,教师为了鼓励学生学习,灌输给学生只有学习好才能生活的好的观念,所以,让学生拼命的学习,考入最好的学校,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对学生的优秀表现视若不见,对于不良表现往往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大加斥责,甚至以羞辱的方式来打击学生,这给心智还不够成熟的学生来说,很可能会在精神上、心理上留下阴影。

学生变成今天这样全怪教师吗?教师也觉得委屈,自己苦口婆心的教育,却换来的这样的结果。其实,把考试成绩作为评定一个人的最重要的部分的情况下,教师不得不采取各种手段来使学生取得高分。结果除了对学生心理和精神的伤害外,最重要的就是对学习的知识不能学以致用。学习了电压、功率,却不知道它们的实际意义;学习了压强与接触面积的知识却不明白,残疾人专用道的设计意图。让人觉得可惜又无奈。理论知识掌握的再精准,可是却无法与实际相结合,那也是只学习了一些皮毛。又如何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改进、创新呢?显然,我们的教育存在缺失。

三、学校的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控制的教育

因为我喜欢你这样,所以你必须这样,这就是控制教育的“精髓”。老师喜欢你这样学习,喜欢你用这种方式,喜欢你考高成绩,学生就必须这样做,不听从指挥就不是好学生,还可能被老师冠以“智商低”、“多动症”、“精神病”等等。学生真的应该完全听从于教师吗?“听话”的学生就是好学生?这似乎有些不合情理之处。

相反,教师听从于学校的领导,学校听从于地方上的领导,地方听从国家的领导,这都是确保教育可以正常实施的前提,可是,该“听话”的人听话了吗?部分学校为了提高知名度,提高学校招生的人数,加大力度提高学生的成绩。这本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部明确规定,不准乱收费、私自订阅各种辅导材料。让学生减负,快乐学习,主动学习。可有几所学校做到了呢?这样的学校往往又被其它学校排挤,成绩不高,家长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这样的学校,长此以往,还被冠名“乱校”“二等学校”,被歧视。试问还有哪所学校愿意背此“骂名”呢!

那可以强行实施,加大检查力度,确保教育质量。可是,有句话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聪明的学校领导总会有办法,在不耽误检查的同时让学生继续奋斗在题海里。上级领导来检查,老师会教学生们要怎样说,说没有额外的辅导材料,不会加课,每天适量作业,都是合理的安排。或许会诧异,为什么学生会如此听话的按学校的安排来说,因为他们是从小就培养的“听话”学生。控制的教育是多么的全面呢!在这种情况下成长的学生,怎么发现和实现自己的价值呢?这岂不成了教育的悲哀。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是充满思想的劳动,充满思想的劳动是快乐的;学习的本质是快乐的,凡是引起人们痛苦的劳动,都不是学习。这是学习的真谛!学生是新一代的力量,是祖国的希望,教师作为学生的领导者,应该做到“闻道在先”、“术有专攻”,并懂得教育规律,掌握教育原理,能自觉地按照教育目的的从事教育工作,使学生的发展少走弯路,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老师善教、学生乐学。所以,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生洗刷不掉的。教育的最高目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在通过知识教学获得意志自由,获得道德。看到我们身边每天发生的事,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我们的道德出现了什么问题,进而,我们的教育又出现了什么样的缺失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反思的问题,更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富英.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学习过程评价的探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3.

[2]吴维宇.新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理论与实施[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3]丁朝蓬.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反思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