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在民族学生培育中的角色定位浅析

2015-06-13李再亮

亚太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角色定位高校辅导员

作者简介:李再亮(1984.04-),男,汉族,山东临沂,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民族学生工作的主要承载着和参与者。本文主要从民族学生先进精神和文化引领、民族个人成长成才引导等角度对高校辅导员进行了角色定位分析,丰富了高校民族学生培育新内涵、新内容,探索了民族学生培育的新方法及具体路径,对促进民族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具有重要借鉴意。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民族学生;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3-0255-01

引言

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内地非民族高校招生民族学生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目前,非民族高校在民族学生的生活习惯硬性需求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无法满足民族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高校更要注重满足民族学生在精神或文化层面软性需求(精神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民族学生工作的重要承载着和参与者,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以及高校民族学生教育相关规定的执行者和落實者。因此,高校辅导员要承担起在民族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责任,认清民族学生培育中所扮演的角色,充分发挥学工人员的优势,注重加强对民族学生精神和文化层面上有效引导,发掘特长,因人施教,才能促使民族学生更快更好的融入学习生活、全面成长成才。

一、尊重人文差异,做民族学生本民族先进文化的“共鸣人”

民族学生成长受本民族文化、习俗的熏陶和影响较多,多数早已形成本民族文化背景相符的动力定型结构[1],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都会不自觉地以本民族文化的认知结构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一般情况下,高校很难从民族学生的本民族文化背景角度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很多民族学生的文化情结会陷入严重的“孤掌难鸣”境地,继而引发一系列问题。因此,高校辅导员注意引导民族学生本民族文化科学性正能量的一面,做民族学生本土先进文化的“共鸣人”。首先,高校辅导员要详细了解民族学生的民族文化背景、风土人情,有针对性的对民族学生教育引导,帮助他们顺利度过文化“断乳”期。

二、强化文化共振,做民族学生时代先进文化的“领路人”

高校辅导员要牢牢把握各民族文化和现代先进文化共振契合点,坚持正确价值观引导,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民族学生的影响,重视时代先进文化渗透性原则,积极开展既有时代性兼顾民族性的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的隐性作用,做好做民族学生时代先进文化的“领路人”。一是要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中国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活动,科学设置活动内容。二是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团、党日活动,帮助广大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提高对党的民族政策的认识,加深对中国革命历史的了解,深化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主人翁意识。三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强化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充分发挥党(团)建育人功能,在队伍建设中重视发挥民族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选拔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引领民族学生共同进步。此外,在党建过程中重视吸纳优秀少数民族学生入党。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员骨干的作用,积极引导他们开展志愿服务、帮助他们在奉献中提升自我,带动身边的同学共同进步[2]。

三、注重因“人”施教,做民族学生成长成才的“有心人”

民族风俗的习惯势力对人们的行为规范具有强制性、约束力,独特的文化、精神生活具有巨大隐性作用,通过感情纽带具有民族凝聚力,使人们日积月累熏陶,形成本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3]。我们要高度重视民族风俗形成的背景,以及民族风俗影响下民族学生的普遍心理特点,探索民族学生教育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寓教育于民族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生活服务帮扶的全过程,寓于教育引导民族学生个人成长成才工作全过程之中。要重视与不同民族学生的感情交流,积极探索以民族团结为中心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民族学生从热爱本民族升华到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学生教育工作既担负着高少数民族素质有担负着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艰巨光荣任务。非民族高校的民族学生数量相对较少,民族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着未来民族地域的发展,关系着国家民族大融合程度。高校辅导员要努力了解每位民族学生的性格特点,针对不同性格特点积极开展个性化教育,实施不同的教育引导方法,保证民族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同时,着力打造民族学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真正做到每位民族学生学有所转、学有所长、成长成才。

四、高校辅导员在民族学生培育中应遵循的原则

高校民族学生民族风俗、生活习惯等特点,决定了其教育和培养工作的特殊性。对民族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更要把握和坚持好思想政治的教育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贯彻和落实国家关于民族在民族学生的教育工作的政策和规定。

1、处理民族学生事务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民族学生教育过程中,高校辅导员要讲事实,摆问题,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切忌讲大话、官话、套话、答非所问、云山雾罩、欲盖弥彰。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获得他们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2、培养教育民族学生要坚持感情教育与理性教育统一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是基础,理性则是方向。既要培养民族学生对党、国家的感情,深化他们对党的认识和理解,又要注重围绕着社会现象、人生价值、理想等方面进行引导,启发民族学生理性、辩证的分析和思考,以达到知史明志、知情达理的目的。

3、构建与民族学生和谐师生关系要坚持人文关怀和严格要求统一的原则

构建和谐师生民族学生过程中,务必在师德的层面上,在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师生情谊,同时更要凸显校规校级的刚性、严格要求,绝不能因其民族学生的身份放松要求。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郑一筠.谈少数民族学生入学后的心理调适.民族教育研究.1995(1)

[2]邹日强.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探析.光明日报.2014.2.10

[3]邓胜利.深入研究少数民族学生个性是实施少数民族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经验交流.中国民族教育.1997(1).

猜你喜欢

角色定位高校辅导员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探析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角色定位
浅析《南方周末》网络版的角色定位
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