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

2015-06-13黄文学

亚太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程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黄文学(1984.08-),男,汉,广西贺州人,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土木与测绘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新媒体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对当代大学生的行为和学习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针对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都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不可预测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新媒体在教学空间方面的拓展,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改革进行论述,对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3-0157-01

移动互联、手机、微博、微信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学习生活,乃至就业问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于新媒体的概念,目前在学术界没有一个客观的概念和统一的标准,但是,大部分专家和学者都认为,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比传统媒体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受众更多,它是利用网络技术、移动互联技术,通过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大众传播的,具有即时性、交互性、自主性、多元性等特点。

一、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

首先,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是建立大学生正确择业观的重要路径。在就业指导堂中,只有充分创新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活跃就业指导课堂,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以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其次,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是调动大学生参与就业的主动性、增强学习力的重要手段。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面临着学生学习被动的不良局面,部分学生对我国当前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社会发展规律等诸多问题并不关注,部分毕业学生进入社会之后会感到难以适应,因此,就业指导课程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就顯得尤为关键。

再次,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是践行就业公平理念的必然要求。就业公平是我国一贯坚持的就业理念。在我国,人人享有劳动的权力和义务,就业机会平等是我们所一直强调的重大原则。因此,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需要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只有发展才能让更多的学生正确的看待就业问题,才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

二、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

首先、教材理论性强,缺乏实践性。当前针对我校来说,大部分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指导课程与其他文理学科专业的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同大同小异,主要课程有:就业观念教育、职业规划、心理课程教育、正确的择业方法与技巧、创业教育等等。主要的传播方式,大部分都是教师以PPT讲课形式灌输式教育。主要内容主要都是理论性的东西,缺乏实例,缺乏让学生参与到就业指导中,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实践少,整个理论课枯燥无味,缺乏实践性,对学生真正实际找工作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其次,师生对就业指导课程重视不够,缺乏正确认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虽然受到教育部以及各个高校的重视,但是实际情况却不如人意。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的指导教师大部分以兼职教师为主,没有专业的教师团队,就更别提教授或者专家学者了;另一方面,就业指导课程授课方式枯燥。讲课教师以兼职为主,课堂教学内容不被重视,讲课缺乏激情,缺乏激发学生兴趣点的东西,从而导致学生不愿意上就业指导课。

三、探究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首先、以新媒体为平台,创新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信、微博、QQ等相关APP软件的开发和利用。高职院校应该挖掘这些应用软件的潜力,将就业指导课程搬家到这些软件中,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可以将相关案例录制小视频、微电影、搞笑视频或者警示视频,发布到公共平台上,每天定时定点推送,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其中,在休闲中学习,在学习中休闲,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使大学生从总受益。

其次,利用微信建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微平台”。微信的发展速度与传播速度已经是当先新媒体应用中传播最快的,以及受众最关的应用。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其传播的实效性和即时性,开通高校就业指导微平台,发布对学生有帮助的案例视屏、案例、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文章,让学生从入学那天开始就潜移默化的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再次,端正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书的观念和教学态度及理念。培养专业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师,以老带新,经验丰富的教师,带动年轻的教师。课堂上,可以结合自身案例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同时多邀请毕业的学生、成功人士、专家进行报告和讲座;校企合作,让学生多多参与实践。另外,学生入学的时候,应当建立学生就业指导档案,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培养其正确的就业观,做好正确的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避免走弯路。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包含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方面学科的指导工作。涉及用人单位、高校、家庭组织等多方面环境。在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中,应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从入学时就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充分发挥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让学生随时随地接受就业指导,使学生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少走弯路,为年轻人提供与时俱进的指导课程。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空港校区)

参考文献:

[1]张文勇,马树强主编.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科学出版社,2006

[2]潘懋元,王伟廉主编,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研究会编.高等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3]刘金明,朱晓文,张明亮.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实效性的调查与探索[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2)

[4]李月云,王德育.完善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思考——以安徽省为例[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课程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
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创新途径探索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