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与通州区规划课题《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文化渗透研究》课题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渗透

2015-06-13裴应胜

亚太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庄子散文

作者简介:裴应胜(1962.10-),男,汉族,闽北职业技术学院,从事中文教学研究。

摘要:庄子是战国时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善于用活泼生动并且富于变化的手法来抒发自己的哲学思想。庄子散文善于用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抒发强烈的情感,以寓言故事譬喻说理,语言纵横跌宕,富于逻辑,描写细致入微、生动传神,以及奇特丰富的想象构成了瑰玮諔诡的艺术境界,具有散文诗般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庄子;散文;文学特质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3-0047-01

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庄子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文学史上浪漫文学之始祖,他甚至比屈原更早独领文学浪漫的风潮,浪漫主义强调主观性与个人强烈的情感,注重由内心世界出发以表达对自己心目中理想世界的渴望与向往。在庄子的文学创作中我们可以寻找到他热情如火的文字;天马行空夸张的想象;缤纷瑰丽的辞藻;极端明显的对比与奇特的见解,以上每一项都足以表现《庄子》散文中超高度的浪漫气质。庄子《天下篇》“庄周闻其风而悦之,以谬优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蔓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庄子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浪漫主义文学作家,在《逍遥游》中恢宏的描写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这描写何其壮阔呀!在当时封闭的社会中,庄子企图想要突破狭窄与封闭的气氛,学那大鹏鸟扶摇直上九霄,或者是学那鲲鱼悠游于大海之中。在庄子的文章之中,我们能够想象他是多希望能够进入自由理想的世界,他奔腾的情感跃然纸上。

二、以寓言托意,意蕴深邃

庄子》散文在艺术上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大量使用寓言。借助寓言,庄子将深奥的哲理和生动的形象结合起来,使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散文意境,从而加深了它的哲理論述的形象性。庄子的文笔历来被文学界所公认,庄子在文学创作中也极为善用寓言来表达出文章的整体思想和他自己的一些思想观点。另外一个方面,庄子文笔中的寓言并非华而不实的,而是在充分考虑和分析了当时人们心理承受力之后才做出的创作选择。在庄子《天下》篇中,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从这里就看出庄子写作是接地气的,他认为当时的人们是不会喜欢太过抽象的评论和观点的,对于人们传播自己的观点如果用过于抽象说法来展示,反而适得其反,因此庄子的寓言都是贴近生活的,且人们可以广为接受的。

《庄子》寓言构思之精巧,从《养生主》“庖丁解牛”的故事可见一斑。短短的二百多字,就把一个技艺娴熟的庖丁展现着读者的面前,引人无限深思。正是因为庄子高超的文笔,才可以寥寥数语将一个复杂的解牛过程活灵活现的展示在读者的脑海中,并且人们都会好奇,拥有这等高超、出色手艺的庖丁究竟在实际生活中是否确有其人呢,从而引起读者不断的思索下去。

三、语言夸饰惊人,意境开阔

庄子写作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且这些修辞手法融入到其文笔之下,衔接十分紧密,写出来的物、景,意境深远,且活灵活现。在几千年前,庄子写作的《逍遥游》一文中,其深远的意境描绘,仍深深的影响着当代文学创作。“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文章一开始就用简单的文笔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壮丽的景况,引人无限深思,把鲲鹏遨游的壮阔之情跃然纸上。通过对鲲鹏翱翔的描绘,也让我们领悟到写文作者庄子的内心变动的波澜与博大的胸襟。

四、描写细致入微、生动传神

在《庄子》的一些文章中对于客观事物注重细致描绘,而且写得传神生动。这在“外篇”、“杂篇”中更为显著。在《徐无鬼》有一段“匠石斫垩”的故事:“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只短短的三十几个字,把石匠的精彩绝技和庄子的凄然神情极其生动灵活地表现出来。

五、奇特丰富的想象是其又一艺术特点

《庄子》散文的文学特色还表现在丰富奇特的想象上。在先秦散文中,没有那一家在想象性上达到了庄子的高度。即使是后世散文,在想象的离奇,想象的丰富性上也不能与《庄子》媲美。《庄子》的联想是在寓托和比喻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虚构、夸张和奇妙的幻想进行的。这种想象造成了一种极为深邃、极为玄妙的意境。人们常说《庄子》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指的就是这层意思。在《逍遥游》中,为了追求所谓绝对的自由,他将特大与特小之事物均有所依待的情况对比起来描写。鹏鸟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九万里,而斥鴳跃起而飞不过数仞而下;坳堂杯水,“置杯则胶”、而“芥为之舟”。寿长如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寿短如菌类朝生暮谢。至于那游离、飘逸的雾霭和尘土更是多么沸沸扬扬、变化不定,使人读后遐想联翩,思维顿感活跃起来。《外物》写负有大任的人必有大志,寓设任公子“为大鉤巨缁”,用了五十头犍牛作钓饵,蹲在会稽山上,投竿于浩瀚的东海,一整年钓不上一条鱼;一旦大鱼上钩,便“白波如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这是何等奇异的想象。其想象力之丰富真可说是无与伦比的。

(作者单位:闽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艳华《庄子》寓言叙事谋略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2]林明华《庄子》散文的文学特质及其价值《中国文学研究》2000年01期

猜你喜欢

庄子散文
散文五章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