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年大选会对中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吗

2015-06-11李晨阳

世界知识 2015年11期
关键词:对华政策缅甸政府

李晨阳

2011年登盛政府上台之后,在缅甸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社会改革,而且政治改革从一开始便进入“深水区”。缅甸的转型和改革使中缅之间过去一直存在的深层次矛盾表面化了,加之其他大国对缅投入增大,中缅关系受到空前冲击。眼下国内各界对缅甸即将于2015年10月底、11月初举行的大选非常关注,对下届缅甸政府的对华政策取向高度关切。最近缅北果敢地区的冲突导致我公民死伤以及缅甸军机和炮弹多次进入我境内,使得我们对未来中缅关系的走向更加关注,期待2016年新政府能在对华关系方面有新的积极举措。

其实,把中缅关系走向问题与2015年缅甸大选过多挂钩,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由于国际格局的相对稳定,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认知是相对固化和基本稳定的,其对华政策不会因为政府换届或领导人的更迭而产生大的变化。如同美国近20年来历届政府的对华政策相对稳定一样,经过四年的调适,目前缅甸国内政治精英对中国的认识和态度已经基本稳定,那就是,中国是缅甸无可选择的最大邻国,缅甸无法忽视中国的存在,必须与强大的中国保持比较顺畅的关系,并继续借重中国的资金、技术优势来促进缅甸的现代化进程,也愿意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深度合作。另一方面,缅甸不能只依赖中国,不愿中国在缅独大,因此,缅甸将继续利用其独特的地缘政治条件,借用美、印、日、欧、东盟的力量来平衡中国的影响,但是缅甸也要避免成为大国尤其是中美战略角逐的“角斗场”。

因此,我们不必担心缅甸会允许美军驻扎,缅甸不会成为美国的军事基地。从这个角度看,不论是现任总统登盛连任,还是反对派什么人上台,抑或是现任议长吴瑞曼、三军总司令敏昂莱大将脱下军装来掌权,下届缅甸政府的对华政策都不致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策略或具体问题上的调整不可避免。换句话说,如果国际格局不发生大的变化,近期我们很难把中缅关系恢复到1988至2010年期间的亲密程度,缅甸不大可能成为像巴基斯坦、柬埔寨那样的中国的高级别战略伙伴,但也不会成为敌人或对手。同时也要看到,缅甸虽然愿意和我们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但中缅铁路、中缅陆水联运等互联互通项目的实施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中国对缅水电、矿业等资源领域投资的风险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虽然缅甸精英层面的对华态度已基本形成,但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关注缅甸大选。目前缅甸政治力量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军人、政府、议会、反对党、少数民族政党和其他中小政党、非政府组织、媒体、宗教界、智库等都会在缅甸政治中不同程度地发挥作用。我们应该做的是,要同缅甸各种政治力量都加强交流,多角度、多方位地释放善意,形成良好的互动,为未来的双边关系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奠定基础、预留空间。不能只注重精英层面的工作,还要在缅甸多开展社会公益活动,让更多的缅甸普通民众分享中国发展红利,夯实两国关系的民意基础。

虽然中缅关系目前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仍要看到中缅合作中的机遇和优势。日本近几年在缅甸的攻势表面上风生水起,但是缅民众对日本的许多做法也有不满情绪,日本企业对缅的直接投资非常之少,其在缅甸的行动基本上是利用其政府开发援助(ODA)展开。奥巴马政府对缅甸的民主化进程总体比较满意,但是美国国会以及很多的非政府组织对缅甸的罗兴伽人地位、佛教徒与穆斯林的冲突、军队镇压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等涉及人权的问题非常关注,继续要求对缅实施制裁。在2014年11月举行的美国国会中期选举中,共和党控制了参众两院,奥巴马政府在最后两年的任期内,在对缅政策方面很难再出台新的突破性政策。一旦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抵制大选或者大选结束后拒绝承认选举结果,那么美国对缅政策将重新陷入窘迫境地。

总之,如果我们能采取合理、得体的方式帮助缅甸顺利举行新的大选,并与缅甸各种政治力量形成良好的互动,2015年缅甸大选将不会对中缅关系产生大的影响,未来中缅关系的发展将能保持合作的基本面。

(作者为云南大学缅甸研究中心主任)

猜你喜欢

对华政策缅甸政府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美国对华政策中意识形态与现实利益的考量
缅甸总统吴廷觉访华
缅甸非常之旅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本 期 导 读
完形填空三则
美国全球战略下的对华政策
回忆缅甸作战中的史迪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