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
2015-06-11白娜李海、
白娜 李海、
[摘要]对旅游景区具备的特殊性进行进一步阐述,介绍了景区旅游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多样性、多重性和外部性的特征。在对景区资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景区资源的管理现状。以此提出政府管理职能、产业形式和管理部门的转变和整合,以期实现景区管理实现智能化、科学化、专门化。
[关键词]旅游景区;资源管理;现状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9104
1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市场的开启,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多渠道的社会资本不断流向旅游市场,这也意味着我国的旅游业进入了新的发展的阶段。在计划经济时代,旅游景区资源的管理存在权责利的不平衡,产权全能不明,政府行政干预,只能部门不合理干预。对景区资源的不合理管理在极大程度上威胁了景区资源的合理发展,也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景区的管理开始呈现合理的管理模式。
2旅游景区具有特殊性
旅游资源作为人类的生存环境或者文化遗产,与其他资源相比,必然具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其多样性、开发的外部性、不可再生性及价值的多重性,品位高的旅游资源一般而言集中在景区,景区主要对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和利用,科学的管理和经营。另外,淡、旺季游客对景区资源的干扰性也比较强。
2.1景区旅游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这也就意味着旅游资源在遭到破坏后是很难恢复,或者根本就不可能恢复,不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旅游资源是相当脆弱的,一旦遭到破坏往往是毁灭性的,無法修复和再生,即使是根据原有资源进行仿制旅游产品,往往价值不高,得不到游客认可。特别是自然资源的生态性具有很高的学术科考价值,人文旅游资源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然而,部分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者和旅游者缺乏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感,不知道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部分经营者采取粗放型和掠夺式的开发利用,对旅游资源造成了不可修复的损害[1]。
2.2景区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毫无疑问,景区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是旅游资源。无论是人文资源还是自然资源都是具有多样性的,其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有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或者综合性的风景名胜区(既包括人文景观,也包括自然景观),历史博物馆,古代遗址,纯人文景观的单位等,这可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然而,也正是因为景区资源的多样性,不但增加了景区资源的有效管理的难度,也为不同经营模式的探索提供了一定的可能。
2.3景区旅游资源价值的多重性
旅游资源是旅游价值的,主要取决于其对旅游主体的作用。因此,旅游主体作用于旅游资源的目的不同或者形式不同,旅游资源所表现的价值也必然不同。旅游主体具有多样性,旅游目的也表现出多样性,旅游资源价值的多重性也被反映出来。景区旅游资源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不但是文化或自然资源,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组成部分。相对于主体多重性,其更有多重的价值,可以表现为历史文化、美学、经济、生态、精神等各方面的价值。因此,在景区旅游资源的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不但很难对其价值进行准确的判断,也为其进行开发运用增加了风险[2]。
2.4景区资源开发的外部性
通常情况下,如果景区旅游资源遭到损毁或者被人为破坏,这必然会对使用者增加一种额外的支出,这种额外支出就会对当地的正常生产生活产生不好的影响,这也是景区资源开发的外部性。我们知道,景区资源的总存量是比较稳定的,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一个人使用量增多了,那么他人的使用量就肯定要减少。我们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个人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景区资源过度使用,这就会导致景区资源的过度开发使用,而这种没有节制的开发外部性,就会导致整个景区资源的系统面临毁灭的局面。我们以广东省的温泉旅游开发为例,温泉开发者在获得温泉开采和使用权的同时,他们还取得了对土地使用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在温泉旅游旺季的时候,就出现了对温泉水过度使用的问题,也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污染。因为景区资源这种特性,就要求管理者在对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要采取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模式,这也更有利于景区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并且有利于保护当地的生产生活环境。
3景区旅游资源的管理现状
基于景区旅游资源的特殊性,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对景区资源的开发管理中,要改变过去的管理方式,对景区资源科学管理,促进景区向公共服务型、创新智慧型、专业管理型转变,促进景区资源、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1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从导向型到公共服务型的转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导致经济社会进入到全面转型的阶段。这就要求政府在景区资源管理过程中进行转型,政府改革要从操作层面的局部向实质性的全面的改革,推进政府的全面转型。在过去,政府不断是管理者还是经营者,这就导致政府管理不够完善。现在,人民政府对景区资源的管理不断进行改善和转变,已经从职能导向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在对景区资源的宏观管理,局部协调和全面服务等方面的功能不断加强。例如,在宏观管理方面,政府主要行使制定和起草地方性规章制度、执行政策,并参与监督实施的职能。换句话说,政府通过对制度的创新以及对管理手段的合理运用,促进了景区旅游资源环境的优化,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资源管理水平。同时,景区旅游资源目的地服务体系的建设,开发旅游资源市场也是政府为公共提供服务的重要职能。另外,政府还构建了公共信息的服务平台,为民众提供投诉,咨询和救援等方面的公益服务,充分发挥了政府的综合服务和协调职能,对景区旅游资源的合理管理提供了可靠保障[3]。
3.2产业形式的转变:从纯资源依托型向创新发展型的转变
随着近年来智慧旅游不断升温,对从资源依托型向创新型不断转变。作为具有五千年文化发展史的国家,我国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不但旅游多样的自然生态资源,还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多年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主要是资源依托型的发展模式。然而,对旅游资源开发强度的不断增大,导致传统管理模式与环境资源的矛盾不断加大,因此,转变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也迫在眉睫。例如,南京市政府在2013年3月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南京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首次提出让旅游产业发展成为南京核心功能的重要战略性支柱产业,目的是推动南京景区旅游产业从传统的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的转变,从注重旅游景点建设到推动旅游要素全面发展转变。
如今,全面推进景区旅游资源的全面融合,不仅需要促进传统旅游资源的开发,而且要在传统资源的基础上,加快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再以南京为例,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其在宗教、文化等方面是具有优势的。因此,南京不断促进传统旅游资源与文化宗教,科技会展或者农业等各方面的融合,建设了一批品牌旅游路线。同时,要加快旅游资源营销的国际化发展。景区要以自身客源市场特征为基础,优化资源的营销策略,加大对远程重点客源市场的开拓。另外,当今景区旅游呈现出旅游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推动智慧旅游的发展。现在,很多城市在旅游资源开发管理中,都开始打造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平台。例如,现在很多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只需要扫描二维码,并在手机上装载类似“游客助手”的软件,就可以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进行大概了解。当前,这以项目被运用于全国各大景区的旅游资源管理中,在全国范围内的重点景区基本上实现了智慧导游系统和智能景区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能调控客流,并且极大提高了景区的服务效率[4]。
3.3管理部门的转变:从多头重复管理到专项专业管理
景区资源在传统管理时,往往是进行分部门管理,这就导致景区管理机构的目标是不一致的,这种情况的存在直接影响民众对景区旅游资源的体验,并对管理部门的工作效果產生不良影响。目前有公司运作模式、事业单位管委会模式、政府职能部门下设模式、综合模式几种,具体有国家级等各级各类风景名胜区、A级景区、国家公园、世界及国家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地、各类植物、动物园、森林公园等形式,隶属管理部门也不同。近年来不断加强从多头重复管理到专项专业管理的趋势。
3.3.1旅游资源部门的整合
传统管理模式下,旅游资源一般都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多达十多个),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旅游资源整体效益的发挥。为了促使景区旅游资源整体经济效益的最大发挥,2010年左右,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开始对部门进行改革整合,对原来的管理部门进行重新合理的设置,成立旅游委员会,促进各部门工作职能进一步的明确。旅游委员会主要负责城市旅游资源或者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并且负责景区的对外宣传和促销活动的组织。随着城市旅游资源部门的合理调配,规范了景区资源的市场秩序,维护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监督了景区的管理服务,这对景区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了新的保障[5]。
3.3.2专业整合
景区管理部门的整合,必然带来各部门工作职能的整合。各个城市的旅游资源委员会在旅游资源的管理中扮演了四种角色。第一,其是规划者。一般情况下,旅游委员会都会结合当地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积极制定符合当地景区实际发展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和服务规划。第二,组织者。也就是说,旅游委员会的工作还按照不同的原则对公共旅游资源管理的职责进行分类,并获得管理景区资源所必须的编制和机构经费等工作保障。第三,协调者。作为景区旅游资源的协调者,就意味着其要在工作过程中整合不同主体的利益,促进各主体利益的最大化。第四,控制者。作为控制者,旅游委员会要科学运用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景区旅游资源进行合理调控以及及时监督 ,并及解决管理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另外,随着近年来高等院校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从数量上和质量上不断的增加,为旅游景区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参与到旅游景区管理实践中,加强了景区的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4结论
景区旅游资源是景区的主体要素,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发展的基础,具有人类文化遗存和生存环境的特性,而且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也是旅游产品的主要依托,游客主要的消费类型。因此,人们在不断地对景区资源如何管理进行改革和探索,而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政府在景区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景区管理部门不断进行整合,对景区管理实现智能化、科学化、专门化。景区资源管理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创新,为游客提供了更高质量的服务,使景区旅游资源的整合合理化,促进了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凤军风景旅游区的保护与管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162-165
[2]邹统钎中国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54-56
[3]彭德成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108
[4]谢地政府规制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3-24.
[5]约翰·斯沃布魯克(John Swarbrooke),张文等译.景点开发与管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58
[6]孙海波生态旅游景区经营模式创新思考[J].中国市场,2015(3)
[7]胡萍,刘国华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建设与研究[J].中国市场,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