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行语“Duang”的模因现象分析

2015-06-11越朦朦

校园英语·中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复制模因论传播

越朦朦

【摘要】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日益渗透到人们的工作生活中来,网络新词更是层出不穷。语言本身是流动的,是在不断发展和丰富的。网络语言的繁盛正是网络平台发展伴生的一种文化现象。针对2015年网络新词“Duang”的迅速走红这一现象,从模因论的视角来阐释网络语言的模因形成、复制和传播及其社会影响。

【关键词】Duang 模因论 复制 传播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network penetrated into peoples work and life increasingly,the new words of network are emerging in endlessly.Language itself is flowing,it is developing and abounding constantly.The prosperity of the network language is the part of network platform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cultural phenomenon.For the popular phenomenon of the 2015 network new word “Duang”,from the meme theory to interpret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meme formation,reproduction and transmission and social impact of the network.

【Key words】Duang; Meme theory; Reproduction; Transmission

一、引言

“Duang”这一网络独字于2015年2月源自成龙的一则有关洗发水的广告,其文化背景中所涉及的人物和广告内容为这个发音注入了惊奇感和喜剧色彩。成龙原版是这样的,“当我第一次知道要拍那个洗头水广告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因为我觉得……呀……你不能叫我拍马上拍,第一,我要试一下,我又不想说……你拍一个广告拍完以后加了很多特技,那头发DUANG……很黑!很亮!很柔!结果观众出来一定骂我,根本没有这种头发!这证明上面那个是假的……”短短数日,“Duang”已横穿欧亚大陆,“duang”出了国门。英国BBC在慨叹“800万人造新字,‘duang还是不‘duang,这是个问题”;法国网民索性拿来就用,不仅接受“duang”的用法,还为其创造出法语严谨的动词变位。其受关注范围之广,一时间成为2015年最流行的网络流行语之一。

二、模因和模因论

模因源自1976年牛津大学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Richard Dawkins在其著作The Selfish Gene(《自私的基因》)的第十一章对文化基因传递的描述,模因是由“基因”(gene)一词仿造而来。Meme源自希腊语,意为“被模仿的东西”,将它翻译为“模因”正是它的内涵所在。“模”即是“模仿”,“因”即是“基因”(何自然、冉永平,2010)。Dawkins提出“meme”一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明文化进化的规律,在他看来,人类文化进化的基本单位是“meme”。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它试图从历时和共时的视角对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具有传承性这种本质特征的进化规律进行诠释。模因论中最核心的术语就是—模因;模因论的根本要点在于,将模因理解成一种独立存在的复制因子,它的运作完全是为了其自身的利益和生存,也就是说,它自私地、不断进行自我复制(何自然等,《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

三、“Duang”的复制和传播

模因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通过复制和传播来体现自身的存在。因此,凡是获得广泛复制和传播的现象都是模因现象,语言在交际中是不断得到复制和传播的,所以就存在语言模因现象。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可以是内容相同、形式各异,或者形式相同、内容各异(何自然,2005:54--64)。从另一角度来说,无论语言的形式和内容怎样,其复制和传播方式基本上是仿拟和类推两种。在此以“Duang”体出发,来探讨一下模因复制和传播中的仿拟现象。

仿拟是指模仿现成语言形式,置换或增减其中的部分构成元素,使现成语言形式以陌生化的面目出现,实现艺术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仿”和“拟”为同义语素,其中“拟”除了包含“模仿”的意思以外,兼有“设计”之类的意思,所以,仿拟是一种模仿性的修辞设计。仿拟由本体(被仿部分,表现为某种既成的语言形式)和仿体(仿本体而拟创出来的新的语言形式)两部分构成。根据模因论,本体即为模因的元表征,仿体是模因复制和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表征形式和内容。仿拟模因表现在语法(词、短语和句子)和语体(公文体、政论体、文艺体和广告体)层面,这与模因的本质一致。

四、“Duang”模因的社会影响

模因驱动修辞的创新与变异。各种模因之间相互竞争,为了使自身得到更快速、更广泛的传播,除了借助已有的表达方式以外,还必然在修辞上力求创新与变异,才能吸引更多的接受者。不论是强势模因还是弱势模因,无不在语言表达上力求让人耳目一新。

一些中国的微博用户用“Duang”这个词来形容在使用特效之后积极改变,比如“在PS之后,我看起来好Duang啊!”,有些人把这个词用于某些突发情况:“Duang,没有一点点防备手机就没电了。”当然,这个词也可以是一个程度副词,修饰好事或是坏事都可以。比如,“今天阳光Duang地明媚”,或是“今天Duang地不开心”。这些创新用法吸引人的目光,目的是引人关注,以提高所在模因的多产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语言的不断变化,更多的网络新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模因结构不断的被复制和传播更是屡见不鲜。“Duang”能够被人们复制和传播并成为现在的流行语,更是语言模因的作用。但“Duang”会不会一直强势下去,还需时间来证明。但模因论却为人们阐释了语言的发展规律,成为一种可靠的语用学理论。

参考文献:

[1]Richard Dawkins,卢允中,张岱云,王兵译.The Selfish Gene[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2]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复制模因论传播
一种协同工作环境中(分布式)的容错和安全数据存储方法
从模因论视角看外语教学
浅谈成语在广告语言中的偏离现象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