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油气混输泵出口球阀滞后角的计算与分析*

2015-06-11张玉林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15年3期
关键词:混输球阀气液

张玉林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重庆 402167)

0 引言

新型油气混输泵以转子泵为基础,在其出口装设了一组球阀,以改善其油气混输功能,其结构如图1所示[1]。

图1 转子式油气混输泵结构示意图

对于新型油气混输泵而言,其滞后角与往复泵阀的滞后角不同,指在油气混输过程中,由于气体介质的压缩过程,转子转过一定角度后,球阀才开启,这个角度即为该泵出口球阀的开启滞后角[2]。影响新型油气混输泵出口球阀滞后角的因素较多,例如,泵的进出口压力、气液比、阀球材质等,研究球阀滞后角的变化规律对改善球阀特性具有重要意义,能为球阀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1 滞后角的变化规律

客观上存在的油气混输泵,转子形状、流体结构、流体物理性质及球阀实际运动是非常复杂的,如果全面考虑所有因素,将很难得到滞后角的变化规律。为此,在分析考虑该泵球阀滞后角问题时,根据抓主要矛盾的观点,建立力学及数学模型,对该泵工况加以科学的抽象,对转子构造和流体性质作4点假设:转子型线曲率半径较大可近似为直线;气体的压缩过程较快,为绝热压缩过程;不考虑泵腔内的余隙容积;不考虑液体的压缩性。球阀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球阀结构示意图

(1)泵阀开启压差的计算公式为[3]:

式中:Δp为泵阀开启压差,MPa;G为阀球重量,G=ρdVg,N;ρd为阀球密度,kg/m3;V 为阀球体积,m3;g为重力加速度,m/s2;d0为阀座孔直径,m;d1为阀座出口最大直径,m。开启压差Δp=p2-pc,其中pc为泵的出口压力,MPa;p2为开启压力,MPa。则开启压力为:

(2)泵腔容积的计算

转子结构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泵腔横截面ACDFA,如图4所示。

图3 转子结构示意图

图4 泵腔横截面

图5 压缩终了时容腔横截面

由图4可得泵腔横截面面积的表达式如下:

式中:fACDFA为泵腔横截面面积,m2;fABEFA为部分环形区域ABEFA面积,m2;fOBCO为扇形OBCO面积,m2;fOAC为三角形OAC面积,m2。由图4可得:

式中:β为转子外圆包角,°;α为转子内圆包角,°;R为转子外径,m;r为转子内径,m。则泵腔容积表达式为:

式中:B为转子宽度,m;Vc为泵腔容积,m3。

(3)压缩终了时的介质体积

通过分析该泵运动规律,由于混合介质中气体的压缩过程,当转子转过角度φ后,球阀开启,则φ为球阀的滞后角。由图5可得,压缩终了时的泵腔容积横截面面积表达式:

式中:φ为出口球阀开启滞后角,°;fPQMNP为压缩终了时的泵腔容积横截面面积,m2。刚压缩后的介质体积V2(m3)为:

气体在绝热压缩过程中的状态方程[4]:

式中:Vg1为压缩前气体介质体积,m3;Vg2为压缩后气体介质体积,m3;p1为气体介质初始压力,即泵的入口压力,MPa;p2为阀的开启压力,即气体压缩终了压力,MPa;γ为气体介质的比热比。由式(10)可得到Vg2的表达式如下:

令气液比为τ,则压缩前气体介质体积Vg1为:

油气混合介质压缩终了时的体积V2为:

式(13)中(1-τ)Vc为液体介质体积。将式(11)~(13)代入式(9)得:

则式(14)为该混输泵出口球阀滞后角的数学方程式。结合式(1)与式(2),由式(14)可得式(15)~(17):

则式(15)为阀球密度与滞后角之间的关系式。由于球阀结构尺寸不变,进出口压力一定时,泵的转子尺寸不变,当气液比为定值时,Y为定值,阀球密度ρd增大,则X的值增大,滞后角增大,反之则滞后角减小。

在推导滞后角的数学方程式时,做了4点假设。关于转子型线曲率半径较大可近似为直线问题,这一假定基本上可以认为是能满足的。关于压缩过程为绝热过程问题,由于泵的转速较快,压缩过程进行得非常快,由机械功转变的热能来不及能过泵缸传给外界,或传出热量极少,这种过程可视为绝热压缩过程。关于不考虑泵腔内的余隙容积问题,这在实际应用中是有差异的,实际的滞后角应比理论值大。关于不考虑液体的压缩性问题,由于液体的压缩性和热胀性均很小,密度可视为常数,通常用不可压缩流体模型。

2 实例计算与分析

已知泵的基本参数:阀座孔直径d0=0.065 m;阀座半锥为45°;阀座出口最大直径d1=0.075 m。阀球半径Rd=0.045 m;尼龙1010的密度ρd=1 040 kg/m3,聚甲醛的密度 ρd=1 420 kg/m3,陶瓷的密度ρd=2 700 kg/m3,钢的密度 ρd=7 850 kg/m3。转子外径R=0.14 m;转子内径r=0.085 m;转子宽度 B=0.1 m;转子外圆包角 β =90°,内圆包角 α =88°。泵转速n=500 r/min;泵流量为Q=100 m3/h;原油密度ρ1=856 kg/m3;气体介质为天然气,其比热比γ=1.3。进口压力 p1=0.2 MPa。

当气液比为 0、0.2、0.4、0.6、0.8、1.0,出口压力pc分别为 0.8 MPa,1.0 MPa,1.2 MPa 时,将参数代入以上各式,经计算可得不同材质的出口球阀的滞后角,如表1所列。

图6 所示为出口压力为 0.8 MPa、1.0 MPa、1.2 MPa,阀球材质为尼龙1010时,滞后角随气液比变化规律曲线。图7为出口压力为1.2 MPa,气液比为1时,不同阀球材质与滞后角的关系曲线。

表1 不同气液比及不同材质球阀的滞后角

图6 滞后角随气液比变化规律

图7 滞后角随阀球密度变化曲线

由图6、7可知:

(1)气液比是影响该泵出口球阀滞后角的主要因素。气液比越大,混合介质所含气体介质越多,压缩过程持续时间越久,则滞后角越大。例如气液比为1,出口压力0.8 MPa时,滞后角已接近30°。

(2)由于泵的转子结构尺寸、球阀尺寸不变,阀球密度一定,泵在输送油气混合介质时,可以通过调节泵的压缩比来控制该泵球阀的滞后角。例如阀球材质为聚甲醛,气液比为0.4时,压缩比为4、5、6时的滞后角分别为 11.911°、12.894°、13.581°,压缩比越大,其滞后角越大。

(3)滞后角随阀球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阀球密度对滞后角的影响较小,改变阀球密度,该泵球阀滞后角变化很小。例如,图7所示阀球材质为钢时的满后角为33.998°,而材质为尼龙1010时的滞后角为33.95°,前者密度为后者的7.5倍多,而两者的滞后角相差不到 0.1°。

3 结语

(1)通过理论分析,推导了求解新型油气混输泵出口球阀滞后角的数学方程式,通过对不同工况下该泵球阀滞后角的计算,得到了气液比对滞后角的影响规律,即出口球阀的滞后角与气液比成正比例关系,气液比越大,压缩过程越久,滞后角越大。比例系数由泵的转子外径R、转子外圆包角β、转子内径r,转子内圆包角α;阀座出口最大直径d1,阀座孔直径d0,阀球密度ρ;气体介质的比热比γ及泵的内压缩比p2/p1确定。研究结果为该泵出口球阀滞后角的调节与控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2)通过分析计算,得到了阀球密度对滞后角的影响规律。滞后角随阀球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阀球密度对滞后角的影响较小,改变阀球密度,该泵球阀滞后角变化很小。。

(3)通过对滞后角方程式的讨论,由于不考虑泵腔内的余隙容积,实际的滞后角应比理论值大。该泵球阀滞后角的实际值可在式(14)的基础上乘以一个修正系数来求得,修正系数可由实验测得。

[1] 张生昌,陈根生,王 曙,等.转子式内压缩油气混输泵机组[P].中国:201110197479.9,2011.

[2] 张玉林.转子式油气混输泵出口单向阀特性分析与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2.

[3] 隋德生,郭光伟,张志杰.往复泵自动式球阀开启压差的计算[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1998,26(7):17 -18.

[4] 曾丹苓,敖 越,张新铭,等.工程热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混输球阀气液
多相混输技术在国内某海上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微重力下两相控温型储液器内气液界面仿真分析
惠州抽水蓄能电厂进水阀无法全开常见故障分析
气液分离罐液位计接管泄漏分析
防止蓄能电站球阀自激振的应用实例
导流清洗阀的设计及应用
WZ11-4NB油田混输泵运行稳定性研究
常用典型油气混输泵性能比较分析及认识
CO2 驱低液量高气液比井下气锚模拟与优化
抽水蓄能电站球阀枢轴轴套故障分析及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