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室与运动场

2015-06-10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5年5期
关键词:运动场教室校园

夜幕降临,当我走出办公室时,校园的运动场上依然有学生在活动。他们趁着夜色,大汗淋漓,欢声笑语。

我喜欢这样的场景,希望校园的运动场上,永远有孩子们奔跑的身影,在汗水和欢笑声中,放飞青春梦想,释放生命活力。

在学校里,教室和运动场,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地方。他们在教室里汲取人类社会积淀和传承下来的各种知识,充实稚嫩的大脑,完成自我成长所必须接受的教育;在运动场上,他们释放生命的激情,建立面对挑战的信念和勇气,学会同伴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并理解拼搏与进取的精髓。

我们无需深入地讨论教室和运动场谁更重要,在理想与现实中二者总是纠缠不清。只是我越来越觉得,运动场在我心中的分量越发重了。

在学校,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知识来源于课堂,但课堂并不一定局限在那一间间有形的教室。事实上,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地方,成为他们的“教室”和“课堂”。

春暖花开的日子,一席草地,一棵大树;阳光明媚的日子,平台上、绿荫下;平常的日子,操场和饭堂、台阶和路旁,甚至路灯下、厕所里,都可以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地方。

运动场的四周,最应当是孩子们读书的地方。曾记得我读高中的时候,每一个清晨和黄昏,校园运动场的球场上和跑道上,总是挤满了喜欢运动的同学,而运动场的四周和草地上,则是书声琅琅的人群。后来我参加了工作,乡下的中学偶尔也有此般场景,只是有老师们组织,而不再是同学们自发的行动。

如今,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少了,是因为时过境迁、孩子不喜欢这样了?还是因为我们管得太细,升学压力加剧,让校园失去了生机,失去了应有的模样?我百思不解。

但我坚信,运动场也可以是“课堂”,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成为“教室”,成为孩子们获得知识的地方。但教室不能成为运动场。很多时候,教室是一个需要安静的地方,因为知识总是与思维相关联,而思维常常不能被打断。

更重要的是,体育的价值也是教育的价值,运动场上更能找到教育和成长的力量,这也是为什么欧美学校非常重视体育的原因。与中国教育以德育为核心不同的是,西方教育总是把体育列入核心区域。

体育不仅能够强身健体,更能改变人的心智,甚至塑造民族的个性、影响国家的未来。我想这也许是当下中国教育部强调学校体育,特别是中小学校园中的篮球、足球和排球三大球类运动的原因。

曼德拉对体育价值的理解更深,他认为“体育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而且用橄榄球打破了种族藩篱,创造了一个新南非。

肖川教授在其《体育的价值》一文中写到,“运动场是道德的一面镜子。在这里,果敢与迟疑、勇敢与懦弱、坚毅与气馁、积极与被动、粗野与文明,都能得到最充分的体现;竞争与合作、沉着与机智、同情与关爱,诸多品质得到培养。”他还说,体育竞赛为人们创设了一种情境,并在其特定的氛围中考量人类的能力,包括协作精神,顽强品质,集体观念,心理承受力,公平原则,精神修养,道德意识,等等。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当我们真正明白,育人比教书更重要,成人比成材更关键,我们才会悟出,运动场比教室更有用。

猜你喜欢

运动场教室校园
“313”教室
大美运动场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家有运动场
运动场上笑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