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体艺教育阳光

2015-06-10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5年5期
关键词:体艺江夏区全区

“哒-哒-哒、哒-哒-哒……”清脆稚嫩的童音,伴随着电子琴的节拍从音乐教室飘出来,明媚的阳光透过窗子洒在孩子们的脸上,像雏菊一样温暖。

这里是江夏区金口街红灯小学,24名五、六年级的学生正在一起上音乐课。孩子们神情专注,眼睛里闪烁着炽热的光。对他们来说,一周一次的音乐课,是如此宝贵。

红灯小学是一所农村小规模学校,在校生只有88人。专任教师8人,平均年龄52岁。正在给孩子们上课的郑瑛老师,是赤矶中学的专职音乐教师,2013年9月她来到红灯小学走教音乐。与郑瑛一起来到红灯小学的,还有教体育的赤矶中学副校长汪连响和教美术的金水闸小学焦胜会老师。合班教学,区域走教,这是江夏区结合实际,用足现存缓解农村学校师资紧张,开足开齐体艺课程所采取的举措。

近年来,江夏区教育局贯彻落实国家课程计划,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深入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和阳光体育运动,让全区5万名在校生在体育艺术的浸润中茁壮成长。作为武汉市的新城区,与所有农村地区一样,江夏区在推进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方面,面临着教师年龄老化、结构性缺编的难题,特别是体艺教师匮乏的考验。但三年来,江夏区立足实际,创新思路,在加强全区中小学体艺教育方面探索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以“规范”为准绳,完善体艺教育顶层设计

“以前我们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也没有专职的音乐老师,你现在所看到的体育、美术、图书、实验等功能室,还有塑胶操场和塑胶跑道,都是近几年趁着全区强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东风,才建起来的。”红灯小学校长陈芳明对记者说,“以前条件确实艰苦,好多农村孩子的体艺兴趣爱好都被压抑了。”

红灯小学并非孤例,而是农村薄弱学校在体艺教育方面严重不足的一个缩影。

2012年,江夏区教育局新班子成立,经过严谨调研论证,确定了江夏教育的发展方向:回归教育本真,遵循教育规律,办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教育的过去、今天和未来都不复杂,也不艰涩,简洁的概括就是‘回归,回归教师和学生的自身发展,把教育的还给教育。”江夏区教育局负责人说,“从‘规范入手,解决江夏教育的健康发展问题,是教育事业的内在规律使然,是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要求,更是江夏教育人总结经验教训所得的唯一选择。”

推进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首先必须创造条件,因地制宜搞好教育基建。江夏区想方设法保障经费投入,规范办学条件。一是塑胶操场全覆盖。江夏区教育局抓住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契机,积极争取省市区支持,投入资金1.2亿元新建了全区中小学塑胶运动场,200人以上学校均建起了塑胶操场,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均建起了60米塑胶直跑道,农村学生彻底告别了在泥巴、煤渣上跑步的历史。二是体育器材高标准。按照“统一标准、统一采购、统一配备”的原则,城区学校和乡镇学校按规模均配备了符合标准的音乐体育器材、设备和教具。三是功能用房全配套。借助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东风,全区中小学校均配备了音乐、美术、体育、实验等专用活动室。东湖路小学、藏龙岛学校、一初中、职业技术学校、大花岭小学等还建起了体育馆。

每天上午30分钟大课间活动雷打不动,每天下午合唱、绘画、器乐、乒乓球等兴趣课和学生社团活动准点开放……为落实课程计划,规范教学秩序,从2012年新学期开学起,江夏区全面落实体艺课程,全面强化大课间管理,保证“大家唱、大家跳”活动常态优质,因地制宜扎实开展课外体艺活动,确保“校园一小时”体育锻炼落到实处。不仅如此,该区还将体艺课程开设、学生体艺活动成果纳入教学质量考核,与学校年终绩效目标挂钩,凡出现学校不严格落实课程计划或音体美老师私自让课、其他学科挤占音体美课程的现象,一律按教学事故严肃处理。

为全面指导中小学规范开展体卫艺工作,江夏区教育局先后制定下发了《江夏区中小学体艺基地(园)校工作方案》《江夏区体卫艺先进学校评比标准》《江夏区中小学阳光体育艺术“2+1”项目和“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全区中小学“大家唱、大家跳”、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学生运动会、艺术节等体艺类活动成为常态。

为保障体艺教育落到实处,江夏区教育局还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工作机制,规范办学行为:制定下发了《江夏区中小学教研员蹲科挂校工作方案》《江夏区中小学校体艺教师使用及管理规定》,实行教育教学常态督查机制,随时督查全区中小学的课程开设、课堂教学、一日常规、体艺活动开展等情况,发现问题全区通报;全面指导与跟踪整改机制,区教研室、体卫艺站对所有中小学规范课程开设和体艺活动开展进行指导,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跟进整改。这种督查、指导、整改的多方联动工作机制,促使学校体卫艺工作朝着规范化发展方向前进。每年召开的暑期校长集训大会和年度教育工作会,江夏区都要安排体卫艺工作特色鲜明的学校进行经验介绍,交流体艺工作与教育教学质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经验做法。

以“项目”为抓手,促进体艺活动百花齐放

“趁夜晚出奇兵突破防线,猛穿插巧迂回分割围歼……”在明熙小学学生京剧社团的活动室,该校五(一)班韩磊同学现场表演的一段《趁夜晚》,气势雄浑,博得阵阵掌声。

校长曾明星告诉记者,江夏是京剧艺术大师谭鑫培的故乡,为传承京剧国粹,明熙小学1998年就成立了学生京剧社团,到目前历经三任校长,从未间断,学员发展到近百人,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京剧文化。以此为引领,明熙小学学生社团活动日益丰富多彩,像京剧这样的免费特色班学校还有很多,包括舞蹈、围棋、形体、书法、美术、跆拳道、经典诵读、田径等,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更多达28个。

“类似明熙小学这样的体艺特色项目,在江夏区各中小学还有很多。”区体卫艺站小学体育教研员周志江老师告诉记者,仅在体育项目方面,就有义贞小学的乒乓球操、庙山小学的绳操、法泗小学的流星球、一小的独轮车、二小的抖空竹、四中的射击,等等,都已成为独具特色的校园名片。endprint

在各校积极建设体艺特色项目和社团的同时,为不断提升全区体艺教育的质量和竞技水平,江夏区自2013年秋季学期开始加强体艺基地校(园)建设,根据各校的优势项目与相关师资情况设立10个体艺基地校,涵盖田径、篮球、乒乓球、射击、绘画、合唱、舞蹈等。基地校竞技成果显著,如合唱基地校区一初中、实验小学均在武汉市第二届校园合唱节中荣获一等奖,实验高中的合唱《时光进行曲》获第二届琴台音乐节“校园十佳校园歌曲”;舞蹈基地校实验小学的《少年弟子规》获得省第九届黄鹤美术节一等奖;排球项目传统基地校实验高中的女子排球代表队获得全市高中女子排球赛第三名;篮球基地校一中的代表队在2012年“体彩杯”武汉市青少年篮球比赛新城区组中一举夺魁,并获市九运会冠军;射击基地校四中的代表队在全国中学生射击锦标赛中两次获得前八名。

2015年春季,为进一步推动体艺教育的均衡发展,不断提升区内体艺教育质量,江夏区又采取自主申报方式,对全区中小学体艺基地校及相关项目进行新一轮申报认定,通过评比与竞争机制来促进全区体艺基地校的常态优质发展。

自主申报项目的思路,也被运用到各个学校自己的兴趣活动项目中去。为全面激发体艺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区教育局在各中小学推行体艺项目申报制,即在考核教师工作量时取消传统的学科系数,体艺学科教师主动申请兴趣小组辅导任务,以平衡语数外等学科教师的作业批阅和培优补差工作量,实现体艺教学与主科教学课时量的均等。体艺教师辅导学生获奖的,将视获奖等次给予奖励。这一机制的推行,极大激发了体艺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纸坊二小李秀丽校长告诉记者,实行项目自主申报之后,该校13个体艺类社团中有8个都是由体艺专职教师牵头,涵盖美术、科技、手工、绘画、书法等,深受学生喜爱,成果也很显著,二小连续两届获得区校园体育艺术节一等奖。

江夏区教育局为搭建互相交流、展示体艺教育教学成果的平台,每年都举办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校园体育艺术节、艺术小人才比赛、师生美术作品展等。如今,这几项全区性学生体艺活动已成为江夏区乃至全市校园体艺活动中响当当的品牌。

以“联盟”为平台,加强体艺教师队伍建设

秦英是纸坊街五中的专职音乐教师,在承担学校两个年级音乐课教学任务的同时,她每周要抽出两个半天时间到宁港中学送教。每到她去宁港中学送教的那一天,同学们就早早守在学校门口,像迎接明星一般欢迎她的到来。看到同学们满怀期望的眼神和开心笑容,秦英更加坚定了送教的信心,一干就是三年。

毋庸讳言,因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在教师编制安排上往往偏向“主科”,体艺老师缺口巨大,这一现象在全国范围内都是一大痛点。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受经济条件限制,对师资人才的吸引力更是有限。

区域交流,正是江夏区为缓解农村薄弱学校体艺专职教师紧缺所采取的新举措。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走教,学区教师支教,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援教,中学富余体艺教师集中调配,通过这些方式帮助基层学校开好体艺课程,落实好各项体艺活动。每一学期开学前,由区体卫艺站向政工科提供详细的教师交流意见,参加区域交流的教师到校到人。

近年来,江夏区为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在强化师资力量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补充血液强师资。江夏区在事业编制不断缩减的形势下,结合教育实际,每年引进60名大学生充实到教学一线,其中体艺教师10名以上,都是体艺专业科班出生。这些新教师绝大多数补充到农村学校,为体艺教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在岗教师重培训。针对全区体卫艺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不强等困难,区教育局采取“校长培训”明主旨、“骨干培训”带全员、“全员培训”促普及等多种举措,转变学校管理者与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强化学科价值意识。采用内部挖掘的方式,发动并培训一批有体艺特长和爱好的教师参加市、区的转岗集训,充实到体艺教师队伍;强化在岗体艺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除积极参加省市的定向培训外,每年还有计划地举办全员参加的专题培训,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和各项体艺活动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体艺教师成长联盟,更是江夏区的一大创举。联盟成立三年来,为增强教师队伍活力与凝聚力,促进教师互助,推动教师成长,提升整个团队的教学水平、专业能力与教育质量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音乐教师成长联盟对我帮助可大了。”义贞小学的专职音乐教师李盈是一位“85后”,2010年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她说,“学校只有我一名专职音乐教师,刚开始我常常感到孤单。自从加入联盟后,我和其他老师每周都会在一起集体备课,集体学习,开展研讨,互帮互助,时常感受到来自大家庭的浓浓温暖,专业成长也特别快。”

目前,整个联盟共吸纳了全区144名体艺骨干教师加入,每月以学科为单位,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交流与实践活动。区内的每一名体艺学科带头人或优青骨干,都负责一个成长联盟小组的实践与指导工作。为建设体艺教师梯队,充分发挥体艺教研员、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作用,在全区开展了师徒结对活动。每一名体艺教研员都有结对的新进教师或青年教师,每月坚持到校指导徒弟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帮助新教师尽快熟悉学科教学,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提升专业素质,实现迅速成长。

区体卫艺站音乐教研员王晓琴还告诉记者,为加强体卫艺站的职能作用和职责落实,把脉教师的真实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规范意识,大面积提高教师个体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促使教学研讨工作更符合实际更接地气,按照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全体教研员都要“蹲班带教”“蹲科挂校”。

蹲班带教重示范。体卫艺学科教研员下基层、进课堂、亲授课、多示范、再研讨,以亲身示范指导学科教师,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蹲科挂校重引领。每名教研员挂2-3所学校,每月定期下校了解教师们的教学常规落实情况,学校体卫艺活动的开展情况,基地校的常态训练情况。风雨无阻,长期坚持,帮助学校直面问题,合力解决。endprint

三年来,体卫艺学科教研员转变工作作风,勤下基层,足迹踏遍每一个乡镇、每一所学校,不断优化服务,惠及广大师生。

以“考评”为推力,确保体艺质量优质均衡

“江夏的基本均衡在全国同类地区、甚至是发达地区,从硬件来看,可以毫不胆怯地说是较高水平的均衡。如果过去我们还有没有条件搞内涵发展、没有精力抓内涵发展的借口和事实,现在已无任何理由可以推脱不为。”江夏区教育局负责人说,华丽的建筑、高端的配置,不是优质教育的内涵,节俭、本真、和谐、优质,才是教育的本源。

为确保体艺教育教学质量规范优质,区教育局完善了体卫艺工作的考评体系,制定并严格执行《学校“2+1”考评细则》《体音美教师教学常规考评细则》等常规管理制度。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考评包括五个方面:学校管理、教师常规、学生体艺学业水平、师生个性发展和“2+1”项目工程管理。五个方面内容的考评均按照质量考评细则进行。其中,学校管理、教师常规、学生体艺学业水平,由教科所依据质量考评细则执行;师生个性发展、“2+1”项目中的学生体质达标及格率和校外体艺团队比赛成绩的认定,由体卫艺站负责。考评得分,最终由教科所汇总,并以此为基本依据,开展体卫艺先进学校评选工作。

每年度进行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是全区一项重点工作,为确保规范真实,区教育局将体标测试及格率纳入学校质量考评体系,并作为评选体艺先进学校的准入条件,督促各校认真严格实施测试与上报工作,区体卫艺站做好后期上报数据的对准率抽测分析。齐抓共管之下,学校的体质测试工作越来越实,学生的体质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一直以来,全区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面达到100%,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均达到80%以上。

事实证明,加强体卫艺教育,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有帮助的,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有促进的。

金口街求实中学教导主任夏鸿星告诉记者说,“2+1、两操一舞等活动开展之后,起初不少老师担心会不会对升学有影响,结果表明我们多虑了。这些活动哪怕只是作为主课之后的放松、休息,也反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求实中学去年初三五个班三项目标全线完成,八年级语文、数学全区第一,家长们对学校好评如潮。”

义贞小学校长李伟胜也表示,“2014年开始,学校体音美教师全部实现专职,术科课程真正做到了开齐开足开好。今年我们将小班化教学法全面铺开,也适用到体艺课堂教学中去,效果很好,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兴趣和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回顾三年来全面推进江夏区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所走过的每一步,江夏区很多教育管理干部不无感慨:“曾几何时,农村学校甚至是城区学校,体音美等课程的真正开齐开足开好、大家唱大家跳活动、阳光锻炼一小时、教师体艺活动的落实等,对于我们来说要么是真实的谎言,要么是豪华的奢望,但不到三年时间都变成了现实,城乡孩子包括教职员工在艺术节及职工运动会活动中呈现出来的激情和能量,无不给我们真心做教育的同志以心灵的震撼”。

诚然,未来的教育,谁对人的教育研究更加透彻,谁对教育规律的把握更加深刻,谁对教育优质规范的践行更加规矩,谁对教育内涵发展的作为更加担当,谁就找到了振兴民族,造福人类的幸福和希望。有了执着于教育本真痴心不改的教育管理者,有了因循于教育规律孜孜以求的践行者,可持续发展的人民满意的江夏教育之路一定会畅通无阻,前途光明!

(责任编辑 鄢志勇)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艺江夏区全区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研究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江苏乡村体艺教师定向师范生从教意愿的调查研究——以江苏H高校为例*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武汉市江夏区第一初级中学德育工作掠影
扶好“素质”管好“规范”—— 武汉市江夏区学前教育优质发展经验
中学“体艺2+1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重塑城管新形象——记武汉市江夏区城管委主任范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