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避免形成工作总结式的结题报告
2015-06-10刘华贵
刘华贵
课题研究是否有价值,主要通过结题报告来呈现。结题报告为什么会写成了工作总结呢?原因何在?如何避免?笔者试图从结题报告与常规工作总结的区别以及基本对策来破解上述问题。
结题报告与工作总结的区别
在一定程度上,结题报告与工作总结都能描述工作经过,存在一定的共性。但从根本上而言,工作总结与结题报告存在本质性差异。主要区别如下表所示:
[\&正文主要内容\&附件\&结
题
报
告\&1. 引论(即问题的提出,包括 ①问题的提出 ②研究假设与研究目标③研究目的、内容与意义④核心概念的界定⑤文献综述⑥理论依据及内涵)
2. 主论(①交代研究方法:包括研究对象、研究工具与材料、测量方法与程序②分析研究成果:包括研究发展与结果概述,对假设、问题、目标的结果描述,统计检验的结果等③讨论相关问题:主要是指对研究结果的诠释,研究的局限性,对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对未来的启示)
3. 结论(①对结果的概括和推论②建议与措施)\&1. 概括性成果(专著、调查报告、系列论文等)
2. 研究方法与工具(问卷、原始数据统计、观察记录等)
3. 研究效果证明(教师总结性反思、典型案例、获奖证书等)
一般需要用附件作为过程研究的证明材料\&工
作
总
结\&1. 开头(包括时代背景、工作依据、指导思想、工作概况、工作收效、基本评价、过渡语)
2. 主体部分(工作中的具体举措、成绩、经验体会、存在的问题、后期打算)
3. 结语\&1. 相关政策、上级文件、指示
2. 工作的过程性资料
3. 工作成绩证明(获奖证书等)
一般不需要附件\&][区别点][类别]
结题报告正文部分偏重于对研究结果的诠释,研究成果的提炼与分析,且注重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有机结合。而常规工作总结则偏重于具体的工作举措以及所取得的成绩等。
避免总结式结题报告的对策
管理层面。一是健全科研管理体系。健全科研管理体系,是推动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的前提。科研管理体系包括三个维度:观念体系、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其中,观念体系主要指中小学教师在思想上对科研工作的认识与理解,这是中小学进行有效科研管理的重要思想前提;组织体系主要指对科研管理机构、科研人员和科研流程的管理,这是实施有效科研管理的核心;制度体系则主要指科研的相关制度,这是科研管理的重要保障。在科研管理过程中,管理者比较关注,是否设置各级科研管理机构?是否制订相关管理制度?是否搭建管理平台?总之,在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上下的功夫是较多的。但由于中小学教师对科研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研究目的是改善教育教学质量和提高管理水平,研究对象是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中的现实问题,是对自己工作的反思、总结、提升的过程,导致科研工作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因此在开展科研管理的过程中,只有从三个维度来健全管理体系,才能促使中小学教师在科研中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使其真正感受到科研的魅力。
二是开展实效性培训。开展教育科研培训,旨在培养一批善于思考、乐于研究的骨干教师队伍。关注中小学教师的科研培训需求,根据需求展开调查,依需求来开展适合中小学教师的科研培训才会使培训体现实效性。在调查中,中小学教师对科研培训的需求如下:34.88%的教师认为需要专家结合实例讲析式的培训,25.58%教师需要研究成果展示交流式的培训,22.48%教师需要系统科研知识通识培训,17.05%的教师需要专家科研报告式培训。
与中小学一线的课题研究者访谈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中小学教师迫切需要与其所做课题的具体问题相关的,能解决其问题的教育科研培训。如:选择何种研究方法?如何运用该研究方法?如何运用该课题所需要的适切的、恰当的方法突破某课题的研究重点等问题。正因为中小学教育课题研究是以实践性应用研究为主,最需要的是切实有效的理论指导、案例引领和问题分析,这就要求各级科研管理部门在组织教科研培训时必须坚持选择他们身边最具生命力、说服力的教科研经典案例来启发和引导他们。唯有如此, 才能使其在专题培训中听得进、坐得住、学得会。
三是加强过程化管理。做实过程性研究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抓实课题研究的每一个环节,方能促进中小学教育科研在教育的田野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作为科研管理者,需要在课题管理中把握四个方面的工作环节:一是指导,即通过指导,帮助学校(教师)选题,设计研究方案,指导实施研究;二是论证,即邀请各级教科研部门、师范院校的专家,对各级规划课题进行开题论证,中期研究成果论证,结题研究成果鉴定论证。一方面以解决课题研究中的困惑,确保课题研究正常运作,另一方面确保课题研究成果的信度与效度;三是检查,作为市级科研管理部门,可采用抽查形式来检查各区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把握研究现状,为后期工作调整提供依据。区级科研管理部门可每年组织力量对学校承担的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拉网式检查,每年组织一次同类课题研究听证会,每年年底进行一次课题年审(表格式)。校级科研管理部门应在市、区级科研管理机构例行检查前做好督促落实与预检查工作;四是推广,即对产生的研究成果中有较高价值、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成果,可通过教科研专题会议介绍、现场观摩、科研表彰等形式向学校进行转化、推广、应用。管理者从四个方面把控课题研究的管理工作,对于学校有序开展课题的过程性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四是实行激励性评价。对教师教育科学研究的评价、激励,不能简单地以论文发表数量、课题级别作为依据,而是要构建一个科学的教育科研激励、评价机制,上级主管部门与学校领导要善于从精神和物质上鼓励、支持教师研究工作,尤其是对那些长期脚踏实地进行科学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的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给予大力宣传和表扬。特别是中小学,应设立教育科研专项经费,用于奖励积极参与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学实践的教师,使教师在“教学即研究”的认识下,积极投身于教育科学研究的队伍,从“校兴科研”做起,推动“科研兴校”。
教师层面。一是加强理论学习。中小学教师,扎根于教育教学一线,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教师通过实践,知道教学的某个环节可以如何设置,但这样设置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是什么?设置是否科学?一线教师却无从回答。因此,当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会产生困顿感。理论学习,尤其是坚持教育学、心理学及教育科研方法等知识的学习,不仅能更新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更能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如: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想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现状,就需要从调查样本的确定、问卷的编制、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调研报告的撰写等环节把控做起。而环节把控的前提是有足够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完成一个课题,定量与定性分析的结合,同样需要教师深厚的理论功底。
二是注重科学求实。教育科学研究是一个求真务实、探索真理的过程。在开展教育科研过程中,原始的真实的数据搜集与整理是非常重要的。做实研究,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如: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等。真实数据的数统分析、文献分析,可帮助教师打开视野,找到研究中的核心问题。通过实践探索,我们能从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中寻找规律,找到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良方。研究过程中的数据,应该是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前后测对比数据显示出研究效果。教育科学研究不是一个贪走捷径、弄虚作假的过程。以“东抄西借”、伪造数据的形式开展,有悖科研道德,与科学研究的目的背道而驰。
三是优化经验总结。丰富的教育经验是中小学教师宝贵的财富,它帮助教师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经验的重视不够,不善于发现先进的教育经验并进行科学总结。大多数教师的经验还处于具体经验总结水平,仅将活动过程、效果、体会汇集一处,缺乏将具体经验总结上升到一般经验总结的意识,更不会将教育经验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因此,结题报告中,只是日常教学琐事的堆积。当然,详细的事实材料在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经验总结,首先要以事实为依据,通过案例、教学活动计划、学生发展材料、教学日记、录音、调查材料等进行有效总结,揭示教育规律。并通过文献研究,建立可靠的理论支撑点,以抓住研究重点,揭示教育措施与教育效果的关系,形成自己的观点。如此,经验总结才真正散发出科研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