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园选址与资源共享研究

2015-06-10黄翼

关键词:资源共享

黄翼

摘 要: 通过对广州大学城高校之间的横向对比,以及各高校新老校区的对比研究,分析高校校园选址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及多个校区对高校师生相互之间交流的影响。调查大学城高校校际交流与资源共享满意度评价,得出大学城共享性实施效果一般,并分析其优点及缺陷。

关键词: 高校校园选址;资源共享;广州大学城

中图分类号: TU9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055X(2015)02-0106-11

广州大学城是体现高校集中选址和资源共享的典范。本文以广州大学城为例,采用满意度和舒适度主观评价方法来研究共享性和新老校区的差别等问题。大学城或大学园区大多位于城市郊区,与老校区有一定距离。多所高校的新校区通过联合选址,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学城或大学园区,加强了各校之间的联系和资源共享。新校区的选址是否合理,大学城的规划初衷是否得以贯彻,尤其是大学城共享性问题的实施效果如何,成为大学城规划合理性评价的重要因素。

广州大学城,简称HEMC(Higher Education Mega Center)。规划范围约43.3平方公里,可容纳学生18~20万人,总人口达35~40万人。大学城主体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岛,面积17.9平方公里。2004年9月,第一批高校进驻大学城,包括中山大学(简称中大)、华南理工大学(简称华工)、华南师范大学(简称华师)、广东工业大学(简称广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简称广外)、广州中医药大学(简称广中医)、广东药学院(简称广药)、广州大学(简称广大)、广州美术学院(简称广美)、星海音乐学院(简称星海)这十所高校。

广州大学城总体规划确定了环行加放射的交通系统,内环为公共商业设施和绿核,中环为学生宿舍和教师公寓,外环为高校教学区。[1]各高校在此总体规划结构的基础上,再进行各组团规划设计,故具有相似的功能布局。广州大学城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见图1,大学城十校总平面布局图见图2。

一、 研究设计

本文以广州大学城九所高校为研究对象,以量表的形式进行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广州大学城高校校际交流与资源共享满意度调查问卷,借此了解大学城内各高校学生对于资源共享性的满意度评价;第二部分为调查大学城校区与老校区校园规划的学习和生活舒适度评价,并比较各高校新老校区校园规划的舒适度评价。

采用线人随机发放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九所高校共有236人接受了此次满意度调查。其中每所高校都有两名教师或管理人员参与(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调研较难开展,故只在小范围内找熟悉的人员填写问卷)。被调研人员信息如表1所示。

二、广州大学城高校校际交流与资源共享满意度调查

此问卷包括9个问题(见表2),分为4个部分,包括大学城校际资源共享、人的交流、交通和新老校区资源共享(在调查问卷中有10个问题,在因子分析过程中发现第9个问题“S9大学城校区与老校区的教学和生活设施共享如何”与公因子关系不显著,故删除)。

(一)均值分析

问卷采用量表的形式,采用打分制填写表格,最低为1分,表示极不满意;最高为9分,表示极满意。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均值分析得出表3和图3、图4。

(二)单因素方差分析

以高校校区编号为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表4。以校园编号为变量时,在95%的置信水平下,S9与S5两项数据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不同校区在大学城校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大学城校区与城区的交通联系两项有差异;在99%的置信水平下,除S10、S5之外,S4与S6数据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各学校学生之间的交流、新老校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也有差异,可总结为人的交流、交通联系方面有差异。以身份为变量时,在99%的置信水平下,大学城校区与城区的交通联系一项有显著性差异,学生此项评价均值为5.81,高校教师与管理人员该项评价均值为7.00,表明教师对交通状况满意度较低。但由于教师样本量太少,此数据信度较差。以性别为变量时,在95%的置信水平下,只有S1、S2、S7三项无显著性差异,说明男女之间对资源共享满意度评价的差异较大。结合表5不同性别的满意度均值数据可知,女生对大学城资源共享与交流各方面的满意度评价均高于男生。同时,也说明男生对资源共享与交流的要求较高。

(三)聚类分析

根据表3均值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将3群集和2群集的分析数据加以列表,结果如表6所示。以所有选项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中大与星海在总体评价上最接近,评价较高。

(四)因子分析

通过Bartlett 的球形度相关分析检验,表明在99%的置信水平下,各因素之间具有较强相关性(见表7),适宜进行因子分析。公因子方差数据见表8,因子分析结果见表9,其中一级权重采用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二级权重由公因子方差(表2)求出。

(五)指标权重求解的层次分析法步骤

采用层次分析法求解指标权重,具体计算公式参见朱小雷撰写的《建成环境主观评价方法》一书。[2] 下文以中山大学大学城校区为例求解综合评价值。

1.确定评价对象集

P=广州大学城校区校园共享性满意度主观评价

2. 构造评价因子集

U={U1,U2,U3,U4}={大学城校际资源共享,大学城校区与老校区的资源共享,人的交流,交通联系}

3. 确定评语等级论域

确定评语等级论域,即建立评价集v。评价定量分级标准见表10。

因此认为层次分析排序的结果有满意的一致性,即权系数的分配是非常合理的。

其对应的特征向量为:

A0=(1.915,1.3737,0.4377,0.276)

再作归一化处理得:

A0=(0.479,0.343,0.109,0.068)

5.计算二级指标权重

同理,以公因子方差为依据求出二级指标权重。分别对各个二级指标构造其各自的判断矩阵,再用Excel软件计算最大特征根和一致性检验。得出合理的权系数。

大学城校际资源共享评价指标权重,其特征向量为(0.846,0.787,0.784)

归一化得:(0.333,0.333,0.333)

大学城校区与老校区的资源共享评价指标权重:(0.452,0.322,0.266)

人的交流评价指标权重:(0.5,0.5)

交通联系评价指标权重:(1)

(六)广州大学城高校校际交流与资源共享满意度模糊综合评价

1.校园环境的加权平均模糊合成综合评价

利用加权平均M·,⊕模糊合成算子将A与R足合成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B。模糊综合评价中常用取大取小算法,在因素较多时,每一因素所分得的权重常常很小。在模糊合成运算中,信息丢失很多,常导致结果不易分辨和不合理(即模型失效)的情况。所以,针对上述问题,这里采用加权平均型的模糊合成算子。计算公式1如下:

由上述计算可知,对照表8的评价分级标准可得广州大学城 “校际交流与资源共享”评价结果为“一般”,属于E5级。其中各项公共因子的评价结果表明,新老校区的资源共享评价最低。同理,可得各校的校际交流与资源共享满意度综合评价值和分级(见表11)。

从表11可以看出,排序处于首位的为星海音乐学院,属E7级。其次为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属于E6级。其余属E5级,而排名处于末两位的为广东药学院和广州大学。

三、广州大学城高校新老校区比较分析

此项调查为新老校区对于学生生活和学习的舒适度评价,调研目的是分析新老校区哪个更适合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广州大学城校际交流与资源共享满意度调查的方式相同,以量表的形式请学生填写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如表12。

(一)调研对象

共调查6所高校,这6所高校均在广州大学城有新校区。被调研对象信息见表13。

(二) 同一所高校不同校区的均值比较

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均值分析,结果见表14(11、19两校老校区的调研学生数量太少,在后面的分析中删除此两校区数据)。

(三)因子分析

通过Bartlett 的球形度相关分析检验,表明在99%的置信水平下,各因素之间具有较强相关性,适宜进行因子分析(在因子分析过程中 “T15大学城校区与老校区的教学和生活设施共享如何”与公因子关系不显著,删除)。分析结果见表15中“一级权重”值,数据表明形成三个公共因子,公共环境、服务设施和交通。

根据层次分析法求得各因子的权重,如表15中“二级权重”值。进而求出各高校校区的舒适度评价值,见表14中“总评价值”。数据表明,大学城新校区校园规划总体舒适度评价分值为6.49,老校区校园规划总体舒适度评价分值为6.47,相差无几。同一高校的新老校区舒适度评价相比较,4、20、29三校老校区整体评价高于新校区,2新校区的评价高于老校区。说明校园规划舒适度评价高低与新校区或老校区没有必然联系,新老校区都有可能适宜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四)单因素方差分析

按高校名称分类,以不同校区为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16数据表明,在95%的置信水平下,同一所高校不同校区之间只有少数几项具有显著差异。新校区与老校区的总体均值也无显著差异。

从表17数据可以看出,老校区的T1、T2、T3三项均值明显高于新校区,说明老校区在资源共享与交流方面优于新校区。

分别以新校区和老校区分类,以高校名称为因子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18数据表明,位于大学城的新校区中,在95%的置信水平下, T5、T6、T8、T13、T15、T16、T18和T19这八项具有显著差异,其余无差异。在七所高校的老校区中, T5、T16、T17和T19这四项具有显著差异,其余无差异。

四、焦点式访谈

为深入了解大学城校际资源共享和交流现状,笔者对大学城校区个别高校的管理人员进行了深入访谈,就大学城的共享性问题展开讨论。

关于共享性:大学城的共享理念很好,但只在有限的领域内实现了,如食堂、运动场的使用,图书馆可以互相借览。实验室在老校区有重复建设的问题,化学、化工、食品学院都有自己的实验室,使用方便,但使用效率低。华工大学城校区有学校的实验室,不归学院管,使用效率高,但存在实验课时间排序的问题。其他学校本来也是可以相互借用实验室的,但都愿意各自建设实验室。跨校选课方面原本也是可以开设公开课的,但是由于各学校层次不同,导致等级高的学校无法到等级低的学校选课。学生宿舍相对集中,学生的交流较多,包括学生社团的交流,如溜冰协会等。学生自发性的交流也比较多,如找老乡活动。

新老校区的对比:新校区教学的硬件条件好,教室采光好,全部配备了电声教学设备。对于学生的理论学习来说,封闭的环境可能是有好处的,但是他们跟社会接触得少,可能也会有影响。不过根据多年对两校区学生成绩的对比,看不出有差异。老校区和现校区的学生出现不同的群体特质。老校区理工科较集中,新校区文科较多,文科生向理科生靠拢,理科生也向文科生靠拢。

师生交流问题:教师除上课之外在新校区停留时间短。新校区早晨开课晚,下午下课早,中午缺乏充足的休息时间,可能也会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结论

1.广州大学城共享性满意度评价为“一般”

根据广州大学城校际交流与资源共享满意度评价结果,总体评价为一般,属E5级。新老校区的资源共享一项评价最低,且各校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各校新老校区的资源共享满意度评价相当,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新老校区之间的距离使得资源共享受到限制。九所高校中,星海音乐学院的评价最高,属E7级。在99%的置信水平下,各校在人的交流和交通方面具有显著差异,说明在人为管理因素的影响下,可以提高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改善交通状况。

2.广州大学城校园规划舒适度评价为“稍满意”

广州大学城校园规划舒适度评价结果表明,总体评价为“稍满意”。大学城新校区与老校区校园规划舒适度评价基本无差异。各校新老校区校园规划舒适度评价高低不一,无特定规律,故新老校区均有可能适宜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新旧无关。但老校区在资源共享和人的交流方面比新校区评价更优,可能与大学城现有的学生人员结构有关,不同专业或高低年级学生处于不同的校区,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少,都导致交流的困难。

六、结语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大学城的共享性实现效果一般,并没有达到规划之初的设计目标。高校校园集中选址固然创造了地理位置上交流的便捷性,但是共享性的实现还需要管理部门的有效控制和相互配合。广州大学城远离市区,与老校区分离,对于大学城的选址适宜性问题,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校园选址满意度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校园周边的公交设施便利程度。从新老校区对比的数据来看,老校区在资源共享方面明显优于新校区,而在学习和生活环境方面新老校区无显著性差异。

2012年底,政府出台了“大学城提升计划”,重点解决资源共享、公共配套、人文环境、建国家创新中心及城中村改造五大问题。其中,资源共享是建设大学城的重要目标,其解决方法在于建立互惠互利关系和补偿机制,调动高校间的积极性,从体制上解决共享难题。

参考文献:

[1] 李传义. 广州大学城概念规划[G].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 朱小雷. 建成环境主观评价方法[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

(责任编辑:余树华)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如何处理教学局域网资源共享中的常见故障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
新疆:发展远程医学 促资源共享
政府部门间G2G信息资源共享的演化博弈分析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
大学城体育课程资源共享初探
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道、势、术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