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韩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2015-06-10李婷
李婷
摘 要:高职院校韩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培养适应中韩两国经济社会文化交流的国际化人才,来满足不断发展繁荣的中韩国际市场的需求。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韩语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中的若干重要方面,对高职韩语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出了初步的途径与措施。
关键词:韩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战略;课程
本文为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语言专业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与培养研究》(项目编号:GZYLX1213355)及天津职业大学“十二五”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韩语课程语言基础与应用能力有效结合的教学改革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高职院校韩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具体方面。它不仅仅关涉理念、政策和各项措施,也是一个与中韩高职院校交流紧密结合的现实问题,更是一个如何深度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特有优势,适应中韩两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交流新形势的重要问题。这种培养模式的建立,首先是对特定教育水平的追求、对各类教育要素的准确把握、对各类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对各项教育成果的客观评估,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形态,当然也包括教育质量、教育管理等。笔者认为,高职院校韩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尤其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 以明确的发展战略规划教育方向
高职韩语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从战略规划层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观念的国际化。以中韩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为平台,培养面向世界的具有国际意识的开放型人才;二是教育内容的国际化,以中韩语言教育为基础,增设有关国际教育的专业课程以及在已有的课程中增加国际性内容;三是中韩两国间师生互换、学者互访等国际交流;四是中韩高职院校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五是中韩教育技术、设施等资源的国际共享。理解和认识这些要素,对把握教育国际化有重要影响。
2 以优化的课程设置筑牢语言基础
课程国际化是高职韩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韩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要以基于中韩国际市场发展的技术教育为中心,以语言为基本载体的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在国际化的韩语学习情境中锻造扎实的语言能力和专业能力,这样才能把国际化教育落到实处。以韩语技术应用课程为主导是最主要的特征,也是国际化的基础。国际化课程不仅应当开设更多的关于韩国的课程,而且所有课程都应当体现出基于中韩国际交流实践国际观点。课程国际化的基本措施有:改造旧课程和增设新课程相结合,促进教学内容国际化。开设专门的国际教育课程,以便使学生意识到在全球化背景下所有国家的相互联系以及诸多普遍性问题。积极引进韩国先进教材,扩大韩语教材使用比例,推行中韩双语教学,增强学生韩语应用能力。中韩合作办学是典型的把韩国课程引入国内的办法。把到韩国学习与课程联系起来。聘请韩国学者授课。以就业为导向,注重高职教育的实用性和超前性。加强实践教学,提升教学内容的国际化 职业化水平,增强学生就业的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同时,要针对韩语高职教育特点,在国际化过程中,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甄别和筛选,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有些专业课在内容上有重叠、相互关联,应该考虑通过课程内容的整合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将韩语语法课的课程内容整合到韩语考级培训课的课程内容中去;又如将韩国影视欣赏课的课程内容整合到韩语口语、韩语听力课的课程内容中去;与韩方院校实现共同设计课程和组织实施,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中韩高职院校的现课程资源共享。
3 以过硬的师资建设保证教育质量
国际化的人才离不开国际化的师资,国际化师资队伍的成熟离不开国际交流。在这方面,韩国在中韩教育交流中体现出了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主动性。韩国政府非常鼓励本国教授的外出学习、进修、任教,希望通过教师的流动能使本国学生接触到世界上最先进的研究方法,学习到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同时也可以使韩国的研究成果具有世界影响力。中国在《首尔宣言》发表以后,也积极推进了中韩间的教育交流,中国高校教师,包括高职院校韩语教师,赴韩国交流机会正在逐年增多,但受到投入的限制,目前在规模上还落后于韩国。在这一宏观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韩语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更要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加大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为青年教师、骨干教师配备有教学经验的高级职称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分期分批出国接受教学培训和学术交流,身临其境地感受韩国大学的教学理念、方法、手段,并且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以科研促进教学,自觉提升语言素养,使自己更加胜任韩语教学工作。
二是要高度重视韩国外教的选聘。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要求中韩合作办学项目的韩国院校派遣一定数量的拥有丰富对外韩语教学经验又能在中国任教2年及2年以上的专任教师,除了日常教学之外,还可以代表韩国院校与中方一起对中韩合作办学项目实施监督与管理,参与并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是中国教师和韩国外教之间要经常沟通,努力实现教学合作、教研合作、教材编写合作、教学方法合作。可以通过互相旁听相关专业课程,通过集体备课,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确保课堂教学内容统一,齐心协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 以兼容的文化交流提升人才适应
培养高职院校韩语国际化人才,既要在当前高职院校中更加突出和强化文化产业相关专业知识的作用和影响,同时也要积极强化对韩国留学生的中国文化教育,奠定交流和发展的基础。在当前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背景下,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关于文化产业的相关内容仍很薄弱,尚不足以在未来中韩文化产业的深入交流、发展和竞争中起到应有的重要作用。参加国际交流合作的中韩院校,既要积极宣传和扩大两国文化的影响,更要围绕文化产业,开展相关的教育课程改革,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为彼此两国学生适应彼此的文化环境创造出更为有利的条件。
5 以先进的教学管理和追踪评估保证贯彻实施
完善韩语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首先是要有一直能够适应中韩高职院校国际交流的教学管理人才队伍。这样的一支队伍,既要熟悉我国国情,具有很好的外语水平、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要精通规则及国际经济法律。具备豁达、自信、勇敢、坦诚、坚毅、善于合作的人格素质。既了解和掌握当前的韩语专业管理的规律和实用技能,还能很快地掌握国际教育市场和国际韩语专业人才需求市场不断出现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技术。这样的一支队伍,其功能就是要保持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成为与整个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步,培养在国际舞台上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能否在中韩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乃至在中韩国际交流中产生预期的效果,在人才培养阶段中,还取决于是否有一套依据合作交流运行特点而构建的先进的评估体系。坚持一个对高职院校韩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正确的考核评价,关键是立足于市场、立足于优质合作办学项目,以市场的需要和学生在市场中的适应能力来检验教育教学的成果,以高质量的国际教学项目来支撑教育教学的运行。同时,要对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进行必要的追踪和分析。相对而言,在这方面,中韩之间的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项目,较之于中国与其他国家间的合作项目,要更为容易。中韩两国的地理位置和日益紧密丰富的国际交流为对人才日后发展状况的追踪创造了便利的条件。这种追踪和评估将成为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最有利的反馈和验证。
参考文献
[1]姜维.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路径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 2006,(5):51-52
[2]王应密.高职教育政策取向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 江苏高教,2007,(1):93
[3]王玉香.论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战略模式[J]. 当代教育科学,2009,(7):48-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