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沿海开发的先行者沈云霈
2015-06-10刘成文
刘成文
(连云港市委办公室,江苏连云港,222000)
天然良港——连云港
连云港地处东隅,依山傍海,历史悠久,英才辈出。近代最杰出的海属人物首推沈云霈。沈云霈(1854—1919年),字雨辰,号雨人,海州西门人。1873年,他经过刻苦学习,参加了八股考试。年仅19岁,便连中秀才、举人。后到浙江知府廖谷嗣手下做幕僚。1894年,他解饷到北京。这一年,为庆祝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举行“恩科会试”,对于时年已经41岁的沈云霈来说,机会非常难得,他参加考试,结果中了进士,并且因为文学、书法优秀,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
甲午年是中国多灾多难不堪回首的一年,中国被日本小国打败,举国悲痛,国势江河日下。练兵强国、实业兴国成为当时士大夫的共识。沈云霈刚刚进入翰林院,就被当时的两江总督张之洞看中,上书要他和南通的张謇回乡办理团练。光绪皇帝在奏折上朱批:“着照所请。”
像当年的曾国藩一样,沈云霈奉旨在家乡海州兴办团练,防御沿海。招募兵勇日夜操练,需要庞大的军费,当时要求是就地筹款,为避免骚扰地方,还不允许募捐。沈云霈一时进退两难,甚至做好了毁家纾难的准备。海州官绅阶层对于沈云霈抱着一种看笑话的态度,没有人出面鼎力相助。有的士绅甚至认为他初出茅庐,故意给他设置种种障碍,令沈云霈心灰意冷。好在不久《马关条约》签订,团练又奉旨解散。经过此事折腾,沈云霈深感官职卑微,办事举步维艰;财力缺乏,更难以施展宏图。此时南通张謇已经在办理实业方面走出了第一步,创办了通海垦牧公司、大生纱厂等实业项目。沈云霈与张謇是同科进士,张謇又曾经在海州赣榆担任过五年的选青书院院长,两人关系密切。沈云霈专程到南通拜访张謇,并住了很久。回到海州之后,他下定决心学习张謇,在海州兴办实业。
沈云霈开发苏北沿海的具体实践
考察沈云霈在连云港进行的创业实践以及对连云港未来发展提出的构想,他堪称“连云港早期现代化的先驱”。他的很多实业发展之举在连云港都是第一次。
1.首次力争陇海铁路向东延伸铺至连云港。
沈云霈苏北沿海开发的实业思想大部分取自南通张謇的思路,但唯有陇海铁路的铺设和连云港港口的规划方面,沈云霈表现出了自己的抱负和远大的目光。当时的沈云霈任邮传部右侍郎,后署理邮传部尚书。他利用自己负责铁路规划建设这一时机,力主将当时的汴洛铁路向东延伸至连云港。而当时同样很有影响力的张謇却主张将铁路延伸到自己的家乡——海门。在这一点上,无论是为公还是为私,沈云霈与自己的老朋友张謇争论得非常厉害。
由于陇海铁路是借款铁路,铁路最终定线的权力是掌握在比利时工程师手里。开封距连云港400余公里,修路至海门则需要加倍,而且里下河一带河网密布、低洼卑湿。最终比利时工程师弃置了海门,选择了海州的连云港。对此,张謇愤愤不平,他反复辩白自己之所以选择海门实为整个中国之发展,称沈云霈为“戋戋之村气”。客观来讲,张謇没有对沈云霈的思想认真加以研究。沈云霈并非以权谋私,他能够以自己的理论打动洋人,主要在于他提出的“三港并建”的蓝图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且被今人的实践所证实。
2.首次提出三港并建的宏伟战略构想。
沈云霈过人之处,在于他提出的在连云港并筑三个港口的设想。第一个港口,他主张建筑在山东、江苏交界处之岚山头。他认为,该地海湾和上海附近之乍浦有一样的深度,只要炸平了礁石,就可以筑成深水码头,停泊世界上最大的船舶。第二个港口他主张建筑在今天的连云港。他认为西连岛风平浪静,虽不甚深,但于此稍加疏浚,便可与黄浦江深度相同,可以在此建设转运海港,等于将陇海铁路修到了上海。第三个港口,他主张建筑在今天的灌河口之燕尾港。此地为内河海港,吃水之深不亚于上海,由燕尾港上溯,可通里下河、串场河、通盐河、运河,江北全境无一不通。但可惜的是,沈云霈的思想并没有被当时的外国工程师完全采纳。法国、比利时等国工程师对于筑港到岚山头虽然表示赞成,但是由于要延长铁路线数十公里,因此没有积极实施。对于燕尾港,因为它只是河港,也表示放弃。最终的决定是在西连岛筑港,1915年,陇海铁路局批准了以老窑为陇海铁路的终端海港,这就是今天名扬世界的连云港。
沈云霈不光坚持他的三港并建之构想,还向朝廷申请自办公司,准备铺设沂青铁路,也就是从新沂到青岛铺设一条铁路,来沟通中国的沿海。这条铁路对于苏北、鲁南地区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作用,但是没有得到朝廷的批准。
3.首次在苏北兴起创办实业的热潮。
沈云霈除力主陇海铁路一直往东修到连云港,还热心推进地方实业,先后兴办海州种植试验场、果木试验场、临洪榨油厂、树艺公司、海州织布厂、肥皂厂、海赣垦牧公司、海州面粉厂、云台茶叶树艺公司等13家企业。其中海州种植试验场是沈云霈在海州创办的第一家企业,位置在今天的海州洪门果园。试验场除种植优质苹果、梨树之外,还拥有榨油、酿酒等企业,酒厂生产的果酒曾经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奖。据目前还健在的沈云霈孙女沈尺卿回忆,沈云霈去世以后,洪门果园的仓库里堆满了炼油厂、酿酒厂的工具。
沈云霈兴办实业的目光不只看到海州,他创办的海赣垦牧公司,区域遍及今天的盐城、连云港,一直到达山东境内。特别是他促进了新浦的发展,使新浦成为超过周边市镇的新城区。他在新浦开办了甡茂商行,经营土产交易。以“甡”字为头的商业联盟在新浦不断发展壮大,沈云霈也因此致富一方。沈云霈去世以后,他的后代中有两位在实业上有所发展,并且建立了比父亲的规模还大的企业。一位是他的长子沈蓨(字仲长),在新浦联合了几家商号,筹建“新东电气公司”,能够维持当时新浦地区的发电,此为新海发电有限公司的前身。另一位是他的六子沈蕃(字稚友),合股创办了“锦屏矿务有限公司”,开采锦屏山的磷灰石和锰矿,后来发展成为今天的锦屏磷矿。
4.首次在连云港实行现代企业制度。
创办实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沈云霈从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中得到启发,决定在海州采用股份制创办实业。首先他和南通的张謇合作,在公司运作和组建上仿照“通海垦牧公司”,成立了“海赣垦牧公司”。张謇对于沈云霈的事业给与了大力支持,为其在南通筹集了30 万两银子。连云港历史上第一家具有现代公司雏形的公司诞生了。海赣垦牧公司的总部设在海州,总账房设在上海,以便于向外界收股付利,并在云台山、东陬山、响水口、青口设立分所。为保持公司的独立,资金中的20万股先由创办者分认,尚余一万股,也仅限于同人分认,不得附入洋股,以免受制于外人。为保证资金全部用于沿海的开发,在公司条约中规定资金不得用于在内地置买田产。在公司的管理上,沈云霈因为自己在京城做官,没有过多的精力投入生产经营管理中,于是他物色了连云港地区有经营才能的人才为自己所用。并且奉行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政策,一经托付,就让聘请的经理全面负责,发挥他们的作用。他用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忠义精神来维系自己在企业中享有的权威。海属地区的经济人才董才卿、赵理斋等人都在沈云霈的手下担任管家,负责全面的经济事务。虽然沈云霈并不在家,但是企业发展井井有条,非常顺利。这种合股经营、责任明确、经理负责、共同分红的企业制度,已经具有了现代企业制度中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管理科学的初步特征。
沈云沛肖像
沈云沛书法作品
沈云霈开发苏北沿海的启发
沈云霈一生所建立的事业有许多是开创性的,连云港这块热土走出了沈云霈这样一位创业人才,是连云港地区的骄傲。沈云霈对连云港地区发展功不可没。在他为苏北沿海的设计蓝图中,有两点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一,在江苏沿海开发中连云港与南通的联手战略。
沈云霈和南通的张謇同为光绪年间甲午科的进士,张謇在南通,沈云霈在连云港,两人几乎同时期兴办实业,共同为自己的家乡发展做贡献。再加上赣榆的许鼎霖,三人并称为“江北三名流”。沈云霈与张謇在工业发展上是不能比肩的,但是在沿海开发的宏观战略思维上,沈云霈却走在了前面,而且他据理力争将陇海铁路铺设到了自己的家乡连云港,带动了新浦的兴旺,可以说有他的过人之处。沈云霈善于取长补短,在苏北的沿海开发中他很注意向张謇学习,如在沿海滩涂开发中,他就借鉴了张謇的《通海垦牧公司集股章程》中的许多制度。应沈云霈的邀请,张謇还曾经专程到连云港和沈云霈共商滩涂开发的具体事宜。
张謇和沈云霈的合作范围就是今天江苏沿海开发的范围。南通和连云港同为国家首批沿海14 个开放城市,也曾经在发展的低谷徘徊。今天,作为江苏沿海开发的南北两翼,各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如何在共同发展中扬优展长,实现崛起腾飞,是两个城市在新时代、新机遇面前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随着苏通大桥的建成,南通的地理位置被日益看好,它接受上海等长三角经济区辐射的力度将更大。连云港也是长三角经济区的一部分,必须和南通的发展实现对接,呼应苏北、借势日韩、联合日照、共同发展。要加强与南通港口之间的合作。按照深水深用的原则,连云港港要与南通的洋口港、吕四港等进行统筹协调,联合盐城,共建苏北港口群。要加强与日韩等东北亚地区重要港口的合作。要和南通、盐城联合,将发展的触角延伸过海,与日韩等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形成相互喂给、相互支撑、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苏北港口发展格局。
其二,在江苏沿海开发中连云港与日照的共建战略。
近年来,鲁南、苏北之间的发展呈现你追我赶的经济竞争态势。在港口发展方面,山东日照与连云港之间就上演了一场新版的“双城记”。沈云霈的“三港并建”变成了新世纪的“双港争雄”。作为东陇海经济带的主要港口,连云港港和日照港各自拥有自身得天独厚的区位、港口、生态、资源等发展优势。21世纪是海洋时代,谁在新一轮的海洋经济竞争中获胜,谁就能够在发展中脱颖而出。《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被列入国家战略正是江苏省委、省政府力推的结果。举全省之力发展连云港,实际上也是为了在新一轮的经济竞争中抢占先机。连云港必须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不等不靠、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才能赢得发展的先机,在新一轮竞争中永立时代发展的潮头。
连云港与山东日照区域相近,实力未分伯仲。双港竞争带来竞相发展,将都是胜利者,而没有失败者。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为避免两省之间的重复投资,走合并之路也未尝不可。如果连云港和日照合二为一,其发展态势将远远超过1+1带来的效果。这样的1+1,无论是从经济体量上,还是从发展态势上,都具备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引领中国中西部崛起的实力。这是一个在青岛和上海之间崛起的东方大港,也是沈云霈90年前所据理力争的理论在实践上的真正实现。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沈云霈的经济发展思想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我们不必以现代人的目光苟求前人,也不必因为他的政治观点就把连云港走出的这位杰出人才弃如敝履。事实已经证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沈云霈所创立的事业并没有逐步消逝,他的创业精神将成为港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连云港新一轮的发展热潮中得到更好的发扬和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