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智慧档案馆研究评述*

2015-06-10王云庆

档案与建设 2015年11期
关键词:档案馆论文智慧

王云庆 李 涵

(1.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济南,250100;2.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北京,100872)

20 08年11月,IBM 公司正式提出智慧地球的理念,2010年,又提出智慧城市的愿景。所谓智慧城市(Smart City),“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等)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2.0 环境下的城市形态”[1]。城市从“数字”到“智慧”,是富有智慧的人们创造出来的一种更加和谐的城市新型生态环境,档案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作为记载人类历史活动的载体,在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承担独特的使命。所以在智慧城市背景下档案馆开始出现新的特征——智慧化,智慧档案馆(Smart Archives)开始被提及。作为一个新概念,智慧档案馆近几年已经引发了实践部门和众多专家学者的重视,也给档案学基础理论、管理实践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笔者通过对2010年—2015年这五年来公开发表在CNKI 上有关智慧档案馆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试图了解其研究概况,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

本文对2010—2015年间公开发表在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的智慧档案馆论文进行分析。为了解这几年智慧档案馆研究的现状、特点,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年度载文量、作者、内容、文献来源、文献被引频次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本文实施高级检索,检索词为:智慧档案馆、智慧城市and档案、智慧档案,针对全文字段进行检索,为了提高文献查全率,使用“中英文扩展检索”,检索结果共计61 篇,踢掉一稿多发、学术性不强的杂谈、报道和心得,最终得到可用于分析的论文55篇。

2 数据统计分析

2.1 年度载文量分析

表1 论文年度分布及百分比

表2 研究范畴分布

表1 显示,我国档案学对智慧档案馆的研究一直呈逐渐上升的趋势(2015年的统计数据截止3月份,因为CNKI 数据库更新具有时滞性,所以预计2015年文献数量会高于2014年)。2010年国内对智慧档案馆的研究还未开始,2011年、2012年的相关论文篇数也较少,“反映出智慧档案馆是随智慧城市的发展而派生出来的新概念,在智慧城市轰轰烈烈的建设过程中,我国档案界悄然开始了智慧档案的研究”[2]。2013年以后,文献数量明显增长,智慧档案馆已经受到重视,由此也产生更多的研究成果。

总体来说,文献关于智慧城市与档案工作相关的研究较少,虽已兴起,但还是处于初级阶段。2014年3月11日,国家档案局技术部和浙江省档案局在杭州联合召开了“智慧档案建设研讨会”,会议邀请全国档案领域的高校学者、行政管理专家以及企业代表,首次就“智慧档案”建设进行了前瞻构想和深入研讨,推动了各方面对智慧档案馆的关注和思考,智慧档案馆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2.2 作者分布

本文通过对作者发文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发现五年来我国档案学对智慧档案馆的研究论文中,单一作者发文数为39篇,占发文总数的71%,2 人作者发文数为9 篇,占总数的16%,其余的均为3 人及以上作者,占总数的13%。论文作者“合作率是评价科研合作程度的重要量化指标之一,可以反映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论文的深度和广度”[3]。可以看出,我国档案学对智慧档案馆的研究合作程度较低,论文作者合作度有待加深。

根据普赖斯定律,核心作者的发文数满足N=0.749×√n(max),其中“n(max)”表示发表论文最多的作者所发表的论文数,本次统计中最高单人发文量仅为2 篇,据此说明对智慧档案馆研究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同时,从发文著者的单位来看,著者的来源主要是各地、各级档案馆,这些论文具有较强的实际性,研究重点集中在智慧档案馆的技术构架、系统框架等方面;其次来源于高等院校,有6 篇论文来自上海大学图书情报系,但除此以外,几乎再没有档案综合实力强的院校发文,如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这说明了高校在此领域的研究需要加深。特别是对智慧档案馆理论体系的研究,如薛四新、卫化昱、杨艳就提出“从管理制度建设、档案资源整合、业务流程优化、馆员能力提升、系统集成构架等方面研究智慧档案馆的实施原理和实施方法”[4]。

2.3 内容(主题)分析

本文对检索到的55 篇论文进行筛选和分类,通过对每篇论文的题目、摘要、关键词、以及内容的简要分析,发现近五年来我国学者对智慧档案馆研究的范畴包括基本概念概述及相关背景分析、信息技术研究、建设基础体系研究(模型、模式、结构等)、信息资源建设研究(整合、共享与服务等)、规范化标准及人才体系构建研究等方面。据统计,研究主题的总体分类结果如表2所示。

2.3.1 智慧档案馆的基本概念及相关背景分析

由以上数据可知,关于智慧档案馆的基本概念以及背景分析是研究的重点。一方面,众多学者集中分析了智慧档案馆产生的原因,认为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数字档案馆受技术、思想及资源等因素的制约,已经在诸多环节暴露出局限性,为了解决问题,档案馆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智慧政务、智慧环保、智慧交通、智慧医疗保持步伐一致,升级为智慧档案馆,找准在智慧城市中的角色定位,努力成为智慧城市核心记忆的保存中心和服务基地,发挥其在智慧城市系统中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智慧型档案馆尚处在理念的初步发展阶段,从数字进化为智慧,其在理论、实践层面都有待进一步探索,由于研究程度不够,目前智慧档案馆的定义没有一个公认的说法,所以不少学者从智慧城市的角度出发,研究智慧档案馆的内涵、特征、构成要素及职能分工等基本概念,旨在为之后的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吴绪成称智慧档案馆是适应大数据背景下的第四代档案馆,从实体到智能,从智能到数字,最后发展到智慧,是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相对比数字档案馆,智慧档案馆更加迅速互联、智能全面、个性主动。谭雪在参照智慧图书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智慧档案馆概括为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来改变用户和档案馆相互交互的方式,提高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实现全面的沟通感知、泛在互联、智能化的资源管理,从而构建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档案馆模式”[5]。

笔者总结发现,虽然众说纷纭,但是对智慧档案馆的定义基本上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感知互联、泛在服务与用户交互等基点展开,只有在弄清基本概念和相关背景的情况下,对智慧档案馆的研究才能够更加透彻、深入。

2.3.2 智慧档案馆建设信息技术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数字档案馆向智慧档案馆转变的进程,同时,智慧档案馆的发展又必然推动相关信息技术的进步,因此,智慧档案馆的建设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借鉴李德仁所说的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与物联网、云计算相结合的产物,笔者得出智慧档案馆是数字档案馆与物联网、云计算相结合的结果,有学者把智慧档案馆形象地比作人的身体:海量档案资源—细胞、物联网—神经系统、感应器—神经末梢、云计算—大脑、效应器—人体的四肢。

在已有的数字档案馆技术(数字化信息生成、信息存储、信息组织检索、数字水印、容灾、RSS、XML、流媒体技术)基础上,陶水龙等人讨论了智慧档案馆的核心技术:物联网技术包括射频识别(RFID)、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网络与通信、数据处理和融合等;以及云计算海计算技术、数据挖掘、知识管理技术等。田雷在2015年第1期的《档案学通讯》上细致探讨了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档案馆建设中的应用,他从用户层、平台层、网络层、设备层等7 个层面和2 个体系对智慧档案馆物联网技术架构进行系统分析。笔者推断档案学界对现代信息技术在智慧档案馆的应用研究会不断增温,毕竟信息技术是智慧档案馆付诸于实际的必然基础。

2.3.3 智慧档案馆建设的基础体系(构架)分析

在数字档案馆及其技术日趋完善的情况下,我国一些地区已经开始思考并尝试建设智慧档案馆,所以学者们的研究方向纷纷倾向于研究智慧档案馆建设的基础体系。智慧档案馆基础体系涉及软环境和硬环境两个方面,软环境包括档案馆建设的标准规范和制度、服务、馆员素质等,硬环境则由各种技术硬件构架、系统平台构成,因此基础体系的构建需要在深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前提下,重组档案管理工作流程,全面整合各类档案资源,建立软硬环境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协作机制。

国内档案学者现阶段都处在借鉴智慧城市建设理念的层面上,如宋刚、邬伦在《创新2.0 视野下的智慧城市》中提出的4 层2 体系——应用层、感知层、传输层、支撑层以及安全保障体系与标准规范体系,对档案学者研究智慧档案馆基础体系思路的影响较大。吴加琪在阐述智慧档案馆建设原则的基础上,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构建了“1+4>5”体系的档案馆总体构架模型;李冠龙基于对智慧档案馆的基本认识,探讨了馆区建设的三个步骤,指出第二个步骤即“基于自主物联网子网实现对档案馆及其馆藏档案的智慧管理”[6]是馆区建设的关键,在对档案信息资源、档案实体、档案馆区的智慧管理进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个集成的智慧管理系统平台;杨来青、徐明君、邹杰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智慧档案馆概念图,并以综合性档案馆——青岛市档案馆的实践模式为例,探讨了狭义智慧档案馆初步的框架构建。

2.3.4 智慧档案馆的信息资源分析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包括档案的收集、信息组织加工以及最终提供利用服务的过程,是智慧档案馆建设的基础,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学者们从各自理解的角度出发,在数字档案馆资源多样化建设的基础上,对智慧档案馆资源建设进行多样化的解读。

首先,秉承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集成化的理念,吴加琪着重对区域资源共建共享的实现路径进行分析,并对相关重点项目如档案数据中心、软件产业基地等进行探讨;周珺在中国档案报上提到建设档案信息资源系统,“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以及现代通信技术与智慧城市相融合,成为智慧城市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同时档案信息子系统与城市各领域、各子系统相互连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7]。其次,从档案信息资源组织开发的角度出发,邱子烨提出了两范畴、一建设的资源开发机制,敦促领导者、利用主体以及档案工作者进行资源开发观念的转变。最后,以档案信息资源提供服务为出发点,吴薇主张进行档案信息公共服务方式的创新,从完善智能档案信息检索服务平台与公共档案文化平台、拓展档案展览方式以及利用时间戳技术完善利用凭证等方面进行细致解读;谢军、单鹏、马先南等分别从民生档案、城建档案等现实问题出发,分析档案信息服务体系,主张重新发现档案管理的目的,以“用户需求、个性化服务”为导向,促进资源服务方式创新和公众参与,并提到信息反馈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陈静、韩海涛对未来的智慧档案馆服务功能提出展望,对其提出一站式服务、分众服务以及主动推荐服务的发展要求。

2.3.5 智慧档案馆的规范化标准及人才体系构建分析

智慧档案馆建设的规范化标准与人才体系构建虽然属于基础体系建设软环境中的因素,但是由于其重要性,不少学者在文中对它们进行重点陈述。

规范化标准就是指智慧档案馆建设过程中的制度保障,“档案管理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的对接,档案信息资源的有序组织和共建共享,关键在于标准化的建设”[8]。毕娟提到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充分调研的前提下,根据国际通用标准,制定出具有实际操作性的规范化体系,涵盖业务、技术和管理三个层面;马先南则从微观层面阐述了奖惩制度、操作规程以及全责分配在制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水平的知识管理团队是智慧档案馆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虽然有智慧管理平台,但是对于平台的应用、反应还是靠“知识管理团队大脑中储存的知识来设计,他们必须熟悉档案工作的每个方面…丰富的工作经验是智慧管理中宝贵的不可或缺的隐形知识”[9]。张珺表示档案部门需要抓住这次智慧城市建设契机,建立创新型、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毕娟认为智慧档案馆的人才培养需要“专”与“博”相结合,“专”指的是多方面而非仅仅一方面专才,“博”需要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思想意识与时代步伐一致并且要涉猎广泛。

国内档案学界对智慧档案馆的研究除了以上五大主题之外,还有对其信息安全(网络隐患、隐私权保护、安全技术)、用户研究与用户培养、成本控制等方面的思考,但是这几个部分基本上与数字档案馆的研究相吻合,浙江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的刘雪琦在对近十年我国数字档案馆的研究综述中已经全面阐述,所以笔者就不再一一详细叙述。

2.4 期刊来源与被引频次分析

研究论文的期刊分布有助于了解该学科领域的空间分布特点和发展现状,同时便于人们了解并且快速吸收利用这些研究成果。从表3 来看,五年来关于智慧档案馆论文的期刊分布较分散,并且核心期刊刊载此方面的研究成果数量过少,档案学九种核心期刊的载文量为25 篇,仅占总量的46%,其中仅有3 篇载于CSSCI 源刊《档案学通讯》和《档案学研究》,同时在9种核心期刊中,《中国档案》发文数最多,其他期刊发文数相对来说相差不大,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期刊发文受各期刊办刊特色、模式以及作者投稿偏好的影响。虽然核心期刊刊载量少,但是在近几年各地召开的档案学学术会议上,智慧档案馆却作为关键议题出现,如2014年在福建厦门召开的以“创新:档案与文化强国建设”为主题的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上,李冠龙《关于对档案馆智慧管理需求的思考》、吴薇《面向智慧时代的档案信息公共服务方式研究》入选了会议优秀论文集,此外还有5 篇关于智慧档案馆的优秀会议论文,这些反映出学界对智慧档案馆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视。

表3 论文期刊分布

“学术期刊的被引频次是评价被引文献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有效手段”[10]。表4 显示被引频次最多的是《档案馆未来发展的新前景:智慧档案馆》,笔者认为该文之所以被引频次最高,一方面,是由于文章分析了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与数字档案馆的局限性,如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明显局限于馆藏档案基础,不具备档案信息的“再造”功能,所以它带来的仅仅是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革命,而并非档案管理革命;另一方面,该文为智慧档案馆下了准确完整的定义,探讨了智慧与数字档案馆之间的根本区别,同时重点描述了智慧档案馆的体系构架,从青岛市建立智慧档案馆的实践出发,提出最终“建立资源多元、全面感知、综合处置、双模存储、泛在应用于一体的档案及档案管理与运营综合支撑平台”[11]。总体来说,从被引用的文章来看,智慧档案馆基础理论、体系构架以及实践领域的文献被引频次颇高,这也代表了智慧档案馆未来的研究方向。此外,笔者发现在55 篇论文中,web 下载频次最高的达到519 次,下限也达到90余次,web 下载频次统计的是文献上网以来被下载的总次数,可以体现该文献在网络上的影响力和被应用的能力,从下载频次的数量来看,人们对智慧档案馆的研究兴趣不断提高。

3 研究趋势

在对近五年来我国智慧档案馆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其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总结与判断。

3.1 对智慧档案馆的研究关注度趋于增强

一个研究领域内,科研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是与论文数量成正比的,学科的发展规律不可能从一篇论文中看出,而是从大批论文形成的文献流中窥探,从而“判断学科发展水平、研究重点以及取得的成果,追踪学科发展状态,预测未来发展趋势”[12]。在过去五年时间内,有关智慧档案馆的研究论文的数量可观,2013年以来,论文数量稳定增长,这说明有关智慧档案馆的研究正处于平稳上升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交叉边缘学科的引入,智慧档案及档案馆研究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政府、学者以及科研机构的重视。

3.2 稳定、持续的核心作者群尚待形成

期刊的核心作者群发挥着学科导向作用,是文献流形成的重要核心力量,推动学科迈向更高层次的研究。目前,我国档案学还未形成一批对智慧档案馆研究有影响力的作者群,这与智慧档案馆概念出现晚、自身的复杂程度高有关。因此,希望现在已有或潜在的优秀作者能够继续深入研究,互相合作,共同致力于智慧档案馆建设。

3.3 智慧档案馆的研究论文水平需要提高

核心期刊刊载某一研究主题的论文数量代表了该主题在学科内的学术地位。笔者通过对期刊来源进行分析发现,五年来对智慧档案馆的研究,只有半数论文发表于核心期刊,并且CSSCI 源刊《档案学通讯》和《档案学研究》刊载的论文更加少,其余均来自普通期刊或者报纸。一方面,这说明智慧档案馆的研究刚刚兴起,在理论等很多方面还不成熟;另一方面,也给众多学者带来契机,毕竟在新的研究领域内,更容易诞生富有创新性的、有影响力的成果。

表4 论文被引频次

3.4 智慧档案馆建设的实施方法论研究有待深入

目前我国大多数学者的研究停留在表面,集中于智慧档案馆的基本概念、特征、职能分工、构成要素以及其在智慧城市中的角色、定位等,虽然也有不少提及系统框架与技术结构,但是缺乏规律性、机理性,另外,实证研究也较为贫乏。所以在今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有待提高,研究方向需要从智慧人、智慧工作和智慧系统等多个层面着手,提出一套能够具体指导馆区建设的实施理论与解决方案,并且争取尽快在数字档案馆进行试验和改进。

3.5 智慧档案馆的研究需要争取社科基金项目的支持

社科基金项目是我国哲学、人文、社科研究的项目,对于获得项目的学者来说,是一种高实力的体现,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研究经费的不足,培养高层次研究人才,从而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数字档案馆的研究目前已经得到很多个社科基金的资助,如本文提到过的刘学琦,其对十年来我国数字档案馆的研究综述就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的成果之一。就目前而言,虽然研究论文成果不断增多,我国档案界基本上没有对智慧档案馆研究的资助与关注,缺乏关于这方面的课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智慧档案馆的研究需要各大社科项目甚至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力度的支持。

4 结语

档案是智慧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公共信息资源,所以档案馆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查阅中心之一,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管理者与参与者。同时,档案馆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部门,因为档案部门的作用就是把分散在各系统中的原始的信息资源进行集中,形成统一的大数据体系,并对大数据进行收集、储存和科学管理,建立数据中心和共享平台,实现一站式服务,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基本保证。本文对近五年来关于智慧档案馆的论文进行计量分析,旨在为以后学者的研究提供借鉴。虽然目前智慧档案馆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智慧档案馆建设会如火如荼开展,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将迈入新的平台。

[1]宋刚,邬伦.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

[2]许德斌.智慧城市新环境下的智慧档案[J].山西档案,2014(5):72.

[3]马波粉,周铭.2000~2009年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J].大众科技,2010(8):221.

[4]薛四新,卫化昱,杨艳.智慧档案馆研究思考[J].北京档案,2014(5):30.

[5]谭雪.“智慧因子”完善智慧档案馆功能[J].湖北档案,2014(12):6.

[6]李冠龙.关于对档案馆智慧管理需求的思考[A].创新:档案与文化强国建设——2014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4:402.

[7]周珺.“智慧城市”中档案信息资源建设[N].中国档案报,2012-5-28(1).

[8]毕娟.智慧城市环境下智慧型档案馆建设初探[J].北京档案,2013(2):15.

[9]李冠龙.关于对档案馆智慧管理需求的思考[A].创新:档案与文化强国建设——2014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4:404.

[10]崔薇,曾润喜,王国华.中国网络舆情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科学,2011(29):131-135.

[11]杨来青,徐明君,邹杰.档案馆未来发展的新前景:智慧档案馆[J].中国档案,2013(2):69.

[12]段和平,史文海,俞立,胡桂英,孙洪芳.探讨期刊论文发表数量和核心作者群的重要意义[J].临床荟萃,2004(8):23.

猜你喜欢

档案馆论文智慧
云南省档案局办公室关于表彰2018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及发行先进单位的通报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when与while档案馆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有智慧的羊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