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信息社会化网络传播模式构建研究

2015-06-10石艳霞

档案与建设 2015年11期
关键词:社会化档案馆受众

石艳霞 张 婷

(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1 引言

社会化网络是基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网络,为人与人、人与机器的沟通和互动提供支持的社交网络。它突破了时空限制,使用便捷,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基于社会化网络的档案信息传播模式使得传播媒介与受众的互动性显得更加突出,受众对档案信息的感知也逐渐增强。因此基于社会化网络来进行档案信息的传播,可使档案信息实现价值增值,有利于建设更加完善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自主开发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更为满意的信息服务。

2 档案信息传播与档案信息价值

档案信息主要来源于档案,还包括加工、整理和编研后形成的新信息。档案信息由封闭到开放的转变,其目的就是为实现档案的有效利用,通过对档案信息的深入研究,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高品质的档案信息服务。

档案信息传播指的是基于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特征及用户需求,将原始档案信息进行编纂加工并形成多种形式的信息产品,通过适合的传播媒介传递给用户,并随时掌握档案信息用户的反馈情况及档案信息传播所取得的效果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档案信息传播链。档案信息传播的目的是实现档案价值,即所传播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或对档案信息用户产生相应的影响。传播是档案价值实现的重要手段,因此提升档案信息的传播效果至关重要。

3 社会化网络下档案信息传播

3.1 社会化网络对档案信息传播的影响

3.1.1 社会化网络促使档案信息传播角色转变

在社会化网络中,受众的角色从简单的信息接受者逐渐向信息制造者与传播者等角色转变。基于社会化网络的档案信息传播模式中,每一个用户都是一个传播中心,档案信息沿着人们的社会关系网络传播,信息并非直接传播给最终的受众,而是通过“裂变”使得信息短时间内被广泛的用户所接收。

3.1.2 社会化网络丰富档案信息传播方式

传统的档案信息传播方式主要集中在:档案参考咨询、档案阅览与外借服务、档案编研、举办档案展览与宣传、制作开发档案文化产品等,表现形式比较单一。运用社会化网络进行档案信息传播,可以将文本、语音、视频、图片、动画等自由组合,再加上超链接功能的运用,使档案信息以更加生动的形式综合呈现在受众面前。

3.1.3 社会化网络突破档案信息传播的空间和时间限制

采用上述开发模型,既实现了视图层、控制层与模型层的分离,又实现了业务逻辑层与持久层的分离。这样无论前端如何变化,模型层只需很少的改动,并且数据库的变化也不会对前端有所影响,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复用性。不同层之间耦合度小,有利于团队成员并行工作,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

社会化传播媒介使档案信息传播从传统的物理空间拓展到了数字空间,从面对面地实体档案信息传播走向了虚拟档案信息传播[1]。实体档案的保存和利用有时间和地点的要求,档案馆可将馆藏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利用社会化网络进行传播,这样不仅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而且增强和方便了档案信息部门与受众互动、互助。利用社会化网络可以弱化任意国家和地区的界限,扩大档案信息传播的范围和影响力,更大程度上满足受众的利用需求。

3.2 社会化网络下档案信息传播效能分析

Granovetter认为社会化网络的连接模式影响信息传播效能。网络连接度与网络集群是影响信息传播的两个因素[2]。

3.2.1 网络连接度

网络连接度是指用户在社会化网络中与他人的连接数量。例如在新浪微博,通过计算关注和粉丝人数数量测量网络连接度[3]。一个有多个相邻节点的主节点更有可能影响这些相邻的节点。假设一个邻居节点通过了一项服务,用户更容易接受该服务。在社会化网络中,用户不需要很大的努力就可以与他人建立联系,也不需要知道彼此在现实世界的关系。除了网络连接度,用户的亲密度也会影响信息的传播,彼此不熟悉用户很可能表现出低水平的信任,而彼此熟悉的用户可能会表现出更高平的信任。

社会化网络的广泛连接度,扩大了档案信息传播范围,档案信息受众呈多元化、社会化特点。档案信息的社会化传播使得档案信息的受众范围有了更大拓展,从科研、行政、技术人员扩展到社会各行各业和各个阶层,与此同时,不同的受众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档案馆应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区分不同的受众并选择恰当的传播内容与渠道,这样更容易获得理想的档案信息传播效果。

3.2.2 网络集群

在具有高集群特征的社会化网络中,用户可以采取交互性的方式获取信息,使档案信息的传播者和受众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和参与性,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同时对受众的需求做出迅速及时的反馈。高集群的社会化网络会产生大量数据,通过对档案信息用户和潜在用户行为的大量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识别特定用户群及其兴趣与需求,进行定向推送。

综上所述,用户使用社会化网络能拥有更多的用户以及更多的传播路径、传播内容,社会化网络为档案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可操作的技术平台。

4 档案信息社会化传播模式构建

图1所示的档案信息社会化网络传播模式是对档案信息社会化网络传播过程的一个概括。它虽然不能完全展示出社会化网络传播的纷繁复杂,但是它通过一个简单的图例展示了社会化网络中档案信息是如何传播的。

4.1 档案信息驱动机制

馆藏资源是档案信息传播活动的基础,馆藏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着档案信息传播效果。文件形成单位及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以其是否具有凭证、情报和精神文化等价值为原则进行鉴定,确定哪些档案信息可以向公众开放,实现造福人类社会的现实价值。

我国档案信息传播已进入面向公众需求传播的阶段,并逐步向双向互动传播的等级发展[5]。

档案馆应思考如何以较丰富的档案信息内容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首先要了解公众的档案信息需求,有针对性地传播档案信息。公众的档案信息需求可以分为4 种:(1)学术研究性需求。档案蕴含着大量的信息资源,除文书档案外,还有各种科技、专门档案。科研人员在进行课题研究和撰写论文时,需要理论性和专业性较强的档案信息,为了提高科研效率,他们往往需要查阅大量的档案资料,利用档案的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开展深入研究。(2)证据参考性需求。档案具有原始性,可以作为法律凭证。公民可以利用档案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同的利用者有不同的档案信息需求,多是为了处理婚姻、财产、房产等民事纠纷,或是为了证实个人学历、晋升职务、出国留学而用。(3)决策管理需求。机关工作人员和企业领导利用方向性和政策性强的档案进行决策管理,主要是修订和制定战略规划,调节和控制管理活动。(4)休闲文化需求。档案是人类文化活动的结果或产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众开始重视精神生活品位的提高,档案馆应尽量满足公众的休闲文化需要。

档案馆是档案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和发布者,需要了解馆藏资源和用户需求,还应分析采用何种技术传播档案信息,主要的信息传播技术有:信息拉取技术,即档案馆对用户的请求进行处理并向用户返回结果,被动的完成信息传输任务;信息推送技术,即通过相应的技术标准和协议,主动从网上搜寻信息,经过筛选、分类、排序,档案馆按照用户的特定要求,主动推送给用户[6];信息定制技术,即通过定制网络跟踪最新“动态”。在信息定制过程中,档案馆为用户提供的信息是经过分析、过滤和整合后的,密切关注用户的一些特征,如年龄、兴趣、职业等,反馈用户新的需求,保证档案信息服务的个性化。

在基于社会化网络的档案信息传播模式中,档案信息是经过数字化处理的信息。档案信息的数字化进一步加强了档案信息之间的联系,为档案信息传播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途径。社会化网络中发布档案信息的方式多样化,既可以编辑文字,也可以上传相片、音频与视频,丰富的发布方式能够更好的展示档案信息,传播的内容也更广泛。如,2014年上海市档案日举办了以“上海先行·档案记录”宣传系列活动,以上海市档案馆和各区档案馆馆藏资源为依托,利用大量的档案史料、照片和影视资料传播档案信息,让大众更好地了解档案[7]。

在该模式中,用户角色逐渐转变为信息生产者与传播者为一体,具有传播者与受众双重身份,通过社会化网络,他们不仅可以接收来自档案馆的信息,也可以直接或间接接收其他任意一个传播者的信息,同时直接或间接地向社会化网络中任何一个受众传播档案信息[8]。除此之外,社会化网络为档案信息传播者与受众提供双向传输的信息渠道,使受众可以随时与档案信息传播者沟通交流,形成一种双向互动的传播氛围。档案信息受众还可以依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以及档案信息需求对档案信息进一步提炼、加工、整合和检验,选择合适的传播媒介进行二次传播。

4.2 档案信息联动机制

档案信息联动机制是指以档案馆自身力量为主,与社会机构合作,借助社会文化力量,形成开放式、社会化的编研机制。档案馆与社会机构合作,其传播选题要以公众需求为导向,选编易懂、大众化的题材,内容要有特色,语言要生动、简练。另一方面,合作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情境以及不同事件驱动下产生的不同需求,注重需求的时效性,紧随社会需求进行选题,才能确保档案价值实现。主要合作方式有:

(1)联合媒体进行新闻发布。如山东省档案馆开馆仪式,其与山东省电视台合作,进行广泛的媒体宣传,即提升了档案馆形象,又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2)联合文化中心与高校档案馆开展档案展览。例如,2014年5月27日至6月3日,由上海市档案馆与复旦大学档案馆合作,在复旦大学光华楼一楼大厅展出《庆祝上海解放65 周年档案图片展》,吸引了复旦师生驻足观看[7]。

(3)联合影视媒体传播档案信息。如上海市档案局与永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摄制《追忆——档案里的故事》电视系列专题片,该专题片依托上海地区丰富的档案馆藏,再现了上海的沧桑巨变与风土人情,并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黄金时段播出[9]。又如针对上海市档案日,东方网、《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各类媒体通过追踪报道、深度采访、制作系列节目等形式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其中东方网通过开设主题活动、新闻报道、图说等三个专栏进行展示;《解放日报》对上海市档案馆主编的《档案揭秘外交风云》连载32天;《文汇报》将这次活动的日程内容安排整版刊载等。

图1 档案信息社会化网络传播模式

(4)联合博物馆、图书馆等公益文化单位传播档案信息。如配合上海档案日宣传活动,上海天文博物馆、上海邮政博物馆等24家博物馆、陈列馆举办公共开放日活动。

4.3 档案信息反馈机制

档案信息传播若想获得理想的效果,还需要建立一种信息反馈机制。信息反馈是档案信息传播所产生的信息回流,档案管理人员将反映档案信息传播作用和效果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根据受众的反馈信息做出相应的调整,然后开始新一轮的档案信息传播[10]。图2为档案信息反馈流程。

档案信息反馈机制在档案馆的整体管理和服务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它不仅是档案信息传播效果的表现,而且是管理决策的主要依据。档案馆需要建立用户反馈的双向沟通渠道,既需要档案馆主动调查用户的需求及满意度,即被动的信息调查;同时当用户主动进行反馈的时候,能够保障反馈渠道的畅通与反馈信息处理,即主动反馈信息的收集[11]。在档案信息社会化网络中,解决之前档案馆与用户沟通方式少,周期长等弊病,档案馆可以对各种主动反馈的信息迅速及时的进行处理并给与答复,以进一步改进信息传播的效果,同时也要重视对用户被动反馈调查,以保证整个档案信息社会化网络传播模式的有效运转。

图2 档案信息反馈流程

5 结语

基于社会化网络的档案信息传播加大了实现档案信息增值及用户对档案信息服务满意度的可能性,档案信息社会化传播模式的实现对档案信息服务理念、技术、业务流程、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是档案信息社会化传播理论中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希望更多学者及档案工作从业者参与其中。

[1]樊如霞,徐舒柯.网络媒介对档案信息传播的影响与服务策略[J].档案学通讯,2011(05):68-71.

[2]Granovetter,M.S.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J].1973(06):1360-1380.

[3]刘行军,王伟军.微博用户类型及行为特征的实证分析[J].情报科学,2014(09):130-136.

[4]Katona, Z., Zubcsek, P.P., & Sarvary, M.Network effects and personal influences:The diffusion of an online social network.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J].2011(03):425-443.

[5]张庆莉.基于公共视阈的档案信息传播及实现策略选择[J].档案学通讯,2014(02):85-87.

[6]王辉,陈凌等.信息推拉技术[J].情报科学,2004(12):1440-1443.

[7]上海档案信息网[EB/OL].http://www.archives.sh.cn/.

[8]张伦.基于社会化媒体的信息传播行为:理论与实践的变革[J].科学与社会,2014(01):80-95.

[9]邹伟明.《追忆——档案里的故事》电视系列专题片开播[J].上海档案,2003(03):4.

[10]Md.Saiful Islam, Chengfei Liu.A framework for query refinement with user feedback.The Journal ofSystems and Software[J].2013(02):1580-1595.

[11]何玉,向阳.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调查与反馈机制的建构——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论坛,2009(03):131-133.

猜你喜欢

社会化档案馆受众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云南省档案局办公室关于表彰2018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及发行先进单位的通报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