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保乳治疗预后的分析
2015-06-10徐立伟
徐立伟
女性乳腺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和脂肪组成的,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1]。乳腺癌中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癌细胞一旦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转移,危及生命。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认识的不断深入,目前,临床对于乳腺癌的治疗形成了乳腺癌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并重的治疗模式[2]。有研究认为,乳腺癌患者在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前提下进行保乳治疗及术后综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复发及转移情况,临床效果确切[3]。探析乳腺癌保乳治疗的远期预后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故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对乳腺癌患者进行保乳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100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80岁,平均(45.9±3.1)岁。入选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肿瘤科学会制定的乳腺癌的诊断标准[4];经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确诊为乳腺癌患者;外周型肿瘤,肿瘤边缘距离乳晕边缘≥3 cm。肿瘤部位:左侧47例,右侧53例;肿瘤大小:0.5~3.0 cm,平均(2.1±0.4)cm;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73例,原位癌24例,其他类型浸润性癌3例;临床分期:0期21例,Ⅰ期76例,Ⅱ期3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锁骨上或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排除标准:妊娠期乳腺癌;胶原血管性疾病;既往胸壁或乳腺放疗病史;多中心乳腺癌(≥2个肿瘤),钼靶摄片或不同象限显示弥漫性广泛分布的癌性或可疑微小钙化灶。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进行保乳治疗,即乳腺区段切除或肿块扩大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切片证实上、下、内、外及基底切缘为阴性。术中切除肿瘤周围1~2 cm肿瘤基底胸肌筋膜、正常乳腺组织、活检切口或穿刺针道;乳腺下半部肿瘤,以乳头为中心取放射状切口;乳腺上半部肿瘤,取与乳晕平行的弧形切口。清扫腋窝另做一与腋褶线平行的5~6 cm弧形切口,根据Berg腋窝淋巴结分级标准,清扫背阔肌前缘至胸小肌内侧缘的全部淋巴结。保乳术后进行先放疗再化疗,对于病理检查见脉管瘤栓、腋窝淋巴结≥4个、年龄偏小患者可先化疗后放疗。术后3~6周开始放疗,如腋窝淋巴结阴性,只照射胸壁及乳腺,全乳剂量45~50 Gy/4.5~5.5周,后缩野病灶区补剂量10~15 Gy/1~1.5周;如腋窝淋巴结阳性,酌情加量照射腋顶区及锁骨上区。化疗主要进行TA方案(紫衫类加蒽环类药物)、CMF方案(氟尿嘧啶、甲氨蝶呤和环磷酰胺)、CAF方案(氟尿嘧啶、阿霉素、环磷酰胺)。对照组: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放化疗情况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及评估标准 术后随访3~45个月,比较术后复发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3、5年生存率[6]。术后美容效果评估标准:优秀—手术侧乳房美容效果及功能与对侧基本相同;良好—手术侧乳房美容效果及功能与对侧差别微小;一般—手术侧与对侧美容效果及功能差别显著;较差—手术侧乳房美容效果及功能与对侧比较差[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系统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描述,采用 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乳房美容效果 观察组乳房美容效果优秀27例(54.0%),良好13例(26.0%),一般9例(18.0%),较差1例(2.0%),优良率80.0%(40例)。
2.2 两组复发及转移情况的评估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的复发率及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复发及转移情况的评估比较 例(%)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出血、术后感染、上肢水肿以及皮下积液,观察组、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09,P=0.30),详见表 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的评估比较
2.4 两组生存率情况的评估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的术后1、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生存率情况的评估比较 例(%)
3 讨论
乳腺癌是乳房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作用下,发生了基因突变,致使细胞增生失控;其组织学表现形式是大量的幼稚化的癌细胞无限增殖和无序状地拥挤成团,挤压并侵蚀破坏周围的正常组织,破坏乳房的正常组织结构[7]。乳腺癌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0%~10.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质量,发病主要与遗传有关,绝经期前后40~60岁女性发病率较高[8]。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虽然在乳房部尚未能够触摸到明确的肿块,但常有局部不适感,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有时会感到一侧乳房轻度疼痛不适,或一侧肩背部发沉、酸胀不适,甚至牵及该侧的上臂。早期乳房内可触及蚕豆大小较硬的肿块,可活动,少数有阵发性刺痛、钝痛或隐痛,晚期乳腺局部皮肤可呈橘皮状,区域性淋巴结肿大、乳头血性、浆液血性乳腺溢液等[9-10]。乳腺癌多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放化疗、内分泌等综合治疗方式,目前对于乳腺癌的保乳治疗已成为国内外医务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11-13]。
目前临床上对于乳腺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手术为全乳房切除术,是以往一直治疗乳腺癌的手术,经过多年的应用,其效果已被学者们认可,但由于全乳切除术需要切除乳房,对于年轻女性来说难以接受,影响美观,带给患者心理压力。如何找到更好的治疗乳腺癌的手术方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乳腺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保乳术的出现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徐敏等[13-14]的研究中发现,保乳术的出现受到患者的好评,并易于患者接受,也符合患者审美观念。而保乳术是否在保乳的同时也能对于乳腺癌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成为学者们一直研究的重点。武文杰等[15]的研究显示,对8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保乳术的治疗,另取80例女性患者使用根治性乳房切除术,发现其5年后的生存率无显著差异,其认为保乳术在治疗乳腺癌的效果上与根治术拥有相似的生存率。本文中表3可见,观察组、对照组的术后1、3、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武文杰等[15]研究一致。而程宙等[16]研究表明,保乳术的运用不仅在生存率上与根治术相似,且其并发症发生情况也与根治术相似,且复发率及转移情况并不受影响。本文中研究发现,观察组、对照组的复发率及转移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也验证了这一观点。在一项对于乳腺癌患者的调查中统计发现,由于审美观念以及各方面的原因,愿意选择保乳术进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高达80%以上[17]。也从侧面体现出了保乳术符合患者的需求,顺应时代的潮流。本文中结果显示,观察组乳房美容效果优秀27例(54.0%),良好13例(26.0%),一般9例(18.0%),较差1例(2.0%),优良率80.0%(40例),与上述观点相符。有研究指出,乳腺癌的生存率及复发率主要与患者年龄、疾病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脉管瘤栓、切缘情况及系统辅助治疗等情况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的保乳治疗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复发率及生存率情况无显著差异,且术后美容效果较佳,但应注意严格掌握乳腺癌保乳治疗的适应证:外周型肿瘤,肿瘤边缘距离乳晕边缘≥3 cm,肿瘤大小≤3 cm,无既往胸壁或乳腺放疗病史患者应用保乳治疗临床效果更佳[18]。
综上所述,保乳术相对于传统手术来说具有保留乳房的优势,其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与传统手术的生存率以及复发率基本持平,也为以后乳腺癌复发后再进行全乳房切除术提供了可能。但乳腺癌患者进行保乳治疗必须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其生存率、复发转移情况与传统改良根治术比较无显著差异,但美容效果更佳,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保乳治疗后应注重综合治疗,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1]黄笛鸣.早期乳腺癌乳房保留治疗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1):24-25.
[2]赵玲,曹玲,刘士新.早期三阴乳腺癌患者保乳治疗的预后分析[J].中国肿瘤,2012,21(7):702-703.
[3]余康逢,孙彩云.保乳治疗在早期乳腺癌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34-35.
[4]梁金龙,冯金发,杨勇,等.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与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1,8(5):173-174.
[5]梁其海.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6):111-112.
[6]赵英智,陈秀春,仲广生,等.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保乳治疗的意义[J].中国伤残医学,2013,42(10):150-151.
[7]王绪麟,刘新梅,徐静,等.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8):702-703.
[8]吴赛红,邓治国,张勇,等.保留乳房手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2):11-12.
[9]何建苗,崔科英,蒲永东,等.新辅助化疗及保乳手术在Ⅱ,Ⅲ期乳腺癌中的治疗作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0,19(5):173-174.
[10]陈竞,高砚春.早期乳腺癌治疗中保留乳房手术82例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0):120-121.
[11]张攀.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150-151.
[12]张君.乳腺癌保乳手术的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4):126-127.
[13]徐敏,李建彬,范廷勇,等.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三维适形外照射的远期观察[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2,21(5):153-156.
[14]蔡华,田兴松,吴国君,等.乳腺癌保乳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形成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4,17(7):122-125.
[15]武文杰,刘瑞丽,王苏,等.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实效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0):36-38.
[16]程宙,林舜国,许春森,等.中央区乳腺癌切除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保乳治疗及中长期随访[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12):153-156.
[17]彭江平.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及注意事项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4):61-62.
[18]刘庆仪,任洪文,王尊,等.新辅助化疗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保乳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肿瘤临床,2010,37(13):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