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

2015-06-10孙子林

祝您健康 2015年2期
关键词:酮体高血糖胰岛素

孙子林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我国超重或肥胖人数正在逐年增加,糖尿病的发病呈现流行趋势。糖尿病是引起终末期肾病、失明、非创伤性截肢的重要原因,其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属及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本文主要介绍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的特点与防治方法,希望能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切实的帮助。

一、糖尿病诊断标准和常见临床表现

(1)糖尿病的定义 糖尿病(DM)一词是描述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INS)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2)糖尿病诊断标准

二、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及其特点

糖尿病是现在很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给很多患者带来很大的影响,糖尿病的发病人群主要是中老年人,这种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会导致很多的并发症。

(1)感染 糖尿病病人的高血糖状态有利于细菌在体内生长繁殖,同时高血糖状态也抑制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使病人的抗感染能力下降。尤其是老年人,体质下降,各器官功能均有所减退,自身免疫力不足,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常见的有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2)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未经治疗、治疗中断或存在应激情况时。糖尿病病人胰岛素严重不足,脂肪分解加速,生成大量脂肪酸。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氧化,其中间代谢产物酮体在血中的浓度显著升高,而肝外组织对酮体的利用大大减少,导致高酮体血症和尿酮体。由于酮体是酸性物质,致使体内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3)糖尿病肾病 也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为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处在高血糖状态,使得肾脏微血管发生硬化,肾小球硬化,出现蛋白尿。持续蛋白尿可伴有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浮肿及血压增高,进一步发展则出现血液中尿素氮及肌酐升高,最终发展为肾功能衰竭。由于糖尿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上升,使得糖尿病肾病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更为常见。

(4)心脏病变 糖尿病病人血液黏稠度较高,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存在高凝状态,易产生小血栓,心肌内可见到灶性坏死及纤维化,心肌收缩功能和顺应性显著降低,从而引起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5)神经病变 在高血糖状态下,神经细胞及神经髓鞘中山梨醇堆积,肌醇含量减少,使神经细胞、神经纤维产生病变。此外,糖尿病患者的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小板功能异常及营养神经干的微血管内皮细胞肿胀,使得微血管内血流量减少,神经营养缺乏而发生变性。临床表现为四肢自发性疼痛,或有麻木感,或有感觉减退。有的人出现局部肌无力,肌萎缩。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则表现为腹泻、便秘、尿潴留、阳痿等。

(6)眼部病变 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大部分病人合并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常见的病变有虹膜炎、青光眼、白内障等。

(7)糖尿病足 糖尿病病人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供血不足及细菌感染引起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统称为糖尿病足。据报道,美国的非创伤性截肢手术病人中5%是糖尿病足,糖尿病病人发生足坏疽的机会是非糖尿病病人的17倍。

三、如何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1)控制饮食 治疗糖尿病的关键在于控制饮食。通过饮食控制,可促进尿糖消失,空腹血糖降至正常,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各种并发症。应根据病人体重、劳动强度测出所需主粮的量。每天主粮不高于250克。如仍感觉饥饿时,可增加些既含有高纤维,又能降血糖的蔬菜,如洋葱、芹菜、海带、菠菜等。蛋白质类副食品如豆制品、牛奶、瘦肉等都可食用,摄入量成人每日每公斤体重1克;孕妇、哺乳期、营养不良及合并感染时,每日每公斤体重1.2~1.5克;儿童为每日每公斤体重2~3克。脂肪摄入量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每日每公斤体重0.6~1克,总量为50~60克。肥胖者应少吃脂肪多的食物,每日不宜超过40克,消瘦者可相应提高脂肪量,但原则上不能超过糖的1倍。选用各种植物油做烹调油。限制摄入脑髓、蛋黄、鱼卵、动物内脏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以降低血脂含量,改善血液黏稠度,防止并发高血压病及冠心病。因主食减少后,维生素B1 摄入量会不足,极易产生手足麻木等症,可给予粗粮、豆类、糙米等富含维生素B1 的食品食用。

(2)饮食宜忌 烟酒属辛温之品,会加重病人口渴、饮水症状,应戒烟忌酒。忌食糖,包括各种糖果、果酱、蜜饯、各种甜点心、冰淇淋、粉丝、藕粉、土豆、胡萝卜等含糖量高的食品,可有效地防止血糖增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忌食葱、姜、蒜等辛辣刺激之品。饮食宜少盐清淡,多食新鲜蔬菜,如冬瓜、绿豆、枸杞头、马兰头等。降糖奶粉有降低血糖作用,平时可食用,每次25克,温开水冲服。

(3)劳逸结合 一般病人可参加正常工作,但不宜过度劳累。要节制房事。保持精神乐观,避免精神创伤。运动可增强对糖的耐受性和降低对胰岛素的依赖性,减少胰岛素需要量,降低血糖,改善血脂的代谢异常。适当的运动可控制肥胖。选择慢跑、散步、练功十八法、健身操、太极拳等项目,从短时间,小运动量开始,持之以恒。但空腹时及重症糖尿病病人不宜运动,以防发生低血糖休克等疾病。

(4)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 胰岛素抵抗也就是肌肉、肝脏和脂肪组织细胞等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肥胖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共因。胰岛素抵抗造成血糖和脂质代谢紊乱,使血浆胰岛素水平代偿性升高,从而可促进血栓形成、促进动脉壁脂质沉积和动脉平滑肌增殖、促进水钠潴留和血压升高,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因此有效使用药物消除胰岛素抵抗,使血浆胰岛素水平恢复正常,有助于防止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作为慢性疾病是完全可以做到带病健康生活的,但要借助合适的药物。合适的药物能帮助患者更轻松地控制病情,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饮食、运动是控制疾病的基础,但是它们是有限度的,特别是对于生活质量要求高的患者。

(崔玉艳 整理)(编辑 于 望)

猜你喜欢

酮体高血糖胰岛素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尿液酮体水平与出生结局关系的研究
血糖超标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尿酮体“±”或“+”代表啥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UCP2基因敲除小鼠在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损伤模型中的应用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高血糖相关偏身投掷和舞蹈症的CT及MRI表现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不同水平控制应激性高血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对尿常规检查中酮体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