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人口结构变动与老龄化问题研究

2015-06-09王霞

关键词:年龄结构人口老龄化比重

王霞

(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022)

中国人口结构变动与老龄化问题研究

王霞

(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022)

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在重视解决人口数量问题的同时,决不能忽略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人口结构变动引起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值得关注。我国人口结构变化与老龄化的提前到来密切相关,如何解决由此而产生的少子高龄和一系列相关的社会问题是政府和全社会的责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和实现人口均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和谐社会构建

人口问题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人口结构问题,特别是人口老龄化问题正在逐步凸显。据2010年“六普”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 648 705人,占总人口的13.26%,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 831 709人,占总人口的8.87%。与2000年“五普”相比,“六普”时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1]这表明,十年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迅速转变。在我国社会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重大转型过程中,如何立足于未来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及早进行战略部署,以应对人口结构变动所可能带来的冲击,对于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人口结构变动与人口老龄化情况分析

人口结构是按照不同的标准对人口进行划分而得到的一种结果,构成这些标准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人种、民族、宗教、教育程度、职业、收入、家庭人数等,本文中的人口结构特指人口年龄结构。

在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过程中,由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下降在时间上具有继起性,而且人口出生率下降的速度与死亡率下降的速度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年龄段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百分比结构的变化,即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2]

人口年龄结构是指不同年龄段(单岁或五岁年龄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依据人口年龄结构的阶段性变化,可以将人口年龄结构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见表1)。人口老龄化是指某一人口中老龄人数不断增多和比重不断上升的现象与过程。[3]国际上一般把一国(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作为该国(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表1 划分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标准(%,岁)

(一)新中国以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演进过程

新中国以来历次人口普查资料结果表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同样经历了从年轻型到成年型再到老年型的演变过程。1953年和1964年第一次、第二次普查时,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基本处于年轻型阶段;1982年第三次普查时,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初步进入成年型阶段;1990年第四次普查时,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表现为典型的成年型。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开始向老年型转变。2000年“五普”时,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6%,表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国家。2010年“六普”时,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8.5%,较十年前上升了1.5个百分点,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并呈迅速发展态势(见表2)。

表2 各普查年份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岁)

从老年型人口类型的四个划分指标分析,可以确定我国是否真正进入老年型人口类型。从表2可以看出,四项指标全部进入老年型社会标准的是在“五普”期间,即0~14岁少儿人口比重低于30%,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老少比高于30%,年龄中位数超过30岁。“六普”时我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上述四项指标分别为18.5%、8.5%、45.9%和35.2岁。

另外,2000年至2010年十年间,在我国少儿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的同时,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和老年人口比重均呈上升的趋势(见图1)。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持续上升态势预示着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老年人口在数量上的持续增长,届时我国将会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将对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体系形成巨大压力,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人口问题之一。

图1 各普查年份我国各年龄段人口比重变动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分析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与人口转变密切相关。世界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转变的发生,经历了一个从年轻型、成年型到老年型的自然、渐进式转变过程。我国的人口转变则是由于生育政策的推动,在经济尚不发达、社会保障体系并不完善的背景下很快就完成了人口转变,人口年龄结构也随之发生了较快的变化。因此,从人口老龄化的过程来看,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以下特点:

1.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的现实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2011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23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4]

2.老龄化速度快、来势猛。虽然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时间比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要晚,但是近20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推进速度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到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1981—2000年)的时间,速度之快远远超过世界发达国家。

3.高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发展的同时,老龄人口中80岁以上高龄人口比重也随之增加:2020年和2050年将分别增加到2 200万人和8 300万人。[5]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趋势将不断加重我国的抚养负担。

4.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早于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一些发达国家,其人口老龄化出现在经济发达时期,老龄化速度也比较慢,这为解决老龄化带来的问题赢得了足够时间,同时也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我国则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由于生育率的急剧下降而实现了人口转变过程,过早地迎来了人口老龄化,“未富先老”,这无疑增加了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6]

5.农村老龄化形势更为严峻。由于农村大量年轻人外出打工等原因,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要高于城市。[7]同时,与城市相比,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导致老龄化问题更为严重。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如前所述,未来我国人口的发展将从轻度老龄化向深度老龄化和重度老龄化转变,老龄化引发的各种问题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趋明显。

(一)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首先,持续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将对人口自身产生影响: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从而影响劳动力数量的供给;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将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自身的老龄化。这两方面的影响无疑将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其次,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由于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这将改变老年人口抚养比和少儿人口抚养比构成,由于老年人口和少儿人口在赡养(抚养)费用来源、消费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将对投资和消费产生影响。

(二)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体系产生最直接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过程是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和老年人口数量增长的过程,这将对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形成巨大的支付压力。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持续深入发展和老年人口的持续增加,养老金领取人数相对增多,而缴费人数相对减少,这对我国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无疑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另外,相比较其他人群而言,老年人口具有高患病率、高伤残率、高医疗利用率的特点,这在很大程度将增加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支出压力。

(三)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资源的需求快速增长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发展,老年人口数量尤其是高龄老年人口数量也在迅速增加。对养老资源的需求,除了传统的依靠家庭之外,逐步转向依靠社会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服务。而我国针对老年人的社会化养老服务发展缓慢,不能满足老年人口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

(四)人口老龄化对传统家庭养老方式构成了挑战

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家庭养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我国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模式。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使得子女赡养老人的负担不断加重,单一的家庭养老已经很难适应老年人口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尤其是空巢老年人中的独居、高龄、女性、农村老年人口逐渐增多,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需求日益迫切。

(五)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我国养老资金分配利用的困境

由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会改变不同年龄群体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这将会导致代际间在财富分配份额方面的变化,某些年龄组人群受益的同时,伴随的是其他年龄组人群受损。在目前现收现付制的体系中,老年人口的消费主要来自于后辈们所生产的财富。随着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多,后辈们要提供更多的财富以满足老年人的消费需求,从而缩小了属于自己的财富分配份额,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代际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

三、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应关注的问题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必然给我国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何把人口老龄化问题解决好,将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应积极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

(一)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发挥老年人的积极作用

老龄化率的提高,意味着老年人口比重的提高以及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这必然导致社会负担加重。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我国劳动力供给将从无限供给转向有限供给,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加重的同时,也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可以通过适当延长退休年龄,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同时可以通过直接利用老年人力资源,为社会提供服务。例如,可以鼓励低龄、健康老年人开展志愿性或经营性社会养老服务,不但可以减轻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同时还可以为低龄老年人养老时提供更多的经济收入。

(二)建立健全老年社会保障体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不仅是老龄化社会的重要人口问题,同时也是重要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它与社会抚养比直接相关。老年人口退休金、老年人口护理、老年医疗保障、老年人养老方式与场所等问题,都需要社会与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因此,建立健全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密切关系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提高。应针对不同的老年人群,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特别是加强农村贫困人口和城乡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社会养老保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建立起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人口环境,将人口数量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实现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三)逐步建立社会化养老服务支持体系,形成全社会合理的养老格局

在制度与政策措施层面上要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以满足老年人口多方面的生活需要,逐渐实现以居家养老为主、家庭养老和社会机构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格局。通过调整社会机构的养老布局和功能,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支持体系。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养老服务资源不足的问题,因时因地制宜地发展社会养老机构,将养老服务推向社会。

(四)统筹考虑人口老龄化与生育政策,拓展计生部门工作职能

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重的现实,从计生职能的角度要进一步完善生育政策,拓展工作职能,从计生工作原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的三大目标任务,扩展到现在的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综合治理人口问题。有计划地安排进入育龄年龄的独生子女生育两个孩子的间隔问题,起到缓解生育高峰和老龄化的双赢效果。同时,加大对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力度和老年人救助力度,加大对农村老年人的计生奖励和特困老人扶助力度,扩大政策覆盖范围,不仅可以让计生政策的深入人心,而且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起到良好的舆论作用。

(五)统筹考虑城乡人口老龄化问题,适当规划机械人口增长

前文分析已指出,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我国农村面临着比城市更为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但目前我国有关老龄政策的着力点多集中于城镇,城乡老年人在对公共服务的享有上存在较大差异。为此,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对人口的迁移增长进行宏观调控,适当规划和控制城乡迁移人口规模,提高就业水平,促进社会稳定,使改革逐步向纵深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发育更趋完善,城市开放度进一步扩大;使人口在可持续发展环节中能适应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好人口增长、人口再分布、人口流动、人口老龄化的结构调整等人口问题。

总之,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未富先老”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不可能照搬福利国家的模式。人口老龄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动态的。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仍然处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机遇期,必须尽快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老龄政策体系,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社会化养老服务支持体系统,统筹考虑人口老龄化与生育政策,最终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四、结束语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的初期阶段,由于低抚养比、丰富劳动力供给而形成的“人口红利”,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8]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将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快速增加和老年人口比重的快速上升而加速呈现,这些问题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要彻底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避免或缩小老龄化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保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EB/OL].(2011-04-28)[2014-05 -20].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rkpcgb/qgrkpcgb/ 201104/t20110428_30327.html.

[2]王霞.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中国居民消费:理论与实证[D].杭州:浙江大学,2012.

[3]赵惠英.从人口结构演化解析中国人口政策的实际影响[J].西北人口,2011,(2):97-101.

[4]搜狐网.人民日报:缓解人口老化关键在“健康老龄化”[EB/ OL].(2012-10-17)[2014-05-20].http://roll.sohu.com/20121017/n355015595.shtml.

[5]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J].人口研究,2007,(1):1-10.

[6]蔡昉,王美艳.“未富先老”对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挑战[J].宏观经济研究,2006,(6):6-10.

[7]王国辉.人口老龄化与城市化呼唤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发展析[J].中国人口科学,2011,(4):107-110.

[8]王霞.人口年龄结构、经济增长与中国居民消费[J].浙江社会科学,2011,(10):20-24.

责任编辑:贾岩

C924.2

A

1671-3842(2015)02-0066-04

10.3969/j.issn.1671-3842.2015.02.11

2014-05-26

王霞(1978—),女,河北邢台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人口学和社会学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失能老年人家庭照顾者压力及社会支持研究”(13CRK012);济南大学科研基金项目“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X1330);济南大学博士基金项目“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中国居民消费:理论与实证”(B1304)。

猜你喜欢

年龄结构人口老龄化比重
具有年龄结构的麻疹传染病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人口总数变化的比例进入潜伏或染病群体的年龄结构传染病模型及稳定性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具有Markov调制的随机年龄结构种群系统半驯服Euler法的指数稳定性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长江口凤鲚繁殖群体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