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大出血危险因素与护理措施的临床分析
2015-06-09段凤莲
段凤莲
(贵州省瓮安县中医院妇产科 贵州 瓮安 550400)
产后大出血危险因素与护理措施的临床分析
段凤莲
(贵州省瓮安县中医院妇产科 贵州 瓮安 550400)
目的:探讨产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发生产后大出血的74例产妇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在我院分娩未发生产后出血产妇7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后出血危险因素,总结护理措施。结果:研究组产妇的胎儿数≥2、胎盘残留、前置胎盘、绒毛膜羊膜炎、妊娠高血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妊娠合并中重度贫血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护理干预后,74例产后大出血孕妇死亡1例(89.19%),66例成功止血(9.46%),7例行子宫切除(1.35%)。结论:产妇分娩中多种因素可引起产后大出血,临床中需加强护理干预,以最大限度降低产后大出血发生率,改善产妇预后。
产后大出血;危险因素;护理
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不断进步,分娩技术及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产后大出血发生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仍然属于产科一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1]。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大出血,那么其大量血就会在短期内流失,从而引发失血性休克,严重的情况下还会造成患者死亡[2],因此有效分析产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分娩后发生产后大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产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我院分娩发生产后大出血的74例产妇临床资料,所有产妇均产后24h出血量均在500ml以上,均符合《妇产科学》中产后出血的相关诊断标准。年龄在25-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5±6.2)岁。在产妇类型方面,44例产妇为初产妇,30例产妇为经产妇;在分娩方式方面,31例产妇为阴道分娩,43例产妇为剖宫产;在产后出血量方面,21例产妇为500-800ml,40例产妇为801-1200ml,13例产妇>1200ml;在临床症状方面,21例产妇为失血性休克,53例产妇为烦躁不安。将这些产妇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分娩后没有发生产后大出血的75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年龄在26-3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6±6.0)岁。在产妇类型方面,44例产妇为初产妇,31例产妇为经产妇。两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危险因素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和记录,然后给予产后出血产妇有效的护理干预,具体操作为:1)第一时间将静脉通道建立起来,为产妇补充血容量。分别将通道设置在浅表脉通路部位、锁骨下静脉通路部位,使血浆及全血以较快的速度向右室心房输注的现象得到切实有效的保证,促进产妇体内潴留的极大减少。输血时认真检测其基本树脂,有效改善心脏排血功能,一旦有血管痉挛发生,则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有效处理;2)临床护理人员在面对产妇大出血时应慎重保持镇静,耐心安抚产妇,对其出血在不良情绪的影响下加重的现象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避免。待产妇具有稳定的病情后,向产妇详细解释产后大出血的发生机制及注意事项等,从而使产妇在接受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平静的心理;3)产妇康复出院时嘱咐产妇及其家属对子宫复旧及恶露等现象进行继续观察,一旦有异常现象发生,则第一时间来院就诊,从而将严重不良后果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1.3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危险因素比较
研究组产妇的胎儿数≥2、胎盘残留、前置胎盘、绒毛膜羊膜炎、妊娠高血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妊娠合并中重度贫血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危险因素比较(例/%)
2.2 研究组产妇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74例产妇中,66例产妇成功止血,7例产妇子宫切除,1例产妇死亡,分别占总数的89.19%、9.46%、1.35%。
3.讨论
临床中,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后产生的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是产妇在分娩后,24小时内的出血量超过500ml,在临床极为常见[3],其具有较急的发病和较为凶险的病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将会对产妇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4]。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产妇的胎儿数≥2、胎盘残留、前置胎盘、绒毛膜羊膜炎、妊娠高血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妊娠合并中重度贫血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可知产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胎儿数≥2、胎盘残留、前置胎盘、绒毛膜羊膜炎、妊娠高血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妊娠合并中重度贫血。
加强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对产妇的生命安全有重要的意义。根据产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产科临床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并对缩宫素的应用指证进行严格的把握,从而将产妇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5]。同时还应给予产妇有效的护理干预,从而将产妇的死亡率降低到最低限度。产妇的整个分娩期护理与产后出血有较大的联系,所以需要加强产妇分娩前中后三个阶段的护理。(1)产前护理。在产妇临产前进行健康宣教,最大程度的消除产妇对分娩的恐惧、紧张等,进而使得产妇的待产期间、分娩时不会以为情绪、不良心理等因素造成产后出血。医院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管理,提高医院产科护理人员的助产技能以及分娩并发症的处理技能和抢救水平。加强对育龄期女性的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减少流产等造成的宫缩乏力为产后出血的发生留下安全隐患[6]。
(2)产中护理。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严密的观察和监测产妇产程的进展,针对产妇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例如难产、产生延长等。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后,及时的报告医生,制定急救方案。加强产妇的营养护理和休息护理,减少产妇疲劳的产生,针对出现高度的宫缩乏力的产妇,使用一定的镇静剂,但是要注意镇静剂的量,不宜过多[7]。在产妇分娩进入第三产程之后,不能强力的进行子宫按摩,以免对产妇造成损伤。在胎盘娩出之后,要对胎盘的完成性进行检查,如果发现胎盘残留,要及时的进行清宫,并使用宫缩剂,促进产后子宫收缩。不管是哪一种分娩方式,都要对产妇的软产道进行常规的检查,在分娩的过程中,还需要检查软产道是否发生撕裂,如果发生撕裂,要进行及时的缝合,防止产后出血;
(3)产后护理。产后护理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所以在产妇分娩后24小时内,需要加强产妇的护理。对产妇的身体状、生命体征、子宫等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并记录产后出血量。产妇从要分娩后就会出现心理紧张等,所以在产妇的分娩全程,都需要护理人员全程的陪护,使产妇放松。根据产妇的情绪、心理状态,必要时给予一定的镇痛药物。在产妇分娩后,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护理,积极的与产妇进行沟通交流,使产妇保持轻松等心情。如果发现产后出血,产妇的身体状况必然下降,在各种急救措施和设备的使用下,产妇会产生烦躁、紧张、恐惧等情绪,所以加强产后心理护理,让产妇安静下来,放轻松,积极的配合产后出血的抢救;
(4)产后出血抢救。如果产后出现了产后出血,需要给予积极的抢救治疗,让产妇保持平卧位,给予吸氧支持,开设静脉通道,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和出血情况,准确的评估出血量,根据产妇主治医生的医嘱进行血容量的补充,查找出血原因,给予相应的处理,例如子宫收缩乏力,可以实施子宫按摩、给予缩宫素等[8]。针对产后出血无法控制的产妇,需要做子宫切除的准备。为产后出血产妇实施抗生素,预防感染发生。
本研究结果表明,74例产妇中,66例产妇成功止血,7例产妇子宫切除,1例产妇死亡,分别占总数的89.19%、9.46%、1.35%,充分说明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为产妇成功止血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促进产妇子宫切除率及死亡率的极大降低。
综上所述,产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胎儿数≥2、胎盘残留、前置胎盘、绒毛膜羊膜炎、妊娠高血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妊娠合并中重度贫血,临床应给予产妇有效的护理干预,从而将产妇的死亡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1]王丽娟,苏娜.109例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3):127-128.
[2]李江华,史晓娜,霍雪茹等.446例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探讨[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3,15(6):497-499.
[3]杨艳.产后大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2):118-119.
[4]王爱英.产后出血127例观察及护理体会[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4):109-110.
[5]王海霞,王海燕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及护理措施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9):2624-2625.
[6]杜云,王茜,孙红格预防护理干预对减少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3,24(13):2019-2021.
[7]褚志平,刘雅雯,梁升连等.1707例产后出血患者产前高危因素及出血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55-57.
[8]王新惠,黄如兰.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西部医学,2013,25(5):791-793.
R714.46+1
B
1009-6019(2015)09-02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