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5-06-09刑利娟
刑利娟
(洛阳新区人民医院 河南 洛阳 471000)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研究
刑利娟
(洛阳新区人民医院 河南 洛阳 471000)
目的:对两种不一样的采血方法开展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分析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00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按照不同采血方法划成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接受静脉血采集,对照组接受末梢血采集,对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血常规检验相关指标WBC(5.9±1.3)×109/L、RBC(3.9±0.7)×1012/L、Hb(113.1±14.9)g/ L、PLT(225.9±62.6)×109/L及HCT(43.9±20.7)%相比于对照组(6.5±3.7)×109/L、(3.5±0.5)×1012/L、(105.5±18.3)g/L、(206.8±83.2) ×109/L及(31.6±17.9)%数据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血常规检验相关指标MCV(81.6±7.1)fL、MCHC(320.6±31.2)(g/L、MCH(25.9± 5.8)pg相比于对照组(82.1±7.4)fL、(319.4±30.9)(g/L、(26.7±6.1)pg数据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进行血常规检验选取静脉血采血方法能够获取更加客观准确的检验结果,相比末梢血采血方法,静脉血液有着更高的应用价值,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临床应用
血常规检验属于临床常用的一种血液检测、化验方法,经血液检验可对受检人员机体水电解质平衡与否、机体酸碱度以及体温情况等进行展开合理地判定,并且可对受检人员机体重要器官病变、血液病变等展开预警,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现阶段临床进行血常规检验所采用采血方法以静脉血采集、末梢血采集为主。本次研究随机选取我院接收的100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通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初步了解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进行进行血常规检验提供有利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00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本次受检对象,按照不同采血方法划成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范围19~70岁,平均年龄(42.1±11.8)岁;对照组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范围18~71岁,平均年龄(41.9±12.1)岁。两组受检人员性别、年龄以及其他健康指标等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研究对比价值。
1.2 方法
本次研究所使用的仪器和试剂分别包括:日本XS-1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仪器配套稀释液、清洗液以及美国EDTA-K2真空抗凝管。100例受检人员均于清晨9时空腹情况下接受采血,研究组接受静脉血采集,静脉血采集位置选取受检人员肘部静脉处,经对表皮进行无菌消毒后,将EDTA-K2真空抗凝与一次性采血针连接开展采血步骤,采血5ML,血液采集完毕后取稀释液注入真空抗凝管内对血液稀样,缓慢摇匀,防止出血溶血情况;对照组接受末梢血采集,末梢血采集位置选取受检人员食指处,经对表皮进行无菌消毒后,应用一次性采血针进行针刺取血,并置入真空抗凝管。两组受检人员采血稀样满意后,采用XS-1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务必要采血后2h内完成。
1.3 观察指标
两组100例研究人员经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后,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根据医院血常规检验标志物相关规范准则设计调查表,将各项观察指标详细记录于调查表中,通过计算机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内容包括: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等血常规检验相关指标[2]。
1.4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组与对照组受检人员研究所得数据展开针对的编号,并由医务人员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0软件包开展数据统计处理,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计量数据对比应用t值检验,计数数据应用X2值检验,将P<0.05表示数据对比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血常规检验相关指标WBC(5.9±1.3)×109/L、RBC(3.9± 0.7)×1012/L、Hb(113.1±14.9)g/L、PLT(225.9±62.6)×109/L及HCT (43.9±20.7)%相比于对照组(6.5±3.7)×109/L、(3.5±0.5)×1012/ L、(105.5±18.3)g/L、(206.8±83.2)×109/L及(31.6±17.9)%数据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血常规检验相关指标MCV(81.6±7.1)fL、MCHC(320.6±31.2)(g/L、MCH(25.9±5.8)pg相比于对照组(82.1± 7.4)fL、(319.4±30.9)(g/L、(26.7±6.1)pg数据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100例受检人员血常规检验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100例受检人员血常规检验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WBC(×109/L)RBC(×1012/L) Hb(g/L) PLT(×109/L) HCT(%) MCV(fL) MCHC(g/L) MCH(pg)研究组 50 5.9±1.3 3.9±0.7 113.1±14.9 225.9±62.6 43.9±20.7 81.6±7.1 320.6±31.2 25.9±5.8对照组 50 6.5±3.7 3.5±0.5 105.5±18.3 206.8±83.2 31.6±17.9 82.1±7.4 319.4±30.9 26.7±6.1 t值 - 8.92 8.77 19.22 16.57 15.29 1.28 1.54 1.69 P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认为,人体血液主要包括血细胞、血浆及各类细胞因子等,人类机体重要组织器官病变等情况可通过血液各类构成部分异常转变直接表现。临床血常规检验经对受检人员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等血液相关指标展开检验,显现血液中细胞数量、形态转变等状况,为临床相关诊断提供有利依据,是现阶段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检验项目之一[3]。末梢血采集具有采血量低、采血操作便捷的优点,但是存在温度偏低的不足,由于穿刺较深,往往会有组织间液混入的问题发生,使得操作重复性差;而静脉血采集有着血量充分、出血迅速的优点,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能够对血常规检验结果构成干扰的因素较小[4~5]。
总而言之,临床进行血常规检验选取静脉血采血方法能够获取更加客观准确的检验结果,相比末梢血采血方法,静脉血液有着更高的应用价值,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1]高梅,张凌峰,付永航.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价值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4):46-48.
[2]刘小东,崔会欣,焦冠勇,等.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相关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4(16):111-112.
[3]常永超,刘好,刘治平,等.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的结果对照分析[J].洛阳医专学报,2010,18(2):112-113.
[4]张传杰,于白,唐雪梅.谈谈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9):218-219.
[5]刘莉.两种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比较和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5):46-47.
R322.1+2
B
1009-6019(2015)09-00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