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护理中心理认知护理疗法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5-06-09周莉
周莉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精神病医院女病室 湖南 湘西自治州 416700)
抑郁症患者护理中心理认知护理疗法的应用效果观察
周莉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精神病医院女病室 湖南 湘西自治州 416700)
目的:探讨心理认知护理应用在抑郁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88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理认知护理,记录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6.28±3.89)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3.44±3.15)分;对照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51.06±5.21)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7.98± 4.41)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领域评分,心理领域评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认知护理应用在抑郁症患者中可以改善患者应对方式,减轻负性心理压力,提高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抑郁症;心理认知护理;疗效
抑郁症属于目前社会上较为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可发生在不同年龄阶段,多数患者出现了身体疼痛感、胃肠功能紊乱和睡眠障碍,主要表现出了对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心情低落甚至失去了对生活兴趣,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生存质量[1]。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普遍存在着认知功能减退,影像学检查提示抑郁症患者的海马体积减小,而且和抑郁持续的时间长短密切相关[2]。我院对88例抑郁症患者开展了心理认知护理取得了不错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1年10月-2014年10月的88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中关于精神障碍-抑郁发作诊断。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26例,年龄在27-63岁,平均年龄为(41.22 ±3.46)岁;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27例,年龄在22-66岁,平均年龄为(41.73±3.52)岁。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案
对照组:开展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针对医嘱开展用药护理。
观察组:给予患者认知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包括以下方法:由2名专职护士开展心理认知护理,首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要和患者开展沟通交流,评估病情,采取倾听、鼓励、解释等方法鼓励患者战胜疾病;其次在良好的护患关系基础上护士要识别患者负性想法,帮助患者将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与情绪结果罗列,找出当时情景下的想法;第三,分析患者认知曲解,通过具体的事件对患者的想法中存在的曲解认知进行分析,护士通过提问方法让患者重新考察自己想法是否正确,促进患者对负性的想法是否出现变化。第四开展认知的重建,每周开展2次认知重建指导,让患者将造成不愉快情绪的想法和认知写出,每次写完后由护士和患者共同讨论找出积极的想法以及现实的认知将其取代,对两种认知想法进行比较,让患者对照并学习如何改变自身负性的认知观念,连续开展2月。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变化情况。出院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收集数据录入Excel2003,在SPSS22.0中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计数数据以百分率表示,检验方法分别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定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心理变化比较详见表1。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心理变化比较[¯±s]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心理变化比较[¯±s]
注:观察组和对照组焦虑和抑郁状态较治疗前好转,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评分下降同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t=4.8765、5.5568,▲P=0.0000、0.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变化比较详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变化比较[¯±s]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变化比较[¯±s]
注:观察组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t=6.1783、6.3603、4.8471、5.7854,★P=0.0000、0.0000、0.0000、0.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抑郁症属于神经内科常见疾病,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压力增大本病发生率逐年提升,患者出现情绪低落,行为与思维上出现变化,随着病程延长可能出现一系列精神疾病症状,研究显示随着疾病的进展抑郁症患者认知损害的范围逐渐广泛,患者长期、短期的记忆、决策、信息处理以及感觉运动的精确程度均会受到破坏,严重的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4]。抑郁症患者表现出的认知功能障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记忆力明显减退,患者会出现自由联想和再认识困难;二是患者注意力难以集中,不能够持久或者注意力固定在病态的观念以及妄想;三是患者反应时间延迟,行动迟缓,从接收刺激到作出反应时间明显的延长;四是患者出现执行功能的障碍,对行动方案选择、整合认知行为能力以及利用反馈的信息修正既往的行为均出现异常。
我院对患者开展了认知心理干预治疗,认知指的是人类情感与行为的中间媒介,研究发现引起人体在情绪与行为变化并非事件的本身而是不同人群对于事件的理解和解释,认知、情感和表现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联,负性心理变化会造成情感与行为的恶性循环,使得抑郁症患者对于过去、现在和将来表现出的负性认知越来越严重,无端的自责、夸大自身缺点以及坚信自己是失败者等,表现出自身在认知的不符合逻辑和不切实际。认知疗法是通过认知与行为技术改变患者不良认知,起到消除不良情绪与行为心理治疗方法,心理认知疗法通过叩开患者心灵,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积极的配合临床治疗,调动患者优良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心理和社会功能的改善[5]。
综上所述,心理认知护理应用在抑郁症患者中可以改善患者应对方式,减轻负性心理压力,提高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1]陈林芳,王锦芬.抑郁症患者34例的综合性护理干预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3,12(10):959-960.
[2]肖根秀,陈仪,刘晓梅,等.时间护理理论在抑郁症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4):109-110.
[3]肖爱祥,岑慧红,温露月.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2013,19(1):78-80.
[4]贾盒兰,顾桂英,曾德志,等.认知心理护理对率中后抑郁症患者康复的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9);3272-3273.
[5]谢淑娟,李红,黎群,等.门诊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52-54.
R473.74
B
1009-6019(2015)08-02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