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积累对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影响研究

2015-06-09周孝琪

金融经济 2015年16期
关键词:年龄价值能力

齐 花 周孝琪

(西北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7)

技术积累对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影响研究

齐 花 周孝琪

(西北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7)

企业的价值是该企业预期自由现金流量以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贴现率折现的现值,它与企业的财务决策密切相关,体现了企业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以及持续发展能力。扩大到管理学领域,企业价值可定义为企业遵循价值规律,通过以价值为核心的管理,使所有与企业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管理者、普通员工、政府等)均能获得满意回报的能力。显然,企业的价值越高,企业给予其利益相关者回报的能力就越高。因而如何尽可能多的创造出企业价值,是企业管理者要重点考虑的。技术一直与创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对于新技术的创造和旧技术的改进的有效管理可以促进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本文以国内医药企业为样本,提出假设,采用SPASS17.0和Stata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企业年龄与企业市场价值创造具有负相关关系,且两者之间不存在U型关系的结论。

企业市场价值创造;技术积累

1.引言

中国经济中的基本元素——企业家们在思维模式上存在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浮躁、投机取巧以及思维僵化,这些问题造成了中国经济在本质上难以飞跃,也表现在对科技创新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上存在误区。对于《三国》中计谋的推崇和类似的文化已经被固化在我们的头脑中,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也严重阻碍企业价值的创在。联想收购IBM和PC业务上的失败,我们也能看到一些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浮夸之风,这都是源于我们文化长久以来“追求第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指导思想,太过于追逐成果,而缺少真正符合科学规律的、经过市场验证的产品。

数据显示,尽管70%企业中的科研人员学历均为本科以上,但是,我国每十万人的专利产出仍居世界末位。许多企业下大力气宣传和奖励的是那些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储备条件不充分和过程超常规但却获得了成功的项目和个人,实际上,这些项目的完成方式和手段本身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成功率也很低。纵观世界知名高科技公司,均以实证为基础,在管理环节上非常重视,科研项目带来的技术成果都是经过了反复的失败和反复改进才获得的。

举目回望,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很少有高新技术企业能够好过10年的,原因正是这些企业缺少持续的竞争力,而持续竞争力主要是表现在对技术的积累上。有调研数据就显示,时下仍有64.9%的企业重视创新,但只有35.1%的企业重视了技术积累。这意味着半数以上的企业在追求研制成果这一目标上,而忽略了价值创造更高的层次——技术积累这一本质。

2.相关文献回顾

2.1 关于技术积累的研究综述

对技术积累的研究主要发端于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通常认为,技术积累一般指技术或经验的积累,本质上是指知识的积累。在微观经济学领域里,美国学者罗森伯格最先提出了技术积累论,在他之后,彭罗斯对企业内生成长中的知识促进和积累机制作了重要的研究。在技术知识积累的特征方面,纳尔逊和温特在创新演化观点(熊彼特)的基础上,提出影响经济变迁的技术演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这个积累是在原技术基础上的积累,并成为更高积累的基础;帕维特等学者认为,技术知识的积累是互补性的积累,技术积累是一个连续的,非跳跃的过程;彭罗斯认为技术和知识的积累,表现为外部知识内部化,即显性知识转化为隐形知识的过程;野中郁词郎认为企业技术积累包括从隐形到隐形、显性到显性、隐形到显性、显性到隐形内外知识的转化。在技术、知识积累方式方面,20世纪60年代,阿罗最初提出了“干中学”;罗森伯格提出了“用中学”;80年代贝尔从学习的角度提出了“操作中学习、变革中学习、绩效反馈中学习、工作中学习、探索中学习”;Argyris Schen(1998)提出了组织学习1。

国内学者关于技术积累方面的系统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同样主要集中在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傅家骥编著的《技术经济学》(1998)一书中,专门有一章论述技术积累问题,重点探讨了技术积累的内容、方式与途径,技术积累与创新的关系,以及如何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加快企业技术积累的步伐,增强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全面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等问题。许庆瑞、陈劲、魏江等,对与技术积累密切相关的企业技术能力问题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取得了一大批较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赵晓庆和许庆瑞于2006年在《科研管理》杂志上撰文,提出了企业技术能力形成的内外途径交替的螺旋运动模式,即在技术能力演化的每个阶段中,技术能力积累途径都经历了从外部技术源到内部学习的转换过程,这样就构成了技术知识外源与内部技术学习的三次循环2。

2.2 价值创造的文献综述

杨华,冯梓洋(2012)分别基于顾客价值的形成过程和顾客价值的层次分析了房地产价值链的价值创造机理,揭示了房地产价值链的价值创造规律3。林旭东,聂永华(2009)从不同视角研究分拆上市因素:控制权收益、财务方面的考虑、子公司经营业绩的合并能力以及资本市场的进入能力,是公司管理层考虑实施分拆上市时的重要决策依据4。池国华,杨金(2013)通过构建内部控制质量指数(ICQ),并以2011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进行实证检验,探讨了内部控制质量对公司价值创造的影响5。李亚静,朱宏泉,张明善(2006)以竞争激烈的家电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讨论了在竞争激烈的外部市场下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6王涛,陈金亮(2011)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需要基于市场导向来从事经营活动,进而实现价值创造。7冯丽霞,尹慧(2010)从新制度经济学和资源基础理论视角,实证研究了内部资本市场价值创造问题。8彭晓英,岳上植(2013)文章建立了一个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的森林认证的价值驱动模型,用以阐述森林认证的价值创造机理,为森林认证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9。王化成,曾雪云(2012)指出专业化战略对企业价值的重要性,以及内部资金支持机制的有用性与效用边界,对于深入理解企业的价值创造机理,改善和提升我国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10。

3.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

对于初创企业而言,其可以通过某一项创新的产品,从而迅速的占领整个市场,所以,在企业初创期,企业能够创造出较高的市场价值,但是随着该项创新的潜力发挥殆尽,其能够为企业带来的价值逐渐减少,如果企业能够持续创新,随着时间的推进,企业将迎来其下一个峰值。

假设一:对于初创企业而言,企业年龄与市场价值创造能力负相关。

假设二:对于非初创企业而言,企业年龄与市场价值创造能力成U型关系。

3.2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3.2.1 行业选取:本研究选取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

(1)医药制造业是一个存续时间比较长的行业,所以在该行业内存在着各种存续长度的企业,更加利于我们的研究。如果我们选择像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新兴行业,则企业的年龄基本都几十年,则不利于我们的研究。

(2)医药制造业是一个知识驱动型的行业,所以该行业中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往往是其核心竞争力,而技术积累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基础,所以医药制造业对本研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3)当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行业,不是只有医药制造业。选取医药制造业来进行研究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自己的研究兴趣。

3.2.2 企业选择

本文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中(http:// www.csrc.gov.cn)公布的2013年1季度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结果为准,选取其中的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收集了上市公司2009-2013年的面板数据,剔除不能反映公司真实价值的ST公司、删除数据不完整(数据缺失、数据错误等)的样本,最后得到82个研究样本。

3.2.3 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财务指标相关数据来自CCER中国经济金融数据库(一般企业财务数据库;股票价格收益数据库),而企业存续时间数据来自企业官网。

3.3 变量说明

3.3.1 自变量

企业的存续时间越长,企业的技术积累水平就越高。所以本文拟采用企业的年龄(AGE)来替代企业的技术积累的时间维度。

企业的年龄=2013-企业的注册年份+1。

3.3.2 因变量

本研究过程以市场增加值(MVA)来度量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

MVA=企业总市值-所有者权益。

其中企业总市值:是指上市公司在一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总市值。

总市值=B股每日收×B股当日总股数×(当日美元对人民币比价/当日港元对人民币比价)+H股当日收×H股当日总股数×当日港元对人民币比价+A股当日收×(总股本-B股当日总股数-H股当日总股数)

3.3.3 控制变量

我们拟研究技术积累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同时我们还必须考虑其他对企业价值创造产生影响的因素。例如:企业规模、财务风险、现金实力。

企业规模(企业总资产:SIZE):规模经济理论认为:企业的规模越大,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也越大。为了避免企业总资产的方差过大等问题,我们选取“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作为衡量指标。

财务风险(财务杠杆:DFL):企业的财务风险会直接影响其资金的筹集和运营,也会改变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投资决策,所以其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也不可忽略。本文选取“财务杠杆”作为衡量指标。财务杠杆=(净利润+财务费用+所得税费)/(净利润+所得税费)。

现金实力(现金流量比率:CASH):企业资金链的状况对其生存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选取“现金流量比率”作为衡量指标。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今流量净额/流动负债合计。

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ROE):企业处于不断变化的资本市场中,其市场价值的增值通常与其盈利能力有着很大的关联,故本文还选取“净资产收益率”作为研究积累与市场价值创造能力相关性的控制变量。

3.4 模型假定

4.实证分析

本文运用82个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2009-2013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企业技术积累对 MVA的影响。分别采用SPASS17.0和Stata软件分析得到以下统计结果。

4.1 描述性统计

表1 描述性统计结果

由表1可知: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年龄均值为25.56,可见大部分企业都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建立的,最大值同仁堂345,其次佛慈制药为85,可见,这个企业年龄的数据不是很好。

4.2 模型回归分析

面板数据的选择通常有两种形式: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学者经常采用Hausman检验确定应建立随机效应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Hausman检验:模型一和模型二,Hausman检验的结果均有:P值=0.0000,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说明固定效应模型优于随机效应模型。

4.2.1 假设一回归检验结果如下:

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式进行回归,结果如图表2所示:

表2 假设一回归结果

由回归数据结果可得出如下结论:

企业年龄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即在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呈现出企业年龄与企业市场价值创造能力呈负相关关系的现象;在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呈现出现金能力对市场价值创造不存在显著的影响。而其余变量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4.2.2 假设二回归检验结果如下:

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式进行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假设二回归结果

由表3可以看出:企业年龄的平方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即假设二不成立。即没有证据表明企业年龄和市场价值创造能力之间存在U型关系。

5.研究结论

5.1 企业年龄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即在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呈现出企业年龄与企业市场价值创造能力呈负相关关系的现象,即说明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中,统计上显示,年龄较短的公司比年龄较长的公司的市场价值创造要多。这是因为,医药制药业是知识密集型的行业,如果新创企业凭借一项创新,从而占领了一部分市场,起初,由于其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所以该公司能够产生较高的市场创造价值,但是随着该项创新创造价值能力的逐渐减少,该公司的市场价值创造能力也会逐渐下降。

5.2 企业年龄的平方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即假设二不成立。即没有证据表明企业年龄和市场价值创造能力之间存在U型关系。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为:我国企业大部分都成立于80、90年代,其成立时间太短,所以数据只能呈现出U型曲线的左半部分,所以我们得到假设一成立,而假设二不成立的结论。

6.研究的不足

6.1 技术积累水平不仅仅受到企业存续时间的长短,还受到企业吸收能力、外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本研究仅仅通过企业存续时间来度量技术积累水平,这个指标并不能全面的衡量技术积累水平,而将企业吸收能力、外部环境等影响因素,加入研究模型,也是我们进一步的工作。

6.2 市场价值的创造能力,可能还会受到股市行情、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这部分的影响在本研究中没有得到控制。

[1]刘震宇.中国企业技术积累与跨国化[M].上海:华东理工出版社,2005:29—30.

[2]赵晓华,徐庆瑞.技术能力积累途径的螺旋运动过程研究[J].科研管理.2006,27(1):41-46.

[3]杨华,梓洋.房地产价值链的价值刨造机理基于顾客价值的视角[J].现代管理科学.2012(2).

[4]林旭东,聂永华.分拆上市与价值创造——多视角的经济动因分析[J].深圳大学学报.2009(2).

[5]池国华,扬金.高质量内部控制能够改善公司价值创造效果吗?——基于沪市 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3(8).

[6]李亚静,朱宏泉,张明善.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创造——对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18).

[7]王涛,陈金亮.环境不确定条件下市场导向对价值创造的作用研究[J].战略管理.2011.

[8]冯丽霞,尹慧.内部资本市场价值创造影响因素研究[J].商业研究.2010(395).

[9]彭晓英,岳上植.森林认证对企业价值创造的机理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

[10]王化成,曾雪云.专业化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与价值创造效应——基于中国三峡集团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2(12).

猜你喜欢

年龄价值能力
变小的年龄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TOO YOUNG TO LOCK UP?
年龄歧视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算年龄
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