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直置式套管针替代导入鞘法在新生儿PICC置入中的应用

2015-06-09卫晓慧王改琴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病患套管医护人员

白 媛,卫晓慧,王改琴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延安716000)

改良直置式套管针替代导入鞘法在新生儿PICC置入中的应用

白 媛,卫晓慧,王改琴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延安716000)

目的 分析改良直置式套管针替代导入鞘法在新生儿外周静脉植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将10例病患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安全型撕裂式导入鞘置入PICC进行治疗。对5例实验组病患利用20 g直置式PICC和利用导入鞘置入PICC5例新生儿进行对比,将各项医学指标进行全面比较。结果 两组病患的穿刺成功机率以及穿刺时长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换药时间上看,实验组较对照组时间要长(P<0.05)。结论 改良直置式套管针有着经济性,易操作等相关特点,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外周静脉植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改良直置式套管针导入鞘;新生儿

外周静脉植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有着操作简单,治疗效果无副作用等特点,目前已应用于临床治疗之中。但对于新生儿病患来讲,该项技术并不容易被实施。主要原因在于新生儿血管的特殊性,新生儿的血管很难被发现,尤其对肥胖患儿来讲,更是对医护人员的一个考验。如果穿刺不成功,在造成医疗资源浪费的同时,还会给新生儿带来伤害。对此,我院相关医护人员将改良直置式套管针替代导入鞘法在新生儿PICC置入的可行性与安全性进行全面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01~2013-12我院就诊的患儿10例,将10例患儿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与治疗组。其中实验组患儿5例,对照组患儿5例。实验组患儿用20 g的直置式针管置入PICC。实验组男患儿4例,女患儿1例。其中胎龄小于29周患儿2例,29~35周患儿2例,35~37周患儿1例,患儿出生体重500~3500 g,平均体重1654 g。对照组患儿用安全型撕裂式导入鞘,遵循PICC常规置管术进行治疗,其中,男患儿4例,女患儿1例,患儿胎龄小于29周者2例,29~35周患儿2例,35~37周患儿1例,患儿出生体重650~2558 g,平均体重1705 g。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均为早产儿,病患均患有缺血缺氧性脑部疾病,湿肺,肺部透膜疾病,黄疸等等。实验组与对照组病患性别,病情,新生儿血管等相关情况无明显差异,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病患的医用材料均采用由美国BD公司生产的1.9FR型单腔式PICC,对病患使用透明贴,我院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成立了专门的护理小组,小组护士护理技术娴熟,儿科护理经验在5年以上。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安全型撕裂式导入鞘置入PICC进行治疗。治疗重点放在评估病患综合情况,为病患准备相关治疗药物上,为患儿创设安静的医疗环境。在进行具体的治疗术之前,相关医护人员要将治疗用具准备齐全。为病患选择一条适合的静脉进行测量。对患儿的穿刺部位进行严格消毒,对患儿进行穿刺送管,并利用X光对导管进行检查定位。在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治疗的时候,要准备好相关医疗器械,具体器械包括:腰穿包(医用手套,医用巾,规格为10 ml的注射器,和其他消毒用品),20 g的直置式针管,测量用尺,消毒用品,1.9 FR型单腔式PICC穿刺包一个,医用手套,生理盐水,肝素帽。对实验组病患利用20 g的直置式针管对病患置入PICC,对病患进行穿刺之前,要用20 G直置式套管针拔出,利用医用剪刀将外部套管距离尖端约1.5 cm处的位置做剪开处理,再遵循相关步骤,套回针芯。将角度加以适当的调整,直到理想位置。令原本断开的两节外部套管重新相连。对外部套管和针芯的连接情况进行进一步检查。

在对患儿进行穿刺的过程中,如果发生了回血的现象,相关医护人员应该立刻将针角度放低,并将其推入到外部套管0.2~0.5 cm处。把纵横外部套管的尖端置入病患的静脉内部,相关医护人员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还要将针芯和剩余外部套管及时撤出。令暴露在外部的套管全部剪断。在这个时候,医护人员要将事先准备好的PICC穿刺包打开,在对导管进行修剪的时候,要比事先估计的长度多预留2 cm。在确定了导管在病患的上腔或者下腔静脉的时候,要利用指压的方式,将导管做稳定处理。进而将导管移到中间位置为止。在此之后,医护人员要对病患的穿刺点四周的皮肤进行清理,对体外导管和套在外部的套管严格消毒,等待导管无水分残留。最后,医护人员要对病患体外导管进行调整,令外部导管的两端与导管无角度且避开关节处及导管圆盘,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令病患在进行身体活动的时候,不会无意碰到残留在外部的导管。将病患外部的导管最终绕成S形。利用医用透明胶带将残留在外部的导管进行全密封处理。

1.2.2 观察标准 医护人员要将对照组和实验组病患的患儿相关情况进行完全记录,对穿刺时间,换药时间,次数和停留时间进行实时观察。

1.2.3 统计学原理 利用SPSS17.0专业统计学软件包对相关数据进行检验,并对数据进行t检验与相关分析。

2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关数据比较情况详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关情况比较

3 讨论

改良直置式套管针,有着操作简单,取材容易的优点。和其他治疗方式相比,该治疗方式有着经济性的特点,对病情危急,需要立刻做PICC的患儿但肘部血管条件先天发育不良的病患尤为适合。如果医护人员能够对患儿穿刺术成功,打开PICC包的时候,就会节省一部分费用。相关医护人员在进行PICC术遇到污染的时候,不用另外开启PICC穿刺包。另外,该种治疗方式也不会引起败血症的出现。我院利用该种方式治疗新生儿病患,属陕北地区首例。就目前为止,已经成功置入PICC5例。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陕北地区PICC置入的空白。

3.1 改良直置式套管针替代导入鞘的可行性

我院利用的相关医学材料均为美国BD公司生产的套管针。套管针的材料为医用Vialone,Vialone是一种聚氨基钾酸酯材料,Vialone不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例如:蜡,各类催化剂,和其他添加剂等等。Vialone有着遇热软化的特点,该项特点能够有效避免因为切割PICC产生的菱角对新生儿造成的危险,改良直置式套管针,有着操作简单,取材容易的优点。针对新生儿血管细,不易查找的特点,利用该种方式能够迅速找到新生儿血管,并建立静脉通道[1]。该种治疗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败血症的情况出现。另外,该项治疗方式有着经济性的特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病患节省医疗费用,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减缓护士在进行穿刺的时候,造成的心理压力。在相关临床试验中记载,有研究者利用3 FRpicc体外短管,在临床应用近三个月无并发症出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无漏液和感染等现象。

3.2 导入鞘置入法和改良直置式套管的相关比较

(1)由表1中的穿刺时间中可以看出,两组病患在穿刺时间上并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在对特殊处理时间上,安全性撕裂式的特殊处理时间和改良直置式套管针时间大致相同。从总体上来看,并不会增加病患的相关暴露时间以及护士的工作总量。(2)利用PICC治疗病患,要求在对病患进行置管后24 h,医护人员要对患儿进行换药。在此后,每周对病患进行换药[2]。对于对病患进行PICC换药。从实验组的情况来看,在第一次换药的时候,时间比对照组要长。换药时间延长的根本原因在于,在病患置管24 h,病患穿刺点易出现出血的现象,血液凝结在管内。不容易被清理,导致换药时间增加。对于凝血能力差的患儿,相关医护人员在将导管进行截留的时候,应适当将导管的长度进行调节,缩短长度,令其和患儿的穿刺点保持一定的距离。(3)从表1的结果上来看,两组的穿刺成功机率并无明显差异性,且无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该项数据非常直观的说明了利用直置式套管针不会增加穿刺的难度。

3.3 利用改良直置式套管针对患儿进行治疗的注意要点

(1)在对患儿进行送管的时候,医护人员应该将滞留在外部的套管利用有效方式进行固定。对残留在外部的套管长度进行有效控制。杜绝其进入到患儿的血管内部。如果已经进入到了病患血管内部,相关医护人员应该将病患的皮肤剪开,取出导管[4]。(2)将套管内部的血迹进行全面清除,当病患血液粘稠度达到一定标准的时候,应该将残留在外部的套管进行竖起,利用规格为10 mL的针头对准套管向上方进行小心谨慎旋转,不要破坏置管的完整性将套管冲洗干净。(3)留在病患体外的套管长度不可过长,能够确保其能够稳定送入导管即可。相关长度控制在1.5 cm为佳。(4)对患儿进行换药的时候,应该将置管完全退出体内,并进行严格消毒。利用事先准备好的生理盐水,对导管进行反复冲洗,等待消毒部位晾干。(5)将残留在外部的导管移动到与导管圆盘平行的位置,并保持一定的距离。

[1]Pettit J.Assessment of infants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art 1.Detecting the most frequently occurring complications[J].Adv Neonatal Care,2002,2 (06)305-306.

[2]吴旭红,马爱萍,骆小京.直置式套管针替代新生儿PICC导入鞘的方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42.

[3]夏元喜.BD静脉套管针冷藏后更好用[J].当代护士,2006,2(6)111.

[4]董荣芝,张晓丽,张佩.应用留置针修补PICC体外断管[J].护理学杂志,2010,25(9)156-154.

Application of PICC insertion with a modified straight-needle cannula as a replacement for peel-away introducer sheath in neonates

BAIYuan,WEIXiao-hui,WANGGai-qin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an university,Yanan 716000,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PICC) insertion with a modified straight-needle cannula as a replacement for peel-away introducer sheath in neonates.Methods 10 cases of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on average.5 cases

PICC insertion with 20-gauge straight-needle cannula and were trea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while their counterpar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PICC insertion by using introducer sheath.The medical index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puncture success probability and puncture length of two groups have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the time of first dressing change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0.05).Conclusion In PICC insertion,the economical and simple straight-needle cannula can replace peel-away introducer shea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Modified straight-needle cannula; Newborn

白 媛(1982—),女,陕西延安人,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护理师。

K473.72

A

1672-2639(2015)02-0071-03

2014-11-22;责任编辑 徐文梅]

猜你喜欢

病患套管医护人员
大宇弃置井ø244.5mm套管切割打捞作业实践与认识
民用建筑给排水预埋套管施工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塔河油田套管坐挂异常原因及对策分析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高原地区脑囊虫病杀虫治疗期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跟管钻进用套管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