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分析

2015-06-09陆俏群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真菌性氟康唑败血症

陈 均,陈 健,陆俏群

(茂名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东茂名525000)

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分析

陈 均,陈 健,陆俏群

(茂名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东茂名525000)

目的 探讨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指导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选取广东省茂名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1-01~2013-01治疗的42例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治疗过程中感染指标的变化,如血常规的白细胞(WBC)、血小板(PLT)以及C反应蛋白(CRP)等。同时分析G-试验报告。结果 白色念珠菌是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首发症状往往缺乏特异性,常见者包括少吃、少动、少哭、反应差、发热、呼吸暂停等等;所选病例的G-试验都为阳性;感染指标的变化出现在大多数患儿,早期可见血小板减少和CRP升高,经氟康唑治疗后可恢复正常,但白细胞无明显变化。结论 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对有高危因素者须密切观察感染相关症状并及时查感染指标和G-试验,力求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败血症;真菌;新生儿;临床分析

随着新生儿抢救中心在各地的建立和许多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使用,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抢救成功率越来越高,存活患儿的胎龄越来越小,体重越来越低。但由于侵入性操作增加、广谱抗生素的使用、长时间静脉营养等高危因素的存在,同时新生儿免疫功能不成熟,使得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生率呈增长趋势。本研究旨在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广东省茂名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1-01~2013-01治疗的42例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患儿,诊断标准参考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即有真菌感染的相关症状和体征,真菌血培养阳性。其中男33例,女9例;经剖宫产分娩29例,经阴道分娩13例;胎龄28~34周28例,34~36周4例,37~42周10例;出生体重<1 kg 4例,1~1.5 kg 25例,1.5~2.5 kg 10例,>2.5 kg 3例;其母早破水21例,发生羊水胎粪污染14例;出现临床症状日龄为6~24 d。首发症状主要为发热、少吃、少动、少哭、反应差、呼吸暂停、体重不增等等。出现症状前使用深静脉置管24例,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12例,所有患儿都曾应用静脉营养和广谱抗生素。

1.2 血培养资料

真菌血培养为白色念珠菌35例(83.3%),其中33例对氟康唑敏感,全部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敏感。血培养为近平滑念珠菌2例(4.8%),光滑念珠菌2例(4.8%),热带念珠菌4例(9.5%),均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敏感。以上病例报告后立即复查血培养为同一病菌的占75%。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所选病例的G-试验都为阳性。除1例因合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同时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外,其他病例在获得血培养报告后立即停用抗生素,有深静脉置管者立即拔除导管,同时给予抗真菌药物氟康唑(商品名为大扶康),剂量为6~12 mg/kg·d,停药指征为症状消失,连续两次真菌血培养阴性。结果治愈41例,治愈率96%。病情好转要求出院1例。治愈病例的给药时间为15~24 d。

治愈病例中,抗真菌治疗前WBC>15×109/L者21例(50%),最高达23.2×109/L,正常者18例(42.9%),WBC下降者3例(7.1%)。CRP升高者37例(88%),最高的病例达112.6 mg/L,CRP正常者5例(11.9%)。PLT<100×109/L者28例(66.7%),最低8×109/L,PLT正常者14例(33.3%)。氟康唑治疗3天,大部分病例的PLT恢复正常,治疗7天CRP也大部分恢复正常,与治疗前比较两者都有较明显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常规WBC的恢复较晚,治疗前、中、后的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治愈病例的治疗前、中、后感染指标的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病率近年来呈增长趋势,广东某医院的NICU曾爆发流行一次,造成严重影响,促使广大NICU医生对其高度重视[2]。该病和细菌性败血症在临床表现方面相似,往往缺乏特异性症状,早期识别较困难,主要表现有发热、少吃、少动、少哭、反应差、呼吸暂停、体重不增等等。一旦病情进展到严重程度可危及患儿生命。

有报道,早产、低出生体重、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长时间静脉营养等是新生儿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3]。早产儿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都较足月儿差,且出生后并发症多,往往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但抗生素在杀灭病原菌的同时也可破坏机体的正常菌群,并可造成肝、肾、骨髓功能损伤,导致真菌的生长。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则破坏了正常呼吸道的粘膜屏障,使外界和定植在上呼吸道的真菌容易进入下呼吸道造成感染。颈静脉穿刺深静脉置管可解决长期输液和中心静脉压监测的问题,PICC的应用也避免了早产儿长期反复穿刺的痛苦,但真菌尤其是念珠菌可凭借很强的粘附能力在导管表面形成定植,造成机体感染。

目前诊断真菌性败血症的金标准仍然是血培养真菌生长,但该检查耗时较长,往往需要2~3周,且阳性率仅仅约50%[4],不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1,3-β-D葡聚糖存在于真菌细胞壁,当真菌入侵并被机体的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后,1,3-β-D葡聚糖被释放入血,通过检测其血浓度可证实真菌血症,此即G-试验。据研究,该试验对早期诊断真菌性败血症和深部真菌感染的敏感度为90%左右,特异度达100%[5]。本文研究所有病例的G-试验都为阳性,也显示了该检查的诊断价值。

有研究报道[6],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患儿WBC正常者为61.9%,CRP增高和PLT降低者则达90.5%。本文所研究病例WBC升高的占50%,WBC正常者的占42.9%,两者相近;仅7.1%WBC下降。治疗前、中、后WBC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表明WBC升高对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诊断意义不大,其水平变化对疗效判断也无明显价值。而PLT下降者达66.7%,抗真菌治疗3天后PLT恢复正常。PLT治疗前与治疗中、后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示PLT水平与真菌感染密切相关,其下降提示真菌感染,水平回升提示治疗有效。治疗前CRP升高达88%,治愈后降至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样提示CRP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疗效判断方面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多见于早产儿,主要的病原体为白色念珠菌,高危因素主要有早产、低出生体重、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中心静脉置管、长时间静脉营养等等,可伴有CRP升高、PLT减少,而WBC可升高、减少或正常;氟康唑治疗有显著的疗效。该病起病隐匿,无特异临床表现,对具有真菌感染高危因素的患儿,须密切观察有否感染症状,及时复查CRP和血常规,必要时查G-试验,并可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氟康唑。积极的预防措施包括尽量规避各种危险因素,如缩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和静脉营养的时间,加强环境消毒等;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缩短其疗程,避免激素的滥用;保持胃肠功能,尽早开始胃肠喂养。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治疗成功的关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320.

[2]张小兰,朱小瑜,梅家平,等.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爆发流行的控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1):27-30.

[3]唐仕芳,陈龙,赵锦宁,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侵袭性真菌感染易感因素及早期诊断探讨[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9):810-812.

[4]黄志刚,陆文熊,李明发.真菌性败血症的病因及耐药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9):565-566.

[5]张芳,王丹.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疗进展[J].医学综述,2008,14(13):2012.

[6]马晓路,孙伟,刘涛.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感染9例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694-697.

Clinical analysis of neonatal fungal septicemia

CHENJun,CHENJian,LUQiao-qun

(Department of Neonatal,Maoming Municipal Maternity and Infant Health Institute,Maoming 525000,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 of neonatal fungal septicemia in order to guide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Methods 42 cases with neonatal fungal septicemia were treated in NICU from January,2011 to January,2013 and the clinical data collected for retrospective analysis.The infection index were studied,such as WBC,PLT and CRP and the G-Tests also. Result Candida albicans was the main pathogenic bacteria of neonatal fungal septicemia.The presenting symptoms had no specificity,such as lack of eating, movement and crying,poor response,fever,apnea,etc.All G-Tests were positive.The infection index had change in most cases.Reduction of PLT and rise of CRP appeared in prophase,and got back to normal after the treatment of Fluconazole.But the WBC had no apparent change.Conclusion Neonatal fungal septicemia has no specific clinical manifestation.In order to diagnose and treat these patients in early stage,infection symptoms, infection index and G-Test must be concerned.

Septicemia; Fungal; Neonate; Clinical analysis

陈 均(1979—),男,广东茂名人,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新生儿科疾病。

R

A

1672-2639(2015)02-0053-02

2014-12-03;责任编辑 徐文梅]

猜你喜欢

真菌性氟康唑败血症
氟康唑联合克霉唑栓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全方位护理干预应用于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中的分析
探讨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早产儿医院感染败血症早期诊断意义
警惕:全球每五名死亡者中就有一人死于败血症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探讨各型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表现
心理护理和健康护理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临床疗效观察
克霉唑联合氟康唑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观察
肺部真菌性肺炎的临床治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