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生及患者对医患关系认知的对比分析

2015-06-09曹意苒周小燕常剑波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医者医患家属

曹意苒,周小燕,高 堃,王 威,常剑波

(1.延安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教研室;2.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东关分院医务科,陕西延安716000)

医生及患者对医患关系认知的对比分析

曹意苒1,周小燕1,高 堃1,王 威1,常剑波2

(1.延安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教研室;2.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东关分院医务科,陕西延安716000)

目的 分析医患关系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有效改善医患关系提供参考及依据。方法 在陕西省4所三级医院中,随机抽取240名医生和600名患者,分别用自编的不同问卷(医者和患者各24个条目)对其进行医患关系现状认知的调查,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各种调查结果在医者和患者之间有差异(经χ2检验,均为P<0.05),65.1%的医生认为医患关系相对紧张,其主要社会因素为社会出现信任危机(占58.8%),医护人员的因素是医疗风险高(56%)及工作压力大(39%),患者方面的因素为受不良诱惑多,缺乏理性思考(占58.8%);74.1%的患者认为医患关系相对和谐,但看病贵、看病难(占43.8%)、医生水平不高(占41.7%)、医生服务态度不好(占34.7%)仍是影响医患关系的主要因素;71.0%的医生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内医患关系的改善不太乐观,而71.7%的患者对其改善持乐观态度。结论 调查显示,医者和患者在认知的诸多方面差异较大,应通过建立医患沟通渠道,媒体对医患关系客观全面的报道,医疗体制的改革及降低药价等措施,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

医患关系;认知;影响因素

所谓医患关系,是指医方和患方在医疗过程中所形成的人际关系,是医学伦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1]。随着社会的发展,卫生体制的改革,患者法律意识和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医患关系现状发生了新的变化。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困扰医生、影响患者、阻碍现代医学进一步发展的一个社会问题。本研究通过对陕西省四所三级医院医患关系现状及认识的调查,旨在分析医患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医患之间的平等,建立和谐、完善的医患关系,从而为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依据。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市中心医院、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榆林市第一医院四所医院的医生和患者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医生240名,年龄19~60岁,男、女各120名,抽取患者600名,年龄16~72岁,男、女各300名,分别用不同的问卷对其进行医患关系现状认知的调查。

1.2 方法

采用自编医患关系现状认知调查问卷(医者部分)发放给医生,共24个条目,均为封闭式问题,有单选和多选,包括一般情况、现状认知、影响因素、改善医患关系建议等诸多方面,回收问卷238份,回收率99.2%,有效问卷238份,有效率100%;采用自编医患关系现状认知调查问卷(患者部分)发放给患者,共24个条目,包括一般情况、现状认知、影响因素、改善医患关系建议等诸多方面,回收问卷590份,回收率98.3%,有效问卷576份,有效率96.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百分率及构成比描述,采用相应的统计方法进行假设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调查医生238人,其中男士120人,女士118人,年龄19~60岁,涉及的科室有内科76人、外科74人、妇科44人、儿科44人,学历包括初中以下,中专和高中,大专和本科,研究生,其中以大专以上为主,占98.3%;共调查患者及家属576人,其中男士262人,女士314人,学历以中专至本科为主,占71.9%。

2.2 对目前医患关系现状的认识

医生和患者及家属对医患关系的认知中,在认为和谐、比较和谐、比较紧张、紧张4个方面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经χ2检验,均为P<0.01),其中医生认为医患关系和谐的为34.9%(32.4%+2.5%),而患者及家属为74.1%(48.4%+25.7%),医生认为比较紧张及紧张占65.1%(60.1%+5.0%),而病人及其家属占25.9%(22.4%+3.5%)。见表1。

表1 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现状的认识

注:*P<0.01

2.3 对影响医患关系因素的认知

2.3.1 医生对影响医患关系因素的认知 医生认为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社会因素依次为:社会出现信任危机、媒体的负面报道、医疗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医生责任心不强,见图1。医生认为医护人员方面的因素依次为:医疗风险高、工作压力大、社会舆论压力大,见图2。医生认为患者方面的因素依次为:受不良诱惑多,缺乏理性思考、相关知识欠缺,检查治疗依从性差、道德素质低,无事生非、责任心不强,见图3。

图1 医生对影响医患关系因素的认知——社会因素

图2 医生对影响医患关系因素的认知——医护人员方面因素

图3 医生对影响医患关系因素的认知——患者方面因素

2.3.2 患者及家属对影响医患关系因素的认知 本研究从7个方面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了调查,认知率为43.8%~19.4%,其中认为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为看病贵,看病难的患者占43.8%,认为影响因素为媒体舆论的负面报道为19.4%,见表2。

表2 患者及家属对影响医患关系认知的情况

2.4 医患双方对改善医患关系的建议

本研究从7个方面分别对医生和患者及家属对改善当前医患关系的建议进行了调查,医生对7个方面的建议认可率为56.3%~80.7%,从高到低依次为建立医患沟通渠道,媒体客观全面报道,建立一套全面评估医务人员的机制,降低药价,提高病人专业知识,医疗体制改革,医疗技术提高;患者及家属对7个方面建议的认可率为36.1%~63.5%,从高到低依次为降低药价,医疗体制改革,建立医患沟通渠道,建立一套全面评估医务人员的机制,医疗技术提高,媒体的客观全面报道,提高病人专业知识。7个方面的建议在医生和患者及家属之间除了降低药价外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经χ2检验,均为P<0.05),见表3。

表3 医患双方对改善医患关系的建议认可情况

注:*为P<0.05;**为P<0.01

2.5 其他

79.8%的医者认为一些患者及家属不信任医者;53.5%的患者对医生持怀疑态度;34.5%的医者处于自我保护而为开较多检查;患者认为大部分花费被医院,药商及器材供应商赚取的分别占47.6%,37.5%;71.0%的医生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内医患关系的改善不太乐观,而71.7%的患者对其改善持乐观态度。

3 讨论

3.1 医生和患者对医患关系认知的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医者和患者及其家属对现阶段医患关系的认知差异较大,大部分医者认为现阶段医患关系紧张(65.1%),而大部分患者及其家属认为医患关系和谐(74.1%),这和张建华等[2]报道一致,这一现象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深思,认知的不一致会使医生和患者在主观感觉上有距离,将影响到医患关系,也将影响医者在行医中的思维、从医的果断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近年来的医者在行医过程中受到伤害的事件频发,对医者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而致。

3.2 医者对医患关系现状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

本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医者认为现阶段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最主要社会因素是社会出现信任危机。调查中79.8%的医者认为一些患者及家属不信任医者,在提供疾病相关信息时存在部分隐瞒(调查结果中显示53.5%的患者对医生持怀疑态度)。另一方面,随着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和医疗诉讼的增多,尤其在医疗纠纷中实施“举证责任倒置”[3]后,医者为回避医疗风险和医疗诉讼而采取防范性医疗措施。调查中34.5%的医者处于自我保护而开较多检查。在浪费医疗资源的同时,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信任问题成为影响医患关系的主要因素。

本调查显示,医者认为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还有患者受不良诱惑过多,缺乏理性思考(占58.8%);医疗风险高,正规途径解决医疗纠纷难(占55.46%);一些人利用非法手段牟取利益(占67.2%)。就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医疗纠纷在司法实践中,多数均以民事纠纷及医方赔偿处理。医疗事故分级[4]的误用及法制因素,使得少数患者一出现医疗情况就要诉诸法律,要医方拿出证据,否则就索赔[5],法律纰漏成为诱发医患关系紧张的深层次原因。长期以来,我国主要依靠政策管理协调医患关系。直至80年代才开始进行医患关系方面的法制建设,起步较晚。(1)从立法方面看:没有全面规定医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医疗服务质量保障与医疗损害赔偿制度不健全;许多医患关系的重要问题都找不到法律依据,存在无法可依的现象。(2)从守法方面看:我国缺少法治传统,公民的法律观念不强。医患双方都存在不能正确行使法定权利、切实履行法定义务的问题,特别是运用法律实行自我保护的能力低。可见,我国现阶段法律还存在纰漏,还不能为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提供立法、守法上的有力保证[6],国家还需建立各种规范的制度[7-8]。

3.3 患者对医患关系现状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

患者认为影响医患关系的首要因素是看病贵,检查费及药费高。调查中有52.4%的患者认为医者要求患者做的检查大部分是有用的,但有些根本没必要;24.7%的患者认为医生开较多检查的目的是经济效益;患者认为他们大部分花费被医院(占47.6%)、药商及器材供应商(占37.5%)赚取。在目前卫生事业经费三大部分投入(即政府投入,社会投入,个人投入)中,个人投入全国平均占55.0%[9]。因此在老百姓无能力或能力不足以投入医疗的情况下,经济矛盾无疑成为医患关系顽固的不稳定因素。

本调查患者认为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还有是医生水平、服务态度等,这在一些文献中有类似的报道[10-11]。部分医者收取红包,回扣等额外费用(占26.7%)也影响到医患关系。以上三方面分别体现为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缺陷,个性品质问题及医学观的差异。由此可见,医者的自身素质是影响医患关系的重要根源,且未来改善的空间及前景乐观。

3.4 改善医患关系的可行性建议

本调查看出,对改善医患关系的7个建议认可情况,医者认可率较患者高,可以理解为医者对于改善医患关系的心情更为迫切、态度更为积极,而患者相对比较消极。医者认为建立医患沟通渠道及媒体全面报道很重要,而患者认为降低药价更重要。

我们认为通过构建沟通平台,加强医患间沟通,提高医患信任度,向“共同参与型”医患关系模式发展[12],可以化解信任危机;发展科技水平,降低医药价格、加强卫生立法执法,健全纠纷解决机制等均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

虽然如此,可医生对未来改善医患关系并不乐观(占71.0%),而患者对此保持乐观态度(71.7%),这种医患之间认知的差异,也是今后在改善医患关系中,需要重点讨论和关注的问题。

[1]傅兴华,肖水源,唐友云.我国医患关系研究现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4):197-198.

[2]张建华,滕文杰,汤敏,等.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的认知情况的比较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2,33(9):58-59.

[3]肖鹏.试论医患关系紧张的制度原因及对策试[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3):46-47

[4]李国红,宋洪章.关于完善现行《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的设想[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11):21-23.

[5]李正关,冷明祥.医患关系研究进展综述[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3):40-43.

[6]王伟杰.当今中国医患信任危机的成因与出路[J].医学与哲学,2009,30(2):34-38.

[7]罗玲.从管理层面缓解医患紧张关系之浅见[J].青年与社会.2012,02:49-50.

[8]张辉,戴荣寿.建立良好医患关系构建和谐就诊氛围[J].江苏卫生保健,2012,14(5):33.

[9]丘祥兴,孙富川.医学伦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

[10]薛艳秋,钱风华,王子微.医患关系现在及和谐医患关系建立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1):326.

[11]彭锦绣,唐乾利,王粤湘.从医疗服务态度探讨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4:261-262.

[12]宋林子,张建,吴宇彤.医患关系模式对医患关系影响的调查与探讨[J].中国医院,2010,14(1):33-35.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cognition of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in Shaanxi province

CAOYi-ran1,ZHOUXiao-yan1,GAOKun1WANGWei1,CHANGJian-bo2

(1.Medical College of Yanan University,Yanan 716000,China;2.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an University,Yanan 716000,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and its main factors, 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effectively.Methods By random sampling,240 physicians and 600 patients from four 3A-hospitals in Shaanxi province participated in questionnaires using different questionnaires (each has 24 entries) respectively and investigated their cognition of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using the SPSS19.0 software for data analysis.Results The cognition of doctors and patients were difference (by 2 test,bothP<0.05):65.1% of doctors believed that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was relatively tight, the main social reason of which was confidence crisis(accounting for 58.8%),and other social factors were the high risk (56%) and work pressure(39%) for medical workers,and the poor temper and the lack of rational thoughts from the patients (accounting for 58.8%);74.1% of the patients agreed that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was relatively harmonious, but consider the enormous costs for seeing doctors and expensive medical care (43.8%),the poor level of doctors (41.7%)and the bad attitude of physician services (34.7%)as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71.0% of doctors showed negatively attitude on improving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n a short term,in contrast with 71.7% of patients who were optimistic.Conclusions The study showed that many cognitive aspects were different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and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should be improved by establishment of communication channels, the objective and comprehensive comments of physician-patient relationship from the media, the reform of health care system and the decline of drug price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Cognition; Factors

延安市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项目号:2012ks-17

曹意苒(1990—),女,陕西安康人,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通讯作者:周小燕(1967—),女,副教授,医学博士,研究方向:职业与健康,心理与健康。

R-055

A

1672-2639(2015)02-0011-04

2014-11-20;责任编辑 赵菊梅]

猜你喜欢

医者医患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医者仁心 恩德如山
医者仁心,谱写浓浓“山水情”
我是医者
非常医者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