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自主阅读教学的误区
2015-06-08李尊栋
李尊栋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给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广大教师带来了崭新的教学观念,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改革。广大教师也以此为契机,身体力行地在教学中实践着伟大的变革。于是,自主阅读教学走进了我们的课堂,由于它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代表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方向,所以深受广大教师青睐。但在教学行为的具体实施中,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有些教师步入了误区,迷失了方向。不少教师在自主阅读教学中的“创新”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肤浅和浮躁,若不引起重视,语文教学将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下面,笔者结合课例谈一谈在“自主阅读”教学中出现的几种误区。
[误区一]形式上的“自主”阅读
镜头1:《黄山奇松》教学片段
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1:黄山在哪里?
生2:黄山有哪些美丽的风景?
(师点头继续期待下面的学生)
生3:黄山有多高,上面有云吗?
师:还有吗?再看看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有点着急了)
生4:黄山松为什么被称为“奇松”?
师:问得好(如释重负)。黄山松为什么被称为“奇松”呢?它们“奇”在哪里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山去看一看。
……
这位教师教学设计的初衷是想让学生提出教学内容,进而以学定教,以展现教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自主阅读权的教学理念。不知何时,这样的导入方式在自主阅读课堂中流行开了,几乎成了一种固定模式,有位教师在教学《但愿人长久》的公开课时,导入时也提出了类似的问题:
镜头2:《但愿人长久》教学片段
师: 看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
生1:苏轼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词的?他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2:书上写的那几句词该怎样理解?
生3:这首词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大家真会思考,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请大家自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好吗?
……
与前一个教师的导入相比,本教学片段中这位教师的引入倒是很顺当,因为几位学生想知道的与教师的教案预设完全一致,可见学生和老师配合得很默契。但这难免让听课老师感叹:真的是巧合吗?如果说上面那位老师的导入给人做作的感觉的话,那么这位教师的导入给人的感觉就有点作假、作秀了,不管是做作还是作假,这样的教学导入方式真的体现了 “自主阅读”的教学理念吗?表面上是学生自己提出了学习内容,实质上还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还是老师说了算。既然如此,何必还要走形式让学生提出学习内容呢?这与装腔作势、弄虚作假有什么区别?第一位教师以黄山松的“奇”导入,第二位教师以苏轼的几句词导入是不是更直接、更简洁、更真实呢?
这种由学生提出学习内容的“自主”阅读教学,学生真的自主了吗?是否自主不能以问题是否由学生提出为标准,只能看学生参与语文学习实践即听说读写活动是否充分到位。
[误区二]绝对化的“自主”阅读
镜头1: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三袋麦子》教学片段
师:小猪、小牛、小猴对一袋麦子的处理方法不同,结果也就不同。你最欣赏谁的做法?为什么?
生:我最欣赏小牛的做法,因为小牛很节俭,很会过日子,生活有打算。
师:勤俭节约是美德。
生1:我最欣赏小猪的做法,贪吃是小猪的天性,它很会享受生活。
生2:我最欣赏小猴的做法,因为小猴聪明能干,把自己种的麦子送给土地爷爷,它具有感恩的心。
师: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这样的美德。
生:我也最欣赏小猴的做法,不过,如果我是小猴,我会把半袋麦子种下,留下半袋自己吃,这样就两全其美了。
师:你比小猴更聪明!
……
镜头2:《狐假虎威》教学片段
师:学习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想法?
生:老虎虽然厉害,但它不动脑筋,所以上当了。我们做事前要动脑想一想,不要像老虎一样。
师:很会思考,看来你是个爱思考的同学。
生:狐狸很聪明,我们遇到危险时,也要像狐狸学习。
师:嗯,请坐(未作评价)。
生:狐狸虽然打不过老虎,但是它用智慧战胜了老虎,狐狸很勇敢。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虽然《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但是尊重并不等于纵容。有些老师为了体现其“自主”阅读教学的先进理念,体现对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不论学生发言时说了什么,都不敢轻易否定,生怕被扣上不“自主”的帽子,更有甚者不加辨析地肯定、鼓励,甚至高度赞扬。其实,由于学生生活经历、认知水平、语言表达的局限,对问题的认识往往是模糊的,对情感的体验是不深入的,是需要教师给予补充、加以引导、帮助纠正的。第一位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小猴做法的可贵之处,最起码教师应该明确表示自己的立场,给学生一种正确的倾向性的影响。《狐假虎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并没有本事,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后,教师总结或评价时应该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价值取向。而上面教学片段中在学生对狐狸产生了赞扬、学习的倾向时,教师却未置可否,对学生的认知没有加以指导、牵引,没有把他们的观点引入正道。这样的“自主”阅读教学,我们教育学生学做真人的首要教学目标怎能实现?这两位教师的教学中都把学生的“自主”阅读绝对化了,这样绝对化的“自主”阅读教学对学生成长和发展是不利的。
课文是作者心血的结晶,它承载着人类几千年文化遗产的精髓。在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时,不要忘了文本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应该撷取文化精髓,使学生相应地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要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坦然地面对学生,给他们予正确的感染和熏陶,平等地与学生交流。
[误区三]自由式的“自主”阅读
镜头:一位教师教学《明天,我们毕业》时的大致环节
1.自主读课文《明天,我们毕业》。
2.学生小组交流读后的感受。
3.再次自主阅读课文,然后选择:(1)想象毕业时分别的情境并与同学合作表演。(2)喜欢画画的把毕业时分别的情景画出来。(3)喜欢音乐的可以用歌曲表达自己的感受。
4.课后以《今天,我们毕业》为题写一篇作文。
这堂课,的确热热闹闹,有可取之处,但令人疑惑的是学生上完一节课后,关于课文的知、能收获甚少。学习课文成了联欢活动,或者说只不过是走马观花式的游戏一场。这种课虚化了语言文字的情景与涵咏,放弃了语言文字的感情和积累,只在形式上追求花样,把语文课上成了不伦不类的自由活动课。
从以上几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实施的自主阅读教学课堂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误区。我们只有透彻解读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准确把握“自主阅读”的内涵,我们的课程改革才能少走弯路,我们的自主阅读教学才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们的课堂才能避免误入歧途,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