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提质 助推课改
2015-06-08杜坚民
杜坚民
课堂教学改革一直备受重视,学校无不希望通过课改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近年来,善耕实验小学校也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学习、研究,从单纯的关注课堂形式开始实验,到如今从更深层次的课堂背后的文化着力,一路践行,一路思考。
一、以生为本,打造“品质课堂”
课改的目标最终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以生为本,我们不断摸索着,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如何保证善耕理想中的“品质课堂”呢?
2013年3月,我校为全校2000余名学生打造“书包减负”计划,无偿为一、二年级的770多名同学配发了“牛牛书袋”,针织面料,两根简易的抽带,书袋本身的分量可以忽略不计,而学生只需带语、数、英三科的课本上学放学。小小的书袋一千克不到,拎在手里很轻松。不背书包上学,个个学生都乐开了花。为配合书包减负,学校在每一间教室都为每位学生准备了一个精致的“私人书橱”,每名学生都独立拥有一格。打开书橱,里面放有各科目课本、教辅书、水杯等,书橱里的这些东西都是从学生书包里“解放”出来的。低年级的学生只将当天复习要用的相关书本装进“牛牛书袋”带回家,而中高年级的同学,也只要有选择性地将需要的学习材料和作业放进书包即可。
减负从减轻书包开始,这一举措受到了学校学生与家长的热烈欢迎,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要切切实实地为学生着想,为学生“减负”,更需要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为此,学校组织教师在学校论坛上连续开展了多次话题讨论,均是围绕“如何给学生减负”这一中心。如何减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打造出高效“品质课堂”?老师们各抒己见,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从作业设计等方面谈了很多减负的方法。而针对老师在“减负”方面存在的困惑、矛盾,学校还巧妙组织教师进行辩论赛,通过彼此间唇枪舌剑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来激发出“减负”的金点子火花;组织教师进行“增效”评优课展示,将自己的好方法通过公开课的形式在学校中呈现推广;进行“翻转课堂”的“微课程”实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入最新的教学理念和设备,“品质课堂”步步生成。
第一步,滋养备课智慧。对于老师来说,平时很多时间都花在了手写备课上,劳心劳力,相对而言,电子备课省时、高效,便于交流、共享,更有利于课题研究和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因此,我校逐步试行电子备课新模式,集体备课和个体备课相结合:以教研组为单位,在教研组长的组织下,按教学内容分类进行集体研讨,分析教材教法,确立教学目标,拟定教学过程,然后由一名教师作为主备人,细化教学过程。其他教师则需要在主备人备课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学情和自己的理解,在批注板块中对教案进行修改或补充,并且在批注或教学反思中分析设计意图,记录教学效果,实现二次备课。改革备课方式成为打造“品质课堂”的第一步,教师们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深入钻研,精心设计,以求达到理想中“学导结合,张弛有度,宽松愉悦的自主高效课堂”。全员参与,集思广益,这样的备课是开放式的、论坛式的、互动式的,更是共享式的。
第二步,植根课堂常态。“品质课堂”重在课堂的高效有力,为了让老师们更多地吸取和总结经验,学校人人都要参加教研课的展示与观摩,每月集中一次举行教研活动,并特聘教育专家讲评和开设讲座。除了教导处组织的大型教研活动以外,每个年级的教研组每周也有固定一次的小型教研活动。而学校里的中老年教师往往富有教学经验,工作比较认真,教学方式基本定型。但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他们不应成为被忽视的人群,他们也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一支重要的生力军。一般教师都有上教研课的任务,而对于一些年长的且即将退休的教师,学校则进行推门听课,以了解情况。为表尊重,隔天下班前或当天一早通知教师,由行政领导前往听课。对于一些新教师,也会进行推门听课或走课,检查他们的教学落实情况。教改之初,问题较多,加上心急,存在课堂老师与学生争讲现象,为确保放手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除了日常听课外,分管领导、教研组长也会经常跟踪听课,分工巡视,快速反馈课堂上的问题,及时研讨、解决,促进常态课的教学水平提高。而作为名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书记、校长更会亲自为这些班级的学生上课,给老师做示范。
第三步,彰显个性指导。作为城乡结合部的一所学校,的确深陷生源差的窘境,不少班级的学困生、特殊生特别多。我们采取学困生承包制,由任课教师负责学困生的课外辅导,并进行跟踪记录。由于教师跟班制度的实施,教师的责任心大大增强,补差的效果比以往有所提高。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倡教师通过分层布置作业、免做作业等方法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外拓展和提升。
第四步,提升质量监控。取消期中调研,加强阶段反馈。我校近一年半没有进行过期中调研,在不提前通知,不增加老师和学生的复习负担的前提下,每个月教导处会组织对某些年级进行突击的质量调研,有时候是一个单元的,有时候是一个阶段的。通过调研,及时掌握了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校会在学期中和学期末的时候,召开表彰大会,奖励先进。对每个年级教学质量特别优秀的班级任课教师授予“质量领先奖”,对于班级名次上升明显的任课教师授予“质量进步奖”,并颁发奖金以资鼓励。这样做是让老师们知道无论是教怎样的班,只要认真工作,只要课堂有“品质”,都是值得鼓励的。
二、以师为根,滋养“成长沃土”
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水平、个人素养无不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建立一支健康向上、团结协作、能力超群的数学教师队伍成为我们的重点工程。
1.调整教师岗位
实行跟班制度,用五六年时间让老师们尤其是青年教师任教年级逐步形成大循环,这对于提升学校教师整体教学水平至关重要。这样做有利于教师对小学学科知识体系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能用发展的眼光,给学生一些知识的拓展和延伸。除此之外,学校也在每年暑期争取输入一些新鲜血液,使得学校教师队伍能保持活力。
2.建立导师制度
学校给任教三年内的新教师配备了教学经验丰富、师德修养高的老师做师傅。通过师徒结对,手把手教会新教师班级管理、教学的方法,使这些新教师能快速成长起来。
我们还将五年教龄内的教师组成学习小组,特聘专家导师进行业务指导,所以又称导师组。导师组活动也和学校的教研活动主题基本保持一致,有计划、定时开展。内容以教材分析和磨课为主。每次活动分管领导全程参与,其他空课的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共同学习,分享研究成果。
3.苦练基本内功
学校有计划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师基本功培训,有电子白板、微课程技术、说课、PPT制作、辩论、解题能力、三字练习等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培训,加强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学技能,争取全面发展。
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业务学习,鼓励教师走出去,多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拓宽视野,丰富内涵。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业务竞赛,借助比赛契机,帮助青年教师磨课,在磨课的过程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学习教学的技巧,提升科研的能力,提高业务竞争能力。
4.加强校际交流
2013年,我校和敬文实验小学在区教育局牵头下成立敬善集团,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优质资源。集团拥有多名学科特级教师、名教师以及市区学科带头人,在办学理念上两所学校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在质量管理方面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做法。自成立集团以来,两校密切联系,先后联合举办教研活动、联手进行质量调研,共同聘请专家开设讲座等。本学期,我校顾欢老师和敬文实小的沈洁老师互换学校进行交流,为推动两校数学学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以乐为伴,构建“幸福校园”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学校和老师实现教育理想最主要的途径,更需要价值引领。任何教学改革,最终都是学校文化的梳理、传承、重建,都是学校师生价值观的碰撞、内化、重塑。
2013年5月14日,善耕“耦耕小农场”揭牌开园,这是学校继开展“书包减负”后的又一减负举措,旨在素质教育和减负的环境下,以亲近自然的方式丰富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为学生提供校本教材的实践基地。一期农场面积近300平方米,里面整齐地种植着近20种不同的农作物,每列农作物前面还有标志牌,上面写明农作物的名称。学校精心安排课表,每周组织各班学生到农场进行劳动、体验,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给植物锄草、浇水、施肥、采摘果实,参与农场的日常管理,体验劳动的快乐。学生都争着到小农场采集,以期获得新鲜的素材和丰富的自然知识。课内外的延伸衔接,提高了学生全方位的素养,如此生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兴趣盎然。
2014年,在世界读书日来临前,学校二楼的“乐童趣”和三楼的“品经典”专题图书共享阅读空间正式开放了。通往阅读空间的楼梯上陈列着《三字经》《弟子规》《古今贤文》等经典名篇,来到阅读空间,可以见到四面的墙上都布置了简短的阅读小故事和作家、作品简介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共享空间的图书都摆放在学生随手可取之处。作为学校现有图书馆的补充,图书共享阅读空间全天候开放,这让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发展,从而涌现出一批热爱文学的学生。他们充分利用“减负”后的大量课余时间,每天把阅读当作滋养的源泉,汲取知识的甘霖,并善于从生活的点滴中发掘素材,化为笔下一个个灵动的文字,文学修养在兴趣中激情飞扬。
学校不但重视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也十分注重数学思维的训练开发。我校自从2012年成为江苏省珠心算试点学校后,便在一、二年级进行了珠心算的试点。教学实验中发现,学生学习珠心算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注意力、空间想象力、记忆力以及手脑并用的能力,对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也特别有帮助,而且学生非常喜欢珠心算,同时对我国传统的算盘也有了很大的兴趣。于是校园“珠算馆”应运而生,这间面积120平方米、可同时供30名学生珠算练习的教室按照传统风格、融合珠算艺术元素设计装修,为学生营造出古色古香的珠算学习环境。学校还邀请了珠算老教师教授学生珠算指法口诀,让他们更快融入传统数学文化的熏陶之中。
同时,为了拓展学生的阅读知识面,学校相继推出了《莳植树艺》《耦耕集》《善耕善算》三本文化校本阅读教材。《莳植树艺》为学校2013年年鉴,回顾整理了13年全年学校发生的大事记、荣誉、活动等内容,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学校13年来的成长足迹;《耦耕集》作为学校“耦耕小农场”的辅助文化校本教材,当中汇聚了丰富的农业知识,可以让我们的学生边在活动基地劳作,边发现问题,然后到教材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带着学到的新知识再次走进小农场,从学到思再到动手实践,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体验,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生动的现场学习,可谓是寓教于乐。《善耕善算》为珠算特色校本教材,它从珠算的起源、算盘的认识、珠算常用术语、口诀执法等方面对珠算知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学生在“珠算馆”中玩珠算,打算盘,玩中学,学中玩,从而学习珠算,开发智力。
要说学生最喜欢的另一处地方,那就是学校的“信鸽屋”。学校将信鸽带进校园,利用“信鸽屋”实践基地,在校内进行信鸽知识与信鸽精神的宣传,通过宣传在学生中招募信鸽志愿者服务人员,成立“善耕信鸽协会”,记录信鸽成长训练过程,编写《信鸽日志》,并组织学生加入苏州市信鸽协会,让自己亲手喂养的小信鸽参与“竞翔”活动,通过亲身观察体验,体会信鸽“坚定唯一的信念,不畏各种困难,凭借自身的顽强和坚韧,不惜付出一切回到家园”的宝贵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每当学校开展活动时,远足郊游时,学生最期盼的也是将自己喂养的信鸽放飞蓝天,展翅翱翔。学生们在体验欣喜的同时,培养了爱心,更积累了实践的一手资料,获得激励与启示。
“减负”后,善耕的学生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学校尤其重视并科学合理地安排着学生的课余活动,“寄托祝福,放飞希望”——新年纸飞机大赛、怀抱梦想的泡泡秀,“阅读,让善耕更美丽”——文学少年评选,“放飞童年梦想”——社团汇报展演,“家在苏州”——公益摄影比作品评比,“寻找最美的声音”——学校美文诵读比赛……学生们可以尽情在学校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学业负担减轻了,但是学习内容增多了,学习视野扩大了,学习效率提高了,综合素养提升了。学生们学得轻松,更学得有趣。
在一阶段的摸索中,我们发现,要让课改“给力”,就应集全校之力系统打造。通过各种活动、培训,让全校老师的教学思想得到蜕变,师生束缚的心灵得到解放,熔铸成共同的信念:幸福教,快乐学,减负高效,助推课改,成就学生,成就老师,成就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