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教材文本,提高语用能力

2015-06-08徐淑艳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课文文本

徐淑艳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课程,它一方面承载着优秀丰富的文化内容,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另一方面,它也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结合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特征,立足教学实践,语文阅读教学自然就成为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材依据教学目标和学习规律收录课文数百篇,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优质多元的阅读素材。笔者认为,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就必须充分利用教材文本,从语言内容、表达形式和素材积累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发现语文魅力,从而提升他们的语用能力。

一、紧扣文本内容,把握思想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我认为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最基本的一步就是要让学生深入到课文文本中去,紧扣文本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在产生心灵共鸣的基础上,将语文阅读学习的收获内化为自身人文素质的养分。落实到具体教学过程,教师就需要从文本与内涵两个方面综合考虑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做到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深层含义。

就文本层面来说,小学语文教材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内容的时候可以把某篇文章放在该单元的总主题中去理解,做到融会贯通,方能事半功倍。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西部”为主题,收录了《草原》《丝绸之路》《白杨》和《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四篇文章围绕共同的主题分别展示了西部的风光民俗、历史文化和发展建设等,线索清晰,体系完整。根据这一整体脉络,教师再具体开展每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便更容易抓住文章的主旨。至于对文章内涵的理解,教师则可以采用联系背景、创设情境、结合现实等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以上述课文《丝绸之路》为例,在进入文本阅读之前,我先请几名曾经去过甘肃、新疆等地旅游的学生向其他同学讲述自己的旅行见闻,一来锻炼了这几位学生的表达能力,二来也激发了其他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又如,在进行六年级上册“走进鲁迅”单元的教学时,考虑到学生对鲁迅先生并不十分熟悉,所以我安排学生课前预习鲁迅的生平介绍,了解鲁迅所处的时代环境,然后再正式进入《少年闰土》等课文的阅读学习就显得容易许多了。

二、关注表达方式,挖掘语言魅力

除了上面说到的文本理解能力和情感把握能力之外,学生的语用能力还包含了对语言文字的审美鉴赏能力。对语文教师来说,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促使他们热爱汉语、热爱祖国灿烂文化乃是其使命之一。当然,汉语的魅力并不是自然显现的,而是借助一定的表现方式才得以突显的。所以,要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审美鉴赏力,就有必要关注文本的表达方式,透过文章的字里行间,挖掘语言的深层魅力。

由于小学生尚不具备成熟的语言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结合教学经验,我认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至少要做到三点:第一,要帮助学生掌握欣赏和运用语言表达方式的基本技能。例如,在进行《山中访友》一课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有足够的语用练习时间,我便以课文第四段中的排比句型“你好,……你好,……”为范本,让学生发挥想象,同样以第二人称问候的形式来续写句子,从而使他们既体会到文章语言的表达特点,又进行了有效的仿句练习。第二,要带领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到难、由粗到细地进行文本阅读,切实理解文章的语言表达技巧。例如,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时,我就指点学生关注文章修辞上的特点,深入分析排比句和排比段在文章中的表达技巧,最终取得了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第三,则是要指导学生懂得“活学活用”,只有将所学的语言表达方式运用于交际实践中,才能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语言的魅力,也才能真正达到借助阅读来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目的。以《地震中的父与子》这课为例,以突显人文性为主的教案设计往往从“了不起的父与子”展开,从父亲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来引导学生体会父爱的执着,突出父亲拯救孩子信念的坚定。而我在以强调语言的习得和运用为主的教案设计中,更多关注到的是要学生领会在特定的大地震的环境之中,父亲的三次问话“你是不是来帮助我”是极其符合当时特殊场合下的语言,父亲挖掘38小时之后外貌的描写,也是符合人物身份与当时的特定环境的,那么在想象阿曼达被埋压在废墟底下的言行之时,学生就会自然地结合这个特殊的背景场合,学会迁移运用,准确而又贴切地写出符合阿曼达身份及当时情况的语言与神态,这样的设计才是真正体现了课堂教学以语用为重,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实效。

三、注重素材积累,扩展阅读视野

相比于其他学科,语文课程的学习更注重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言的规律。”相应的,通过文本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也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懂得从教材文本出发,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素材,进而拓展其阅读视野,使其在更广泛的领域中进行语用能力的学习与实践。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积累课内阅读材料中的语用素材,这主要包括好词好句和典型故事两方面的内容。仍以“走进鲁迅”单元为例,一方面,在学生阅读课文时,我要求他们勾画出文中的好词好句,必要时将经典句子记录下来作为日后习作的素材;另一方面,从教材文本出发,我又推荐学生阅读了鲁迅先生的《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文章,在扩展学生阅读视野的同时也使他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从教材文本出发,进行课外阅读和写作实践,从而实现语文学习的升华,真正提高他们的语用能力。例如,在阅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钓鱼的启示》等文章后,学生对课文结尾产生了很多的联想,于是我抓住这一教学契机,引导他们对文章进行补写或者改写,从而使他们获得了更多的语用练习机会,实现了从阅读理解到写话创作的升华。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充分合理地利用课内文本,在阅读教学中扎实有效地进行语用练习,既要让学生准确理解文本,也要让学生习得过硬的语用本领。总而言之,就是要让每一篇课文都发挥其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作用,使学生在每一篇课文的学习中都能够学有所得,得有所用。?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课文文本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