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
2015-06-08杨旭
杨旭
摘要:
通过SWOT的分析方法,分析高等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以此来发现目前高校在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以期望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SWOT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8016102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中央办公厅也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其中提到:“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因此,对高等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十分重要。
1高等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分析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规范了大学生的基本行为规范
二十四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它继承了中华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了世界文明的璀璨成果,在结合中国实际国情的基础上,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国家、社会提出了价值追求,特别是对个人提出了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准绳。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国家对每一个公民提出的要求,这种要求保障了全体公民的思想沿着实现中国梦的目标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不断前进。大学生作为社会公民的一员,是实现中国梦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更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道德底线,不仅仅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加强个人思想道德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本土,符合国民精神需求
价值观的产生,是限定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没有价值观可以脱离本土文化传承而孤立存在,只有根治于民族土壤,这种价值观才能在精神领域、物质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向心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在历史沉淀的土壤下生长起来的,它更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更符合广达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当然,时代变动的脚步从来不停歇,与时俱进才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出路。面对新时代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取借鉴了世界优秀文明的成果,结合民族特征,内化为我国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特点的独特的核心价值观。公民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群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还无声浸润着每一名中华儿女的心灵,离开了这片土壤,便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失去了灵魂。
1.3思想政治理论课依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各级领导对这一阵地历来非常重视。从目前来看,这片阵地的功能不但没有衰减,反而在现今历史条件下,其作用变得愈发重要。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各院校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将最新的精神向学生做了系统的传达和教育,这对学生直观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高等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劣势分析
2.1校园文化建设良莠不齐
文化,润物细无声。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思想政治教育于无声处。一般来说,具有正能量的校园文化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引导和促进作用,反之,则会误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可是随着校园规模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捉襟见肘。高等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宣传,不应该停留在板报等传统宣传形式,丰富的教育方式,多样的教育方法,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甚至于可以互动的教育形式,应该在校园普及。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当中,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
2.2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仍需加强
学生上学阶段,忙于学习,缺少社会实践,对社会的认识不全面,不客观。进入大学阶段学习,余暇时间较多,可以走进社会,开展实践。但是,依靠个人开展实践的过程并不可控,甚至会造成学生对社会理解的偏差,所以,有组织性的开展社会实践很有必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在学生参观学习中安排理论和实践的相关教育,通过实践,形成认知,通过理论,加强理解,运用理论,指导未来教育实践。目前高校鉴于教学规模、实践条件等客观因素的现实条件,开展活动的系统性和教育性还不够,实践教育活动仍需加强。
2.3宣传渠道要更加多样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涌现出更多的交流和沟通方式,这也将信息的传递的速度和范围无限扩大了。高等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满足学生对信息获取渠道的需求,深入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掌握其精神诉求,找到合适的方式,直击学生意识领域存在的问题,结合问题和学生实际,有针对性的贴近个人,贴近生活,贴近需求,以人为本的开展教育工作。特别是要找准着力点,通过小事小情,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注和理解。
3高等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遇分析
3.1科技发展带来了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
通过各类传播媒介,特别是终端系统,人们获取信息更加快捷、方便,群体和个人也可以在终端系统共享信息资源,形成了巨大的信息资源库,这一变化,为高等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辟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相关的教育信息,这也避免了交流中出现的不对称问题。
3.2高校工作方式和方法趋于多样化
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种,有些是被动的方式,有些是主动的方式,不同的获取信息的方式有着其独特的效果。一般来说,高校对于学生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主动教育,而学生则是被动的被教育,学生对于这样的教育方式产生一些抵触。迫于这样的情况,高校加强了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教学探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多样化教学方法的使用,大幅度的提升着学生感官获得信息的效率和态度,学生喜闻乐见,从被动的被教育变成主动的接受教育。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也应该充分调动学生接受信息的感官系统,通过多元化的方式,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4高等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挑战分析
4.1外部多元价值观的巨大冲击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一些别有用心的敌对势力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进行了渗透,特别是一些外来价值观已经在高等院校展开了多方位的渗透。国内外敌对势力所推销的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观”等等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的大学生不免上当受骗。这样的背景,对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阶了极大的挑战,这种价值观的斗争,是直接关乎是否能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重要斗争,无硝烟的战争,已经打响。
4.2社会不良风气对学校造成影响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过程中,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虽然这些问题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段必然出现的,敌对势力却利用这些矛盾,将问题扩大化,比如诚信缺失、自私自利、腐败舞弊等等问题,这对学生的基础认知产生了一定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这些问题格格不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问题,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要求自己的行为,是一个高校教育过程中特别要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
4.3传统文化的缺失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文明的瑰宝,传统文化的智慧需要后人不断继承和发扬。但是,大学生的头脑中对传统文化的精华变得模糊,不能理解传统文化,自然不会深入了解传统的美德,这对于学生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较大的影响。有的敌对势力利用学生思想的模糊,断章取义,制造矛盾,攻击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致性,增加学生认知的难度,歪曲学生认知的方向。
5高等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分析
5.1变异求同,做好宣传
思路上,高校应迎潮流而动,主动出击,发现自身不足,取长补短,努力改进之。宣传工作上,围绕学生所需,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拓宽宣传途径,丰富宣传手段,细化宣传内容小、准、稳,宣传效果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5.2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在生活中教育
高等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还需要于“无声”处加强教育,特别是生活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同一事物会形成不同的认识,接受的方式和方法也不尽相同,需要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于生活,通过提升校园正能量、正文化,润物无声,同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问题,以德感人、以理服人、以爱化人。
5.3打造社会实践的教育体系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教学大纲,定期、定点、定量进行社会实践,确保教育的连续性、系统性,在注重活动社会效应的同时,更加注意做好宣传工作,特别是学生的教育反馈工作。
5.4做好传统文化教育的现代解读
传统文化附带有时代特征,需要进行再提炼、再解读,特别是在古为今用的同时,挖掘两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注重家国的教育,紧紧联系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家庭、国家三者的最新辩证关系进行深入解读、深入宣传、深入教育,在宣扬传统同时,富于传统新的时代精神,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