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学校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2015-06-08王忠良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8期
关键词:校企技能职业

王忠良

摘要: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作为一种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职业学校重视人才培养、企业参与学校建设,校企双方共同发展的重要方式。只有把校企合作变成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共同需要和内在动力,再加上强有力的法律和制度保障,校企合作才可能持久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课程改革;校企集团;思考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8009603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一种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在职业教育中被广泛推广采用,并且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校企相互融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限制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对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如何才能健康持久地发展下去的问题,基于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思考,下面逐一分析。

1校企合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仍处于被动局面。一方面是学校自身的原因。由于校企合作在我国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大多职业学校多年来一直是脱离企业自顾自的培养学生,对企业需求了解不够,培养目标达不到企业要求,造成多数毕业生须在企业先进行一段时期的岗前培训才能上岗的现象。同时职业学校“双师型”师资力量还较薄弱,教师的科研生产和技术研发能力不足,为企业提供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的能力有限,缺乏吸引企业的能力。再一个方面是企业的认识不够,一些企业总是狭隘的认为企业的主要任务是搞好生产和经营,培养人才是学校天经地义的份内事,企业没有义务和责任。再加上当前劳动力市场依然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企业自身可以以较低成本就可以解决劳动力、技能人才和技术、信息方面的问题,没有必要花较大成本与职业学校合作解决,结果导致企业积极性不高,处于被动和消极状态,即使合作也是“公益支持”和“功利性投资”,没有实质性的合作。

(2)政府的鼓励和约束不够,缺乏相应的政策制度。

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本质上是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校企合作是教育与经济合作的具体形式,校企合作制度就是教育与经济相结合的一种具体而特定的合作形态。校企合作培养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实际上也同时在创建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市场,这种人力资源市场有企业、学校、学生三方构成。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制度是否科学、合理,或者教育体制改革是否成功,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这种教育制度下,学校毕业生是否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与一些教育和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相比较,我国目前对校企合作方面的政策支持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还没有营造出良好的校企合作的政策和制度氛围。国家对校企合作指导力度不够,缺乏使校企双方都主动参与、都受益的制度政策,也缺乏对校企合作质量效果检验监控的具体措施,导致校企合作既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

(3)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

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一些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而大量企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学校又没有培养出来。在教学方式上,学校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环节,学生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不够。在师资方面,专业教师下厂实践经验少,学生专业技能及动手实际操作能力不强,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在办学方式上还停留在传统的学历教育上,为企业和社会开展较大规模培训的职业学校还很少。职业教育的综合管理能力亟待加强,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流失率较高,部分学生中途辍学,学生总体素质比较差,就业意识不强,理论基础薄弱,实训不认真,不求上进,不受企业欢迎。

2成立校企集团使校企双方互利共赢

办好校企集团,把校企合作不断引向深入。2009年9月,我校与省内交通行业3家大企业共同组建职业教育集团,这也是我省首家校企合作集团。集团成立运作以来引起各级领导及社会的广泛重视和肯定。几年来,在上级的领导和关怀下,职教集团各方坚持不懈地工作,校企结合更加紧密和卓有成效,成为我省交通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为交通行业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坚持集团活动的正常活动,做到制度化、经常化。

依照集团章程,坚持组织年会、互访、技能竞赛、信息交流及各种形式的培训等活动,特别是每年一度的年会和技能竞赛都以省人社厅的名义举办,学校承办,使其具有政府推动的色彩,加大了对企业影响。使企业对集团更有信心也更加重视,校企联合体的意识不断增强与深化。同时通过这些经常性的活动,进一步增进了校企双方对校企合作的认知,加深了感情,推进了合作。比如,每次年会上学校都与一些企业签订新的合作协议,合作的范围和深度都不断增加。

(2)学校优先为集团企业培养人才。

一种是“冠名班”的形式,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学校按照企业需求组织教学,进行“订单培养”。为保证教学质量,学校还在全省率先聘请了一批技术能手、首席技师来校授课。这种形式深受企业欢迎,一些企业还在“冠名班”设立了奖学金。再一种形式是短期培训,企业来学校进行培训,学校克服各种困难,提供最好的场所和服务,安排最好的教师教学,尽量让企业满意。有些企业急需用人,需要学生提前离校,学校就调整教学计划,加班加点完成教学任务,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尽量满足企业需求。很多企业也认真履行章程,把学校作为合作的首选,用人优先考虑学校,培训依托学校进行,校企关系更加紧密。

(3)积极发挥学校技能统筹服务作用,承担行业技能大赛。

以职教集团为依托,全省交通技能大赛从2010年开始学校已连续成承办了3次,并已形成制度,成为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职工技能提升的重要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有效地激发了企业职工学习提高技能的积极性,不断激励广大职工学技术、钻业务,岗位成才,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在行业的知名度,收到很好社会效益。

(4)积极进行专业共建。

2009年学校在上级领导的指导帮助下,对学生的培养方向进行修订,投入400多万元按照企业的要求对实训条件进行改进和完善。同时积极寻求省内外大型企业以资金或设备投入的方式,强化专业建设,取得一些进展。其中宝马公司投入一台宝马车,帮助加强汽修专业建设,并为冠名班学生提供奖学金。最近,又有几家大型企业表示了在我校投资建设生产线的意向。这些使我校实现了“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

(5)建好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开展广泛校企合作。

目前我校人才培养基地形成了两个层次,一是行业人才培养基地,主要有省、市人事部门所属机关事业单位汽车驾驶、汽车维修专业培训。二是企业人才培养基地,我校的综合培训部门,每年为各企业培养了大批汽车维修技师。

3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学生技能水平

2014年国务院在京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上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要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此次会议,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这种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校始终坚持并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成才”的办学理念,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学校的核心工作,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实用型、技能型、复合型的人才是我校一贯坚持的办学方向。

(1)教学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根据多年的办学经验和我校学生的实际特点,学校实施人才“多元化”培养。其核心内容是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同学们可以依据个人意愿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向,结合本人的志向采取不同的培养模式。对于学习基础较好有升学意愿的同学,新《规划》为学生打通了贯通的上升通道,打破人才成长“天花板”,国家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同学可进入升学班有机会升入本科学习。对于就业的同学,学校针对企业用人的实际需求进行技能强化训练,使同学们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上岗后能够受到企业的欢迎。

(2)教学方法学做一体,实施“理实一体”教学模式。

强调在“做中教,做中学”,将发动机、底盘、电气等专业主干课全部安排在工位上课,同学们边听、边看、边做尽早进入工作角色。同时,根据中职学生特点调整实施性教学计划,加大专业课的课时量,重视多媒体及教学仿真辅助软件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室内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强化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的能力,学校组织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技能竞赛,通过这些竞赛,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专业水平、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开展学生技能提升项目,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

通过开展学生下企业实习,半工半读,技能大比武等工程,锻炼了学生实践工作能力。校企合作为学校建设发展注入了活力,使学校质量、规模效益得到协调发展。近三年学校增加了600多万元教学设施,学校基本建设初步完成,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学校多次在全省、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奖,涌现了一批“技术大王”、“实践能手”、“职业院校先进标兵”等优秀学生,许多毕业生已成为企业的技术和管理骨干,一些学生给企业带来了显著效益,毕业生供不应求。

4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1)加大政府对校企合作的引导、推动、监管和激励作用。

对校企合作重要性的认识,关键是政府的宣传引导和推动。一是要切实加强对校企合作重要意义的宣传,使企业、学校都能够从经济发展关系的层面正确认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到校企合作是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必要要求,也是最终实现校企双赢的重要途径。

(2)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

校企合作不仅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也是技术与经济的合作,应该有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和推动。政府要出面为学校和企业牵线搭桥,为学校“引凤下蛋”,将企业引入学校,使企业和学校形成产学合作体。建立相应激励机制。要为校企合作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激励企业来学校进行投入和建设,并对校企合作突出的企业人员和学校教师进行表彰等。

(3)建立专门的指导机构。

成立校企集团或者专业顾问委员会等,由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人员组成,建立相关制度章程,定期召开会议,研究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实训场所建设规划和专业教学计划等,及时沟通信息,从而有效地指导校企合作工作。

(4)建立灵活的合作方式。

一是将企业建在学校。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学校较先进的实训设备,把一些生产任务交到学校完成。同时企业还可以利用学校丰富的人力资源,将生产车间、生产线建在学校,减低生产成本。二是将学校建在企业。企业既想提升职工技能又不想影响生产进度时,学校可以课堂设在企业,安排教师到企业利用工余时间给职工授课。三是学校吸引企业投资办学。以股份制的形式吸引企业融资共建专业,形成一种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李铁.职业教育专业系统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M].沈阳:沈阳出版社,2012.

[2]程振响,季春梅.特色学校创建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校企技能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