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促进城镇化发展对策研究

2015-06-08古广东谭庆国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8期
关键词:城镇化职业院校技能

古广东 谭庆国

摘要: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推动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职业教育在城镇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促进城镇规模扩大和提高城镇人口素质的功能,基于此,从职业教育促进城镇化的作用入手,详细分析了我国职业教育服务城镇化所暴露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职业教育;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8004003

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传统农业活动逐渐被现代工业和服务业所替代,农村人口逐渐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便是城镇化。它具有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功能,同时也是推动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不高、能力不足以及技能偏低等现状,这就导致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的城镇化质量不高,也影响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持续稳定推进。如何改善城镇化质量不高这一现状,重要途径之一是发挥职业教育在劳动力转移方面的积极作用,以此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的质量。

1职业教育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机理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序列的一部分,它能够培养受教育者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包括各类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教育。相较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兼具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的应用型劳动者,能够满足社会的客观需要,能够有效的提升社会生产力。然而伴随着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城镇化急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由此看出职业教育能够促进城镇化质量水平的提高。职业教育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机理如图1所示。

1.1职业教育为城镇化培养技能人才

城镇化的长足发展直接导致城镇人口比重越来越大,如此逐渐增大的城镇人口基数必然带来对通信、教育、娱乐、医疗服务等行业的需求,进而

创造了大量相关就业岗位,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积极作用,通过技能培训将大量涌入城镇的原农村人口培养为符合上述岗位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储备充裕的人力资源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质量保障。

1.2职业教育促进就业状况的改善和产业结构优化

通过调查研究,职业教育不仅有助于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升,还能够延长劳动者进入就业市场的时间,在经济不景气就业岗位不足的时候,职业教育作为一个临时“存储器”,为将来的经济复苏储备大量专业的技能型人才。

此外,查阅产业结构的相关数据,国民经济中劳动力逐渐从第一产业向对劳动者个人素质要求更高的代表现代经济部门的第二、三产业转移,通过统计发现,第二、三产业的劳动人员的综合素质明显高于第一产业的农业劳动者,因此,通过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既能够满足现代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优化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

1.3职业教育促进农民市民化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认为,城乡之间预期的收入差异是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决定性因素,然而有过职业教育经历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无疑增加了这种预期,他们将会成为一股转移到城镇的积极力量。

对于没有职业教育经历的普通农村劳动者(如农民工)向城市的转移缺乏持续性与稳定性。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农业活动中产生的剩余劳动力将会越来越多,他们为了获得更为丰厚的收入报酬涌入城市工作,一旦出现经济衰退等导致就业岗位锐减的时候,就会出现大量农村入城劳动力向农村回流的现象,这将不利于我国城镇化建设的稳定和持续推进。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倡导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和先进文化理念,革除以往陈旧观念和不适应城市生活的陋习,提升他们择业、就业、创业的能力,使之能够尽快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这有利于我国城镇化的稳定长足发展。

2我国职业教育服务于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城镇化是历史进程中的产物。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止到2013年年底,在中国大陆13亿6千万总人口中,城镇常住人口为7亿3千万人,城镇人口除以总人口得到城镇化率为53.7%,环比上涨1.1%。国家统计年鉴查阅的每年我国城镇化率和所有职业学校每年毕业生人数,根据2005年至2013年的数据做我国城镇化率对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的一元回归分析得出:全国所有职业学校每年毕业生人数增加10万人,我国城镇化率就会增加0.3个百分点。

在优生优育政策的带动之下,我国人口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不断改善。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农村人口不断进入城市,城镇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然而我国现阶段教育服务于城镇化也暴露出人才、产业以及城镇化水平不均等现象。

2.1我国职业教育输送的人才地域分布不均,不利于城镇化整体推进

我国城镇化区域发展有很大的差距,中西部的城镇化水平明显滞后于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

以上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2013年的部分相关统计数据,首先从人口分布来看,一般而言,人口越多的地区其中职院校的数量应该较多,然而从图表看出并非如此,人口最多的浙江省所拥有的中职院校数量并不是最多的,其单位人口的中职院校率却是最低的。其次,从各省人均GDP和其相应的城镇化率来看,二者呈正相关关系。以上数据显示,中职院校的数量分布与当地人口数量不匹配,中职院校的数量分布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地区的城镇化率,总体而言,中职院校分布较多经济水平较发达的东部沿海省市城镇化率较高,中职院校分布较少的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则较低。

2.2我国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城镇化所需产业发展不适应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我国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不能满足当前城镇化的需要。首先表现为专业设置趋同,国内大多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上过度模仿同类学校或是大学专业,不考虑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盲目争办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这就导致不同类型学校开设的专业大体一致,很难培养出适应不同岗位需求的学生。其次,表现为专业布局结构与产业结构适应性不强,职业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与经管类、文化类等专业相比,以理工类为主的职业专业更强调操作技能,第三产业专业设置偏多,而第二产业专业设置相对偏少,造成了我国技能型人才的供给不能满足产业结构的需要。

2.3我国职业教育对农民工的培训机会少

伴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数亿计的农民工涌向城市,据调查发现,有超过80%的新生代农民工冀希望获得职业技能的培训以实现多元化就业。然而,针对这一领域现存的培训机构屈指可数,政府主导下的针对农民工的培训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使得农民工获得职业培训的机会少之甚少。

2.4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从职业院校教师背景经历来看,很大一部分教师来源于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他们虽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却缺乏在企业或生产一线的工作经验,几乎也没有接受过职业技术方面的培训,由于理论与实践脱节,他们几乎无法胜任技能操作的教学活动。还有一小部分是聘请在相关行业具有一定资历的技术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此类教师虽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但是他们不仅要处理琐事的工作事务,还要应付更为繁杂的社交活动,因而发挥在教学中的时间精力非常有限,并且流动性很大。我国的职业教育院校缺乏一批兼具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2.5我国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难度大

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还停留在浅层次的互助阶段,在这种合作关系中职业院校占有绝对的优势,无论是课程内容的设置还是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均停留在学校主导下的培养计划里,并没有很好的贴近企业对学生所需技能的迫切需要。合作企业的责任与利益不明确,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要教会学生具体操作技能,为学生提供免费的设备和实习场所,然而优秀学生一旦学会了所需技能便会选择离开企业,企业承担了培养成本却得不到优秀人才,企业利益受损,再加上学校担心权利会被弱化因而不愿意放弃主动权,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提升校企合作的质量。

3提出职业教育促进城镇化发展对策

基于我国职业教育服务于城镇化发展现状中的不足,试图从职业教育促进城镇化发展的途径中探索一些对策。

3.1加大政府对职业教育支持力度

政府应当加大投入在职业教育中的经费预算,尤其合理规划区域投入,将重点偏向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提高中西部每年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权重,兴办职业学校,扩大招生规模,为职业教育薄弱区域培养更多的合格技能型人才。

3.2优化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整合院校资源

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应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重点结合所在地支柱产业,选择自身定位,发展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专业,剔除那些华而不实的专业,为驻地城镇化发展输送优质技能型人才。在职教师资建设上,多聘请在相应领域专家型人才到学校兼职任教,通过提高待遇尽量延长其服务于教学的时间,此外,将学校的专职教师定期送到企业一线进行职业化实践培训,打造一支理论教学水平过硬、技能实践能力较强的“双师型”职业教师队伍。在院校合作上,加强职业院校之间的合作,整合相互资源,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3.3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推进城镇化的发展

针对目前校企合作层次不高的现状,政府应当倡导校企深度合作,探索校企利益共享的稳定合作机制。建议采取“订单式”的培养方式,即企业根据自身发展规划向职业院校订购一批产品(即学生),并规定产品质量(即学生毕业时所达到的理论和技能水平),划定一个合格水平,对合格的毕业生按照适当高于其他企业同类岗位的薪资福利照单全收,同时跟学生约定必须在企业的服务年限,在这种培养模式中职业院校承担着保证毕业生质量的责任。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企业员工与职校教师的交流,企业需委派一批骨干精英去帮助学校培养学生,教师也需到企业进行技能培训。

3.4扩大职业教育招生比例

调整国民教育结构,扩大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比例,针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过度扩张的现状,每年有超过600万大学毕业生,其中有部分毕业生由于缺乏技能面临就业难或是对找到的工作不满意等问题,国家应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吸引更多优秀学生选择接受职业教育,如此以来既可以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为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技能人才,此举可谓一举两得。

3.5加大对农业技术知识的授课

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民将改变身份成为市民,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员将会锐减,传统的农业活动方式也随之改变,农场式的农业生产方式将会出现,城市近郊的规模化养殖如雨后春笋,现代科学技术将会更频繁的运用于耕种、养殖等农业活动。职业教育院校应该加大对农业技术知识方面的培训来适应城镇化进程中的农业活动。

伴随着城镇化发展的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促进城镇化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现阶段,我国的职业教育还处于低端水平,办学条件较差,生源知识水平较低严重制约了其发展。基于每年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而技能人才供给严重不足的现状,国家应从战略上调整教育结构,扩大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投资,吸引高水平的优质生源,实现职业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让职业教育更好的服务城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伟民.职业教育服务城镇化建设的方式思考[J].科教导刊,2013.

[2]高鸿.城镇化进程下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3.

[3]应中赋.对城镇化下劳动力职业教育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1.

[4]丛玉燕.农村职业教育要适应城镇化的发展需要[J].经济师,2006.

[5]沈霞,王德清.剖析重庆市城镇化发展中的职业教育[J].职教论坛,2007.

猜你喜欢

城镇化职业院校技能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秣马厉兵强技能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