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防护剂对放疗靶区剂量的影响*
2015-06-07谢辉李庆
谢 辉 李 庆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放疗科,湖南 郴州 423000)
辐射防护剂对放疗靶区剂量的影响*
谢 辉 李 庆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放疗科,湖南 郴州 423000)
目的 通过测量辐射防护剂放射治疗靶区的剂量,建立肿瘤细胞放疗靶区的剂量分布模型。方法 选取2012年-2013年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放疗区域涂一层皮肤防护剂软膏,1~2 mm厚,覆盖整个放疗区域并超出2 cm,并轻按摩,每天2次或3次。从放疗开始坚持用药至放疗结束,测量不同角度时射野内离等中心点100 cm处的剂量。测量有无辐射防护剂时放疗靶区的剂量分布,比较有无辐射防护剂时的放疗靶区的剂量分布差别。再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放射治疗时放疗病人涂抹的辐射防护剂对放疗靶区剂量几乎没有影响。结论 辐射防护剂的使用对人体安全无副作用,其有效时间可达9 h。
辐射防护剂;放疗;靶区剂量;影响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不断上升,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仪器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放射治疗已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放射治疗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对提高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命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放射线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了正常细胞, 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 ,有文献报告因放疗所致皮肤损伤而被迫中断治疗的发生率为51.8%,这不但给患者带来痛苦,也严重影响放射治疗计划的顺利实施, 降低疗效和肿瘤的局控率。为保证治疗的连续性和减少放射性皮炎的发生,临床上给病人涂抹各种防护剂防止皮肤损伤[1]。本研究观察辐射防护剂对放疗靶区剂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2012年-2013年放疗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2岁~64岁,平均44.3岁;其中鼻咽癌12例,肺癌8例,乳腺癌10例,皮肤癌2例;照射量为60~70 Gy。
1.2 方法 在放疗区域涂一层皮肤防护剂软膏,1~2 mm厚,覆盖整个放疗区域并超出2 cm,并轻按摩,每天2次或3次。从放疗开始坚持用药至放疗结束,测量不同角度时射野内离等中心点100 cm处的剂量。测量有无辐射防护剂时放疗靶区的剂量分布,比较有无辐射防护剂时的放疗靶区的剂量分布差别。再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应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 结 果
第一组,单一机架下测量数据的差别,如表1。第二组,在多重机架下测量数据的差别,试验时为了操作方便都是0、120、240度角,120跳也是每个角度分30跳,如表2。每组测量的条件都是相同的。没有皮肤剂模体中一点的剂量与有皮肤剂模体中一点的剂量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意义。
表1 机架0度角时各项数据
表2 机架多重角度时各项数据
从表1及表2可以看到各项数据的差别,最大相差不足2%。按照IAEA剂量要求相差2%均是可以的。差别的来源有可能是摆位误差,机器出束的稳定性及床板的衰减等。通过本次试验可以知道,放射治疗时放疗病人涂抹的辐射保护剂对放疗靶区剂量几乎没有影响,是可以用药的。
3 讨 论
细胞受照射后不经分裂,在几小时内就开始死亡,称间期死亡,又称即刻死亡。体内发生间期死亡的细胞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分裂或分裂能力有限的细胞,如淋巴细胞和胸腺细胞,受几百mGy照射后即发生死亡;另一类是不分裂和可逆性分裂的细胞,如成熟神经细胞、肌细胞和肝、肾细胞等,需要照射几十至几百Gy才发生死亡。细胞间期死亡发生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峰值后,再增加照射剂量,死亡率也不再增加。间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细胞核结构的破坏。其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胸腺细胞和淋巴细胞上,结果概括如下:①细胞核结构的破坏。照射后迅速出现DNA双链断裂、DNA蛋白质交联、核酸和蛋白质水解酶活化、可溶性染色质生成、组蛋白外逸等,最终导致核固缩;②细胞膜损伤。膜损伤引起K+、Na+、Ca2+等的平衡失调,蛋白质和核酸前体外逸,溶酶体膜的破坏引起大量水解酶的释放,DNA-膜复合物的破坏使DNA复制停止;③能量供应障碍。淋巴细胞的能量供应系统存在着明显的弱点,线粒体少,氧化磷酸化和核磷酸化系统极易被射线抑制。这几方面原因的综合,导致细胞间期死亡。
沈瑜等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以肺的放射损伤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各种实验研究。证实所用的中药复方可降低照射所致肺内表面活性物质和前胶原(pmcollagen)含量上升的早期改变,在照射期间同时用药,可使上述指标达到接近正常水平。因照射引起的肺内各种不正常的病理改变,也明显减少。尤其用药组大鼠肺的有些改变可和未受过照射的同类正常肺相似。临床实践证实,该方对受照射病人,在出现截瘫前的各种中枢神经损伤表现都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或治疗作用。治疗效果与用药前神经损伤症状出现时间的长短和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在出现早期症状后开始治疗的时间愈早效果愈好。最佳效果能达到病人在接受一定时间治疗后完全缓解,经长期观察后确认为治愈的程度。关键在于所表现的症状类型和严重程度以及能否坚持服用相当时间的药物。本组资料显示,辐射防护剂的使用对人体安全无副作用,其有效时间可达约9小时。这为进一步寻找低毒高效的辐射防护剂,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于辐射防护剂对放疗靶区剂量的影响,从各方面试验及统计上观察基本对放疗靶区没有影响,但是在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上还是很不足的,值得进一步开展研究。
[1] 师勤莹,张锦.心血管介入诊疗中术者站立区域辐射剂量的测量与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4,15(1):139-141.
[2] 黄满球,张乙慧,钟智平,等.医疗辐射危害与防护的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5(2):264-265.
[3] 王恺,刘超,刘永学.辐射防护剂的研究进展[J].癌变·畸变·突变,2014,31(2):157-160.
[4] 王文龙,苗丽丽,詹轶群,等.新型脂肽类辐射防护剂H6101对小鼠骨髓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J].生物技术通讯,2013,23(6):773-777.
谢辉(1981—),男,中级职称,本科,主要从事放射物理学工作。
R730.5
B
1004-7115(2015)03-0326-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5.03.036
2014-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