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沉渣镜检法和干化学法在尿液检测中的应用

2015-06-06霍美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尿常规

霍美珍

【摘要】

目的:观察尿沉渣镜检和尿常规干化学法检测在尿常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尿常规检测的500例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尿沉渣镜检和尿常规干化学法进行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尿液RBC、WBC、PRO检测结果。结果:500例待检人群经干化学分析法及尿沉渣镜检法检测后,尿液中RBC、WBC、PRO等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法在尿液检测中存在一定差异,但两种方法相互补充,不能彼此取代,且两种方法相互结合,可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度。

【关键词】尿沉渣镜检;干化学法;尿常规

【中图分类号】R446.1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0-0148-02

近年来随着尿常规干化学法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检验,尿液的相关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尿常规干化学法主要是采用试纸和相关仪器对尿液的成分进行快速检验,其操作简单且能够有效提高检验的速度[1]。但是此方法也有很大的缺陷,其在实现临床尿液快速检测的同时,其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及尿蛋白等检测结果相对于传统尿沉渣镜检,在假阳性和假阴性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差异,进而会影响到临床诊断。为进一步探究采用尿沉渣镜检和尿常规干化学法检测在尿常规中的应用价值。笔者选取500例进行尿常规检测的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先后采用尿沉渣镜检和尿常规进行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收的500例进行尿常规检测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先后采用尿沉渣镜检和尿常规进行检测。其中男性292例,女性208例,年龄6~87岁,平均年龄(46.8±3.8)岁,女性患者均为非月经期。

1.2方法对所有进行尿常规检测人群分别先后采用尿沉渣镜检和尿常规进行检测。尿液干化学法采用尿干化学分析仪(型号:URIT-500B,桂林),沉渣镜检法采用OLympus显微镜(型号:CX21FS1,日本)和台式低速离心机(型号:TDZ4-WS,长沙)。尿液干化学法:医务人员嘱咐患者留取中段尿液20ml,将其中的10ml尿液倒入专用试管中,并且放入试条,浸泡2s后取出,将该试纸多余的尿液采用滤纸吸除。将试纸置于尿液分析仪中,严格按照仪器的相关步骤进行操作,最终读取结果。沉渣镜检法:取患者剩下的10ml尿液置于医用离心机中离心,设置离心转速为1500r/min,离心时间为5min,离心完成后,弃掉上清,取0.2ml沉渣液,之后将沉渣液混均匀,涂抹在玻片上,然后置于Olympus显微镜进行观察,在高倍镜下观察时,取其中20个高倍视野的均值做报告。

对两种检查方法的尿常规检测红细胞(RBC)阳性情况、白细胞(WBC)阳性情况及化学尿蛋白(PRO)情况进行统计和对比。

1.3疗效判定[2]干化学法阳性标准:WBC>15/μL,RBC>15/μL,阳性为:+/-、+、++、+++;阴性为:-。镜检结果正常参考范围:RBC:0~3个/HP,WBC:0~5个/HP,阴性为细胞数<正常参考值,阳性为细胞数≥正常参考值。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P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法检验RBC阳性情况对比500例待检人群经干化学分析法检验尿液中RBC阳性率高于经过尿沉渣镜检尿液中RBC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经干化学法及尿沉渣法检验RBC阳性情况

对比分析表[例(%),n=500]

方法RBCRBC阳性总计

++++++

干化学法54(10.8)47(9.4)56(11.2)157(31.4)*

尿沉渣镜检16(3.2)30(6.00)42(8.4)88(17.6)

注:与尿沉渣镜检比较,*P<0.05。

2.2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法检验WBC阳性情况对比500例待检人群经干化学分析法检验尿液中WBC阳性率高于经过尿沉渣镜检尿液中WBC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经干化学法及尿沉渣法检验WBC阳性情况

对比分析表[例(%),n=500]

方法WBCWBC阳性总计

++++++

干化学法57(11.4)15(3.0)16(3.2)88(17.6)*

尿沉渣镜检35(7.0)13(2.6)14(2.8)62(12.4)

注:与尿沉渣镜检比较,*P<0.05。

2.3 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法检验PRO阳性情况对比500例待检人群经干化学分析法检验尿液中PRO阳性率高于经过尿沉渣镜检尿液中PRO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经干化学法及尿沉渣法检验PRO阳性情况对比分析表[例(%),n=500]

方法PROPRO阳性总计

++++++

干化学法46(9.2)29(5.8)16(3.2)91(18.2)*

尿沉渣镜检29(5.8)19(3.8)12(2.4)60(12.0)

注:与尿沉渣镜检比较,*P<0.05。

3讨论

尿液分析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实验室检测项目,其主要运用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以及治疗效果观察。目前的医疗检验技术,对于常规尿液检测中是以干化学分析和显微镜检查的使用最为普遍。干化学法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出报告快;但此法在检测时对于红细胞、白细胞的原理和显微镜沉渣镜的原理不同,因此不能够直接得到有形成分的报告结果,并且如果单纯采用干化学法的影响因素有很多。而显微镜检查虽然相对麻烦,但因其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仍然是现代尿液分析中较好的方法,当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出现矛盾时,应以镜检结果为准,同时也要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加强尿常规检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因此,临床检测时需要将尿沉渣镜检和尿常规干化学法两种检测方法联合使用[3]。

本次研究中,经干化学分析法检验尿液中RBC阳性率为31.4%,WBC阳性率为17.6%,PRO阳性率为18.2%;经过尿沉渣镜检尿液中RBC阳性率为17.6%,WBC阳性率为12.4%,PRO阳性率为1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结果与刁殿琰[3]等研究结果相类似。结果显示,干化学分析法出现假阳性率较高,其主要原因为:次氯酸盐、细菌过氧化物酶等干扰因素,还有RBC在肾脏或泌尿道破坏、血管内溶血或因尿比重过低,尿pH值偏高导致RBC破坏,血红蛋白游离在尿中和肌红蛋白尿所致。因此采用单纯尿干化学分析得出的结论并不能成为定论,需要进行显微镜进一步检测。而尿沉渣镜检虽操作费时,效率偏低,但视野清晰,准确度高。两者结合可提高尿液检测的靈敏度和准确度。

综上所述,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法在尿液检测中存在一定差异,但两种方法相互补充,不能够被各自取代。两种方法相互结合,可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度。

参考文献

[1]王卫,贾氢,梁兰青,等.尿液干化学法与非染色尿沉渣镜检法检测结果的比较[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1,(03):214.

[2]赵英.尿液干化学分析法与尿沉渣镜检两种方法的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09,(35):42-43.

[3]刁殿琰,王玉洁,盖蔚丽.尿常规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的相关性分析[J].吉林医学,2013,(18):3653.

(收稿日期:2015.02.25)

猜你喜欢

尿常规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尿常规与尿沉渣对尿液检验的影响及分析
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观察
影响尿常规检验的因素分析
提高尿液分析仪尿常规检测准确性方法分析
尿常规检验与C—反应蛋白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比较
尿液检验中尿沉渣与尿常规项目的比较分析
C反应蛋白相比尿常规检验方法在小儿糖尿病合并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效果和价值
影响检验科尿常规检验的因素及改进管理措施分析
尿常规检验中尿沉渣镜检和尿常规干化学法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