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男女分班、混班教学与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

2015-06-06赓,张驰,李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男女生男女体育课

蔡 赓,张 驰,李 格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初中体育男女分班、混班教学与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

蔡 赓,张 驰,李 格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目的:初中阶段是正确的社交观念、积极的交流心态和良好的社交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学校体育教学平台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过程,是一个值得进一步关注和研究的领域。方法:以男女分班和混班两种教学组织形式为背景,采用心理测量的方法,探讨不同的分班组织形式与社交回避及苦恼之间的关系。结果:混班学生与分班学生在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分班学生比混班学生有着更高的社交回避及苦恼;社交回避及苦恼的显著性差异体现在女生中,分班女生比混班女生有着更高的社交回避及苦恼。结论:混班教学组织形式更有利于改善学生的社交问题;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受到分班形式的影响,混班教学更有利于改善女生的社交回避及社交苦恼。

初中;体育课程;社交回避;社交苦恼;男女混班;男女分班

社会化是指个人参与社会生活,通过交互活动习得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成为一个社会成员的过程,即从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1]。这种交互活动就是社交,是人生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是人类满足多种需求的核心手段,是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不可或缺的动力,是与个体社会化进程密切相关的要因。笔者旨在探索体育教学中男女混班、男女分班两种不同的交互活动环境对学生的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方面的影响,探索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会化过程的体育教学分班组织形式,为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为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科学化、合理化建言献策。

1 相关研究回顾

以什么样的人员结构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属于教学组织形式的范畴,是分层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在教学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场地器材)间的关系以一定的程序、从时间和空间关系上科学的组合形式[2]。体育教学的男女混班和分班,就是依据学生性别因素而采用的两种不同的组合形式。男女混班是指两种性别的学生同为一个班级,一般以自然班的形式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男女分班则需打破原有的自然班结构,重新分别组成男生班和女生班进行教学。

我国最早的男女分班教学组织形式可以追溯到教会学校所主张的单性别教育,即根据学校、班级和校舍的条件,单独招收男生或女生。单性别教育流行在20世纪中叶以前,主要是中学和大学。民国时期,由于受西方教育思想和教会学校运营模式的渗透,我国在19世纪末期出现了在私塾教育基础上的由中国人自己开办的私立女子学校。主张女子应该享有同男子一样的权利,鼓励女子参加体育运动,北京国立女子大学、燕京女子大学等开设了体育课,均实行单性别教学组织形式。

建国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学校教育中的体育课基本沿用了原苏联的男女混班教学组织形式。2008年北京市教委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课教学的意见》,明确要求在京初中学段实行男女生分班教学,高中学段实施模块教学[3]。《意见》开启了体育课男女分班问题的讨论,多所学校还进行了男女分班教学的实验研究。

1.1 赞同实行男女分班教学的观点

有学者提出男女分班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初中体育课的开展,主要体现在:实行男女分班教学,学校体育资源得以合理利用;实行男女分班教学使体育教学组织管理更加严谨,减少了伤害事故的发生;实行男女分班教学保证了运动技能学习的系统性[4]。梁田认为男女生分班上课优点大于混班上课。男女生在身体素质各方面都存在差异,分班上课能更好地符合学生特点使课程更有效;分班有利于在《体育与健康标准》的要求下更具学生性别的特点、爱好等因素进行教材选择和编排,节约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教学更有针对性;分班上课也更有利于负荷、教学的组织管理[5]。赵辉也认为,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以及教师对男女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所以赞成男女分班教学。认为不分班教学会造成男生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负荷上目标达不到或女生运动出现超量的情况。还有在兴趣爱好方面,男女生兴趣的不同会导致选择体育项目的区别,也需要分班上课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6]。

虽然实行男女分班教学已经成为我国初中体育教学的主流,但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都十分强调分班教学在选择课程内容、教材编写、运动量安排、场地利用等方面的优势,却相对忽视了混班教学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化进程的积极、有效、不可替代的价值,弱化了体育的总体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了学校体育所应承担的责任。

1.2 赞同实行男女混班教学的观点

张军认为男女生混班上体育课有一定的优势。混班上课时学生们上课兴趣更浓、更投入、气氛更活跃,男女生有展示能力的空间和欲望。男女生之间可以相互弥补各自的不足,使体育课课堂气氛轻松活跃[7]。陈玉丽提出男女合班上课有利于加强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运动中积极表现自己的才能,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男女生合班上课能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动作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相互团结[8]。梅良慧在比对实验男女分班和混班体育成绩后,认为男女生分班、混班对成绩影响较小。男女混合班上课符合学生身心发育规律,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男女生一起上体育课能够为学生们创造一个正常的接触机会,通过课堂体育活动让学生加深对异性的接触和了解,减少对性的神秘感,消除腼腆心理,满足其精神需求。此外,男女生一起上课可以加深男女之间的团结,促进班级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友爱的活动中锻炼身体,掌握运动技能[9]。

显然,支持实施男女混班教学的观点更为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更多关注体育教学平台在促进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独特价值,更加重视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1.3 关于社交回避及苦恼

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如果个体所体验到的自我与经验的差距过大,就会使个体产生焦虑或紧张的心理,这是一种不和谐的状态。个体为摆脱这种不和谐的体验,势必会采取一定的防御反应或措施,而这样就有可能使得个体产生某种心理障碍。初中生正处于社交活动、接受教育和个人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害怕和回避社交,导致学习机会与社交技能锻炼机会减少,学习能力与社交生活能力下降,将严重阻碍中学生的发展。初中生在人际交往中为了维持各种自我知觉之间的一致性,以及协调自我与经验之间关系的技能,如果个体体验到自我与经验之间存在差异,就会出现焦虑与紧张,产生自我的不和谐状态,从而产生社交回避及苦恼体验[10]。

作为社交焦虑认知方面的一个指标,社交回避及苦恼是人际间焦虑的分支概念。回避是指回避社交的倾向,是行为的表现,苦恼指回避社交时个体身临其境时的苦恼感受,是情感体验,即在社会交往情境中有负向情感和不舒服的体验。Watson和Friend将社交回避及苦恼定义为避免接触、交谈,或以任何理由逃避交往,实际的回避行为和回避倾向都包括在内,因此,社交苦恼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经历,如在社会交往中低落、苦恼、紧张、焦虑或是愉快情绪的缺乏,如放松、平静、安心或舒适。焦虑、社交焦虑、社交回避及苦恼三者的关系是焦虑包括了社交焦虑,而社交焦虑包括了社交回避及苦恼[11]。

有研究表明,社交焦虑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日趋加重,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相比以前有明显下降。社交回避及焦虑总分在14分及以上的人数占被研究人群的37.7%,总分在20分及以上的人数达到了占被研究人群的12.4%[12]。

综上所述,当前正值新一轮学校体育改革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特有的社会环境下青少年社会化问题的高发期。因此,必须客观地、理性地反思学校体育改革所走过的历程,进一步总结现行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缺点,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确保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全面影响,将学校体育改革朝着纵深化目标推进。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男女分班、混班形式下学生的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为研究对象,探讨分班、混班教学组织形式与上述心理指标之间的关系。

2.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心理测量法进行研究。选择了Watson等人编制的“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为测量工具[3]。量表共有28个条目,其中14条用于评价社交回避,14条用于评定社交苦恼。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相当高,均值与条目―总的相关系数均值是0.77。因子分析的结果证实了关于回避与苦恼分量表的结构,苦恼分量表及回避分量表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85和0.87。SAD量表得分较高的人,在实际交往中焦虑程度较高,反之亦然。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测试于2014年12月下旬在苏州市两所中学进行,各校的初二年级分别持续3个学期实行男女分班、男女混班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以自然班为单位向学生发放量表636份,采用集体现场填写量表并当场收回的方法(表1)。

表1 量表的发放与回收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相同教学组织形式下,不同性别间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差异性检验

从表2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下,虽然女生的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得分有高于男生的倾向,但不具有显著性水平。一般认为女生的性格有着比男生更为腼腆,比较害羞、矜持的特点,往往在交流活动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倾向要高于男生。表2的结果未能验证性别变量在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的差异性方面存在的主效应,因此,进一步分析不同教学组织形式变量与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的关系显得很有必要。

表2 相同教学组织形式、不同性别间社交回避及社交苦恼的独立样本T检验

3.2 全样本不同教学组织形式下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差异性检验

表3显示了在全样本(不考虑性别因素)范围内,男女分班与男女混班在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的两个维度上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男女分班学生的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水平都明显高于男女混班学生,在总体上肯定了男女混班教学的心理价值。

表3 不同教学组织形式下的社交回避及社交苦恼的独立样本T检验

男女分班教学环境中,缺乏与异性同学进行交流的机会,容易造成学生在与异性进行交流时产生不愿意、不习惯、不自信的心理状态,阻碍与异性交流能力的提高。不能体验到在正常社会结构中与他人进行交流后才能产生的成就感和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社会化过程将停止甚至倒退。

混班形式更加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能为学生提供安全、公开、活跃的交流平台。学生能够通过体育活动增进彼此的友谊,满足学生交流的心理需要。教师的监护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还保证了学生的交流活动有序、健康地开展。混班教学下,男女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中共同成长,同辈群体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比较完善,相互陪伴成长,更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3.3 不同教学组织形式下,相同性别间的社交回避及苦恼差异性检验

由表4可知,两种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下,男女分班教学的男生和女生在社交回避及社交苦恼的得分上均高于男女混班教学同性别的学生,但仅在女生中显示了显著性差异(P<0.05)。分班女生在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方面均明显高于混班女生,表明分班女生的社会化水平严重滞后于混班女生。

表4 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相同性别间的社交回避及社交苦恼的独立样本T检验

相对于男生而言,初中女生受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更为敏感;相对于混班教学,分班教学更有可能令女生产生较高的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反应。但这一结果未必意味着男女分班教学对男生的社交回避及社交苦恼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在女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与成熟比男生更早的前提下,这些问题在男生中出现可能存在相对的滞后效应。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男女都有在异性面前表现的欲望,而这样的欲望和行为会刺激人体产生更多的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人体内多巴胺水平的增高会提高人的兴奋度和欣快感,降低对痛苦、烦恼等负性情绪的感受[14]。体育教学过程中人为地剥夺了在异性面前表现的机会,体育活动所带来的积极性情感体验会降低,而对于消极情绪的抵御力会下降。男女生混班教学既是一个上课的集体,也是一个全性别的人际交流群体,有利于不同的角色认同和交流能力的提高。混班教学不局限于男同学之间或女同学之间的“小圈子”,更有助于建立起模拟社会的“大课堂”,有利于引导学生实现《新课标》的全面发展目标。

4 结论

1)混班教学组织形式更有利于改善学生的社交问题。健康不仅指身体、心理的健康,还包括社会适应良好。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是阻碍社会化过程的两大难题,反映了学生对于社会交往的退缩和负性情感。分班比混班有着更高的社交回避及苦恼,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在促进学生社交行为方面所存在的潜在缺陷。相比之下,混班教学组织形式则显示了在改善学生的社交行为方面应该具有的增益潜力。

2)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受到分班形式的影响,混班教学更有利于改善女生的社交回避及社交苦恼。女生在分班情况下表现出了很高的社交回避及苦恼水平,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视角来看,初中阶段的单性别教育存在质疑的空间。

5 建议

1)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该采取混班教学的组织形式。充分利用混班的优势,为学生的社交能力提高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养成正确的社交观念和意识,纠正回避和苦恼等心理问题,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2)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敬业精神,在混班教学框架内,根据性别进行分组、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地将男女分班教学的积极成分体现在混班教学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3)分班与混班体育教学对于男生在社交回避及社交苦恼方面是否存在滞后效应问题值得继续研究。

[1]夏征农,罗竹风,马飞海,等.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4489.

[2]张学忠.学校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94.

[3]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意见[Z].北京: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08.

[4]龚真观,赵万友.初中体育课男女分班之我见——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学校体育,2008(11):30.

[5]梁田.浅谈中学体育教学男女生分班授课[J].才智,2011(23):230.

[6]赵辉.体育课男女生分班教学好处多[J].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2013(12):145.

[7]张军.对中学男女生混合班体育课教学的探析[J].内江科技,2010(4):206.

[8]陈玉丽.高职高专男女生合班体育课教学探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181.

[9]梅良惠,陈玉林.中学生男女合班上体育课的可行性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9(S1):31-32.

[10]叶金辉,邹琴.南昌市初中生自我和谐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4):447-448.

[11]梁利苹,吴利辉.社交回避及苦恼心理的研究综述[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3,13(2):26-29.

[12]占诗苑,杨智辉.中学生社交焦虑:家庭教养方式和同伴依恋的影响[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1):8-10.

[13]汪向东,姜长青,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42.

[14]马志国.心理解密——男女搭配干活不累[J].健康博览,2010(10):46.

责任编辑:刘红霞

Social Avoidance and Social Distress of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Mixed Class and Divided Class

CAI Geng,ZHANG Chi,LI Ge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Soochow University,Soochow 215021,Jiangsu,China)

Objective:Middle school is the key period for the correct social ideas,positive attitude to communication and good social behavior formation.Through the physical education platform to promote the socialization of students is a worthy of further attention and research in the field.Method:In the context of mixed class and divided class,using the method of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organization form and 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Results:Mixed class and divided class student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divided class students have higher 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than the mixed class students.Conclusions:Mixed class organization form is more conducive to improve social communication problems;girls are more vulnerable to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form than boys;mixed class 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female social avoidance and social distress.

junior high school;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social avoidance;social distress;mixed class;divided class

G807.2

A

1004-0560(2015)03-0101-04

2015-03-02;

2015-04-16

蔡 赓(1962—),男,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运动心理学。

猜你喜欢

男女生男女体育课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男女有别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体育课
男女交往最忌讳什么
学校费心防早恋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搞笑男女的幽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