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小组活动强化大学英语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
2015-06-05贾玉洁
贾玉洁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正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型”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型”。要实现这一转变,需在公平原则、合作原则、灵活原则、反馈原则和激励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小组活动强化大学英语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小组活动;大学英语;构建主义;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5) 02- 0131- 02
doi:10. 3969/j.issn.1671- 5918. 2015. 02- 066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大学英语课堂的现状及原因
2004年1月,教育部印发的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对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可见,新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把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放在了首要位置。然而十年过去了,在课堂实践中,大学英语课堂效果并未达到预期要求,其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成了消极、被动的接收者。课堂学习气氛沉闷,授课内容枯燥,学生听说读写水平不达标。教师唱独角戏,学生的主体地位未真正实现,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一)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我国高等院校普遍实行大学英语大班授课,更有甚者,班级人数达到九十人之多。课堂上,教师面对数量庞大的学生,无法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无法展开有效的课堂活动,只能以讲授来传授知识。即使有课堂活动,也以师生之间单一的交流模式、或少数学生的表现为主。大部分同学参与活动的机会受到限制,能力发展受到影响。
(二)大学英语课堂的基本模式普遍沿袭对背景知识介绍、字词讲解、句意翻译、练习检查的做法。在这种模式中,教师还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学生扮演的是知识接受的角色。学生参与的机会被大大地剥夺,其后果就是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大打折扣,进而影响其运用语言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自信心。
要改变这种现状,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必须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型”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型”,其教学过程的重点是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
二、小组活动的定义及理论基础
Healeyelal指出,小组活动是两名或多名学生在没有教师帮助和控制的情况下共同致力于完成一项任务,并在特定时间段内达到与任务相关的特定目标。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共同承担学习任务,互相帮助解决问题、互相鼓励努力学习,每个小组成员不但要为自己负责,还必须为本组中的他人的学习负责。它注重整体参与性,主张教学以满足学生需要为依据,倡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小组活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在教学理论上,皮亚杰(Jane Piaget)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语言教学的课堂互动提供了基础。他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积极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教育赋予受教育者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者将自身经验带进学习过程,是积极的意义建构者和问题解决者。因此,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之一正逐渐成为广大大学英语教师的共识。由于小组活动通常以完成某种任务为目的,参与者处于一种互动的交际状态,因此可以通过意义共建增进语言习得,使得学习者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练习使用目的语。随着以教师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模式向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型,小组活动已然成为外语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庞大的教学课堂上,如何通过小组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强化学生主体地位中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构建互动的教学模式来达到提高学生交际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正成为广大英语教师和学者的日益关注的研究课题。
但是,小组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及课堂观摩发现小组活动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仍存在一些低效现象。虽然从理论上看,小组活动在外语教学中占据毋庸置疑的地位。但现实教学中却又存在许多问题,使小组活动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逐一审视这一教学手段在大学英语课堂实施运用的相关细节,也不难发现其背后还存在值得进一步推敲的不完善之处。如何避免小组活动流于形式,如何提高小组活动效率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组织小组活动中应坚持的原则
本文试就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就如何通过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几点原则。
(一)公平原则。在教学课堂中,主角通常是少数成绩优异或者性格外向、表现欲强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始终保持沉默。小组活动应秉承着公平原则,发挥每个学生及学习小组的优势。首先在组建小组时尽量使成员在学习成绩、性格特征、才能倾向等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其次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如收集资料,资料整合,任务汇报,并且由成员轮流完成。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学生以语言基础差或性格内向等原因为由,推脱课堂锻炼的机会。在课堂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心理层面,小组活动为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建立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合作原则。小组成员之间以及小组之间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为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还可以组织开展小组竞赛等活动,这样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例如小组组员之间可以互相纠正其在语音、语调等方面存在不足,也可以相互纠正作文中拼写,语法等缺陷。小组成员中程度较好的组员可以及时给予队友指导,也可以从其他成员那里学习闪光点。发扬合作精神,让学生之间相互了解,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以此改变以往课堂上填鸭式的死板教学方式,实现立体的、交错的,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真正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endprint
(三)灵活原则。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小组活动之所以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小组活动类型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信息差任务(information - gap):小组成员分别掌握不同(通常具有互补性)的信息,持不同信息的双方通过交际手段、交换信息,填补空白,从而完成交际任务。教师可以把一篇文章分成几部分,学生分组阅读不同的内容,由此产生信息差,继而要求学生通过语言交际活动把所缺少的信息差补充完整,达到对课文内容的全面了解;②拼图型任务(JigsaW task):这是信息差任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要求各个成员通力合作将获取的所有信息片段像拼图一样拼接完整,最终掌握整体信息。例如让全班同学每人一段话来编写一个故事或剧本;③解决问题型任务(Problem-solving task):此类活动重点考察和培养小组运用目标语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提供学生一系列解决某个问题的线索,通过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都需要找到解决该问题的最终、通常也是唯一的途径;④决策型任务(Decision making task):学生根据某个有多种可能性方案的问题来进行商讨,其目的是通过合作在小组成员内部达成一致,选择出最恰当的一种方案并给出理由;⑤交换观点型任务(Opinion exchange task):观点交换任务是指学习者讨论、交换意见,而不必达成统一意见。例如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鼓励各种不同观点的相互激荡和碰撞。”除此之外,小组游戏,小组辩论,角色扮演、访谈、编剧、作诗、电影片段配音等形式都可以作为小组学习的备选活动。小组活动的任务要保持趣味性和开放性,学生可以以自己的兴趣为导向,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形式然后围绕所选话题展开研究。小组活动还要具有灵活性,任务应不拘泥于一种形式,教师针对不同的任务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避免单一化和形式化。此外教师还要根据不同班级的知识水平制定小组任务,保证任务的可行性和挑战性。在在多种形式的小组活动中,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素材并进行分析、整合。这不但拓展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而且也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主体意识。
(四)反馈原则。当一个小组在台上呈现活动完成情况时,台下其他小组应认真接收并理解台上所输出的信息,但现实情况往往是台上的表演者机械地呈现自己所负责的内容,自说自话,或语速太快,或语音太低,台下的听众因无法顺畅接收信息而表现得心不在焉,或忙于准备自己小组的活动而忽视台上的表演。台上的表演者和台下的倾听者各行其道,沟通不畅。这种效果尽失,效率低下,课堂嘈杂的教学模式浪费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因此建立反馈制度迫在眉睫。接受小组可采取提问,评论,打分,选优的形式对输出小组的活动内容进行反馈,这将积极引导学生融入小组活动中,使话语输出者和接受者之间在思维上进行对接、碰撞和启发。
(五)激励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已掌握的语言知识进行语言交际,协调好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关系,并且观察、记录学生运用语言时所暴露的弱点和展示的闪光点,作为以后改进教学的依据。教师应参与到小组活动中了解学生的活动现状,捕捉学生的创新点或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点拨、引导;教师在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时应注重小组整体的评价与个体评价并重,如果评价体现不了小组成员的个人努力,逐渐会使一些学生失去参与合作的兴趣,降低合作的积极性;对小组活动的评价内容不仅包括任务的完成情况,更应包括学生的参与态度、合作意识、成员参与度、配合程度、任务完成情况、合作技巧、态度的肯定等等。全面科学地激励制度能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表现出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结束语
随着以教师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模式向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型,小组活动已经成为外语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活动形式。它的有效展开无疑是为学生交际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平台,这样他们就可以充分发挥施展自己的才华。将“小组活动”运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反思和提高,促使课堂小组活动更加有效地开展,更好地发挥其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素玲.从话语分析看母语使用与小组活动偏移[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5)
[2]彭雪梅.大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模式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4).
[3]沈蕾.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4]庞继贤,吴薇薇.英语课堂小组活动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