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元与多元的协调发展

2015-06-05李淑莲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辩证统一多元阅读教学

李淑莲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提倡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阅读、在多元阅读的理论中创造高效课堂。而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仅针对语言较强的学生而言,忽视了其余类型的学生,这不能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语文教学。

关键词:一元;多元;阅读教学;辩证统一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352-0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导读与小学案例评析》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引导学生与作者和文本进行对话,进行个性化的朗读,才能使文本的语言成为学生自己的内心抒发。这种由“一元”到“多元”的富有个性色彩的阅读,正是超越了文本的具体表现。“多元”的互动策略,就是善于从多角度、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资源进行个性需要的多种整合互动,形成“多元”的个性化教学策略。语文教学中,如能深刻认识到“一元”与“多元”的辩证关系,并运用到教学中,将能争取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多元”性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正是符合现代教学理念。如:在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中,教师可以设计多元化的模式,引导学生“读”的目标,“让学生最大限度的熟知课文,走进课本”,然后,让学生自主安排进行“读”。“读”的内容有常态的基本模式:单元导读、课前导读、课文内容、生字词语、课后练习、资料库;“读”的形式多样:默读、朗读、选读、浏览、读重点、反复读……

二、发扬民主,建构多元解读

要想让学生在多元解读文本过程中彰显个性的风采,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

如我在教学《变色龙》一课,刚讨论完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

学生A举手发言:“我觉得警官奥楚蔑洛夫并没有断错案,赫留金才是罪有应得”。学生B:“我同意A的看法。就如警官奥楚蔑洛夫说的,狗那么小,够不着赫留金。”学生C:“我也同意。当有人说出是赫留金用烟卷戳狗时,赫留金很凶,还用自己兄弟当宪兵吓唬人。可见他做贼心虚”。学生D:“我认为,虽然事情的真相是赫留金不对,但奥楚蔑洛夫根本不曾以真相为依据来断案。所以,谈不上有没有断错案”。

最后,学生认识到:奥楚蔑洛夫断案的依据始终是狗的主人,而非事实,足见其性格特征。

由此可见,在这样民主的教学的情境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受到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文本“多元”解读才得以真正开展。

三、收集课外资料

如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的课前预习:①精彩朗读文章晏子和楚王三次斗智的部分,读出楚王的骄横、傲慢、阴险和失败面前的窘迫;重点要引导读好晏子的话,读出他的语气,充满他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②收集有关晏子的资料,了解晏子的为人,事迹等。③罗列出现在实际生活中像晏子这样足智多谋、能言善辩的人。④本篇课文选自《春秋故事》,你还知道此书那些故事?

“多元”理论指导下的语文阅读的培养,使学生的阅读想象有了发展空间,学生会从文本出发,用自己擅长的方式预习课文,可谓百花竟艳。同时“多元”解读,也增强文本的童趣。

儿童在接触文本时,往往有着与成人并不完全相同的阅读视界,他们喜欢放飞童心,驰骋想象,喜欢对照自己的现实生活去阅读。当文本所固有的视界与儿童的阅读视界相融合时,语文教学便会满足他们精神成长内在的需要。因此,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不仅要尊重文本,还要尊重儿童,有时要将自己的阅读视界趋近于儿童的阅读视界,从儿童的思维角度出发思考问题。

四、抓住文本切入点,有效多元解读

每篇文章都有很多“看点”,我们在处理教材时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应该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效进行文本解读。我认为文本“多元”解读可从以下“五点”进行切入:

1、抓住文本内容。一篇文章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是摇曳多姿的。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时,让学生先交流对文本内容把握情况。

2、抓住文本语言。汉语言是最具朦胧、模糊,且多义性的特点。所以,在对有些具有多义性模糊性的语言进行品味揣摩时,就可引导学生进行多元理解。

3、抓住文本主旨。文学作品主旨的诠释,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文学作品的主题常常具有多元性,不同的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思想方法认识到种种具有个体差异性的主题。

4、抓住人物形象。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具有立体化的特质,我们在分析文学形象时,应以一种辩证的理性面对学生有创性的思考争鸣,既“多元”解读文本人物形象。

5、补充文本“空白”。文学作品中匿藏着许许多多的“空白”,有待于读者去发现、填补和剖析。在我们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学生对作品“空白”带有个性色彩的填补,更是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语文课也变得空灵和鲜活。

五、“一元”与“多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相互渗透

语文阅读教学,在课堂中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但离不开文本,也就是所谓的“一元”。学生为教学中的“一元”,教师为教学中的“一元”,课本与作者为教学中的另一个“一元”,在教学中这三者之间互为一体。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应要通过正确引导,让作者与学生产生一种换位,让学生把个人的经验、阅历引用到文本学习中去,同作者产生对话,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究作者的内心,寻找“自我”与“作者”之间的异同去读文本,从而完成与文本更深度的对话,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进行着一系列探究的活动。

猜你喜欢

辩证统一多元阅读教学
平面设计中实用性与艺术性思辨
例谈散文中的借景抒情
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关系刍议
春风化雨,“化”身多维评价
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当代语境下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探寻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