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2015-06-05王凤梅

医疗装备 2015年14期
关键词:消化内科满意度

王凤梅

(山西省原平市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西原平034100)

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王凤梅

(山西省原平市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西原平034100)

目的:研究并探讨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抽取的方法,将这100例消化内科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的焦虑症状、睡眠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的焦虑症状、睡眠质量均得到显著的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症状、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更加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的护理过程中,实施健康教育模式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睡眠质量,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同时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消化内科;护理;健康教育

消化内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患者的病情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慢性疾病患者需要住院接受治疗。在住院期间,由于受到疾病的困扰,加上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患者容易产生不良情绪,睡眠质量较差,对疾病的治疗较为不利[1]。因此,在消化内科患者住院期间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特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常规护理措施联合健康教育模式,通过对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的焦虑症状、睡眠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以探讨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消化内科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消化内科疾病,均接受消化内科住院治疗,排除急诊患者、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在研究前均对研究方法和目的有所了解,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协议。按照电脑随机抽取的方法,将这100例消化内科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5∶25,年龄25~61岁,平均年龄(43.67±12.37)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6∶24,年龄24~62岁,平均年龄(43.71±12.4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平均年龄等基本资料作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的观察,对患者的用药进行指导,对患者的饮食进行严格的控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并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模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

1.3 观察指标:两组均进行为期1周的护理,护理干预1周后,对患者的焦虑症状、睡眠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焦虑症状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2]进行评估,临界值为50分,50~59分,表示患者处于轻度焦虑状态;60~69分,表示患者处于中度焦虑状态;70分及70分以上,表示患者处于重度焦虑状态。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焦虑情绪越严重。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3]进行评估,共有19个自评题和5个他评题,分值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满意度可分为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将各项研究数据录入到SPSS17.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表示为[例数(%)],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进行t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焦虑症状和睡眠质量改善情况对比: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的焦虑症状、睡眠质量均得到显著的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症状、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更加显著(P<0.05),详情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焦虑症状和睡眠质量的变化情况对比(±s)

表1 护理前、后焦虑症状和睡眠质量的变化情况对比(±s)

注:与护理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指数对照组(n=50)护理前组别时间SAS评分PSQI 61.24±5.1717.79±1.16护理后47.17±4.11▲12.54±1.13▲观察组(n=50)护理前61.52±5.3418.01±1.25护理后30.42±4.52▲*8.63±1.10▲*

2.2 护理满意度对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比[例数(%)]

3 讨论

消化内科慢性疾病患者往往需要住院接受治疗,患者在住院期间,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对治疗较为不利。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主要与患者对医院环境的陌生、对疾病治疗知识的认知不足有关[4],因此,在消化内科患者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极为必要。

健康教育是护理方法的一种,主要是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使患者掌握一定的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使患者能够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避疾病风险因素,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5]。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实施健康教育模式具有必要性。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健康评估:对患者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文化水平、学习能力、语言能力、心理状况等。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筛选出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了解患者的个体性差异,从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2)健康教育形式:健康教育可分为个体教育、集体教育、口头教育以及书面教育[6]。个体教育,即根据患者的病情、心理状况以及学习需求进行随机式的教育;集体教育,即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定期开课,将有共同问题的患者集中,组成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解答;口头教育,即与患者进行沟通,为患者耐心的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语言尽量通俗易懂,态度尽量和蔼可亲,每次讲解的疾病知识应适度且具体,避免内容过多、内容过于抽象而导致患者云里雾里;书面教育,即定期制作相关主题的黑板报,还可以印制相关知识的宣传手册,录制相关教程的视频,将视觉、听觉有机结合,对患者进行全方面的指导和示范。

(3)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的内容通常包括一般知识、营养学知识、药物指导、运动指导、心理指导。一般知识主要包括疾病的定义、分型、临床表现、简单的处理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营养学知识即饮食指导,主要包括食物的热量计算方法、适合摄入的食物、营养物质的摄入需求以及药物与食物的配合;药物指导主要包括药物的使用方法、使用时间、药物用量以及注意事项;运动指导,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心理指导,即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相对应的心理疏导,使患者对疾病的治疗树立信心,并积极配合治疗,自觉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的焦虑症状、睡眠质量均得到显著的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症状、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更加显著(P<0.05)。这说明,在消化内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护理满意度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这说明,健康教育应用于消化内科的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进而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消化内科的护理过程中,实施健康教育模式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睡眠质量,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同时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1]王岚,朱燕,邹静,等.健康教育处方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4):2882 -2884.

[2]李小换.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9):115-116.

[3]王俊文.健康教育模式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3,6(z2):78-78,79.

[4]林超.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运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0):2571-2572.

[5]吴俊华.健康教育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5,5(11):56-57.

[6]肖良翠.健康教育应用于消化内科患者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3,26(6):185.

R473.5

B

1002-2376(2015)10-0181-02

2015-08-04

猜你喜欢

消化内科满意度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趴在桌上午睡不会影响消化吗?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胃为什么不会消化掉自己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PBL与CTM在中医内科教学中联合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