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科化培训对快速提高手术室新护士综合能力的作用

2015-06-05赵燕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25期
关键词:专科规范化手术室

赵燕

江苏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 214002

手术室护理是医院护理工作以及手术治疗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手术室护士的综合素质以及手术配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新护士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以及技能水平较低等原因,导致手术室新护士综合能力较低。为了提高手术室新护士的综合能力以及手术室整体护理水平,该院将专科化培训应用于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入科的手术室新护士的培训工作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该院手术室2014年 10月—2015年10月新入职的护士40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培训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观察组21例,平均年龄:(22.21±0.34)岁,年龄范围:21~26岁;女性14例,男性7例;其中2人为中专学历,7人为大专学历,12人为本科学历。参照组19 例,平均年龄:(22.30±0.32)岁,年龄范围:21~27 岁;女性13例,男性6例;其中3人为中专学历,5人为大专学历,11人为本科学历。两组手术室新护士的性别、年龄、学历以及入院时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等一般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该组的19名手术室新护士接受常规培训,即根据医院手术室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的内容以及方法进行培训,通过由简单到复杂的培训模式尽快让手术室新护士在心理上以及专科技能上适应岗位要求。岗前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该院的相关规章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礼仪规范、医疗文书书写规范要求以及医院文化、服务理念等,培训方式主要包括案例分析、专题讲座、观看试听教材等;岗位前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及专业素质教育、手术室规章制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手术室基本技能等。在对新护士进行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相关基础操作技能知识的培训后,对新护士进行考试评价,通过考试的护士轮转1个专科[1]。

1.2.2 观察组 (1)该组的21名手术室新护士接受专科化培训,具体措施如下:首先新护士要完成以上常规培训内容,即进行为期6周的手术室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为期2周的专科知识和技能培训,共2个月完成,对新护士进行考试评价,通过考试的护士轮转1个专科。(2)进入专科后,护士长要向专科主任、医护人员以及手术室专科组长等介绍手术室新护士,并与以上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制定培训计划以及目标,具体要求如下:手术室新护士在专科至少要进行为期6个月的培训,不安排夜班,并且在日常排班中最好让其连续配合该专科的某一手术,直到新护士能够将其完全掌握,目标是在两年内让其成为本科手术最佳助手[2]。(3)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应该让手术室新护士兼顾神经外科、妇产科、骨科等急诊专科基本外科手术配合的培训工作,努力将其培养成为一个技术较全面的、综合素质较高的手术室护士。(4)专科培训要求手术室新护士不仅要接受手术室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内容,更需要进行相关的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在专科内,由专科组长以及专科护士对手术室新护士开展强化培训工作,并让综合素质较高的专科护士通过带教的方式来提供手术室新护士的综合能力,使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以及基本技能,并且能够在手术过程中与医师配合默契。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手术室新护士在培训1个月、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的综合能力情况进行评价并比较,综合能力采用该院自制的手术室护士综合能力阶段化考评表进行评价,评分越高则表示手术室新护士的综合能力越高。(2)手术期间由两名培训老师来进行现场考核,主要包括手术室专科操作以及基础护理操作,以上两项内容的评分标准均由该院护理部以及该科自行制定,总分均为100分,评分在85分以上则判定为合格。(3)采用该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来对专科医生满意度进行调查并比较,同时记录两组的参加专科学术会议及培训次数、撰写会议论文数以及发表论文数。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正态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样本均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室新护士入科后不同时间的综合能力评分对比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在接受不同方式的培训工作后,观察组手术室新护士入科1个月、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的综合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3,6.11,6.73,6.52,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手术室新护士入科后不同时间的综合能力评分比较[(x±s),分]

表2 手术室新护士操作考核合格率比较

2.2 手术室新护士操作考核合格率对比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室新护士的手术室专科操作、基础护理操作以及所有操作(专科+基础)的考核合格率分别为85.7%、95.2%以及90.5%,均显著高于参照组手术室新护士的52.6%、63.2%以及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6.42、7.17,P<0.05),见表 2。

2.3 手术室新护士其他考核指标对比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参照组手术室新护士中有参加专科学术会议及培训的有2次,撰写会议论文数为2篇,发表论文数为1篇,专科医生满意度为81.1%;观察组手术室新护士中有参加专科学术会议及培训的有6次,撰写会议论文数为7篇,发表论文数为5篇,专科医生满意度为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而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对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提供手术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以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性高以及业务面广等为主要的特点[3]。随着外科医疗诊疗技术的完善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供,对手术室护士的综合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4-5]。医院一般对手术室新护士会进行常规培训,培训的内容和方法则以医院手术室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进行,但是随着手术复杂程度的提高以及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这种培训方式的缺点也日益显露[6]。由于封闭性的手术室环境的影响以及自成体系的专科理论、工作流程以及操作技能等因素的影响,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科护理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专科化培训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培训模式,是在对手术室新护士进行医院手术室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这种培训模式能够使其具备巩固的专科理论知识以及熟练的操作技能,能够大大提高术中配合水平以及配合能力,使手术室新护士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掘,充分调动了其工作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并且保障其在手术过程中与医师配合默契,从而大大提高了手术医师的满意度以及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8]。

在该研究中,对该院入科的40人手术室新护士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培训方式,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室新护士入科1个月、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的综合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专科操作、基础护理操作以及所有操作(专科+基础)的考核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同时观察组中参加专科学术会议及培训次数、撰写会议论文数、发表论文数以及专科医生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实践证明,专科化培训对快速提高手术室新护士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培养专科护理人才以及促进手术室专科护理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大力推广。

综上所述,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医疗体制的改革,不断创新手术室新护士培训管理模式,做好规范化以及专科化的培训工作,是提高手术室新护士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而手术室新护士的专科化培训模式更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以及改进。

[1]岑媛,胥英杰,鲁琳,等.导师责任制在手术室新护士培训中的探索与实践[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5,19(5):581-582.

[2]周丽芳,金丽萍,何雅娟.多元化培训模式在手术室新护士独立上岗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5,23(6):577-578.

[3]蒋飞霞,郭华芹,陶晓燕,等.分阶段多模式培训提升手术室新护士手术配合能力[J].护理与康复,2014,11(9):893-894.

[4]赵体玉,曹立恒.专科化培训对快速提高手术室新护士综合能力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12,18(18):23-24.

[5]王丽.手术室新护士岗前带教培训模式及效果的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8(8):1456-1459.

[6]袁周祥,王东平.对手术室新护士行多元化培训的观察[J].护理学报,2013,21(21):13-16.

[7]王海英.规范化专科教学方式在手术室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4,6(6):774-775.

[8]吴荷玉,吴丽,王萍,等.三联教学法在手术室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4,18(18):69-71.

猜你喜欢

专科规范化手术室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重庆中医急诊专科医联体成立大会召开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