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计算考点浅析
2015-06-03刘文国
刘文国
摘 要:化学计算是中考化学考题中的必考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综合计算能力和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解决好化学计算问题,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化学能力至关重要。而化学反应中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是初三化学计算的重点内容,也是化学计算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关键词:溶解度曲线;化学式;化学方程式
分析历年来的中考化学试卷可以看出:中考化学计算大体可以归纳为三大类。第一类:利用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计算;第二类:根据化学式的计算;第三类: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下面针对这三类计算问题的解决对策作一简单分析。
一、利用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计算
此类计算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固体物质溶解度概念、溶解度曲线的意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等知识的理解程度。题目常会涉及溶解度曲线上任意一点、交点意义的考查;曲线走向和溶解度曲線的变化规律的考查;给出一定量溶剂和溶质混合后所得溶液饱和性的考查(判断溶液饱和性、计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溶液质量);混合物分离方法的考查等。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明确以下几个层次的含义:
1.溶解度曲线上任意一点表示对应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上交点表示对应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溶解度曲线的走向表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4.给出一定量的溶质和溶剂,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不能简单相加,要明确所给溶质是否完全溶解,通常利用公式s/100=x/m溶剂将所给溶剂低代入公式计算出达到饱和溶液时所需溶质x,与所给溶质比较,从而判断溶液的饱和性。
二、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此类计算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式的理解。主要涉及:(1)判断物质的元素组成;(2)判断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3)判断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比;(4)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5)元素间的质量比;(6)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7)已知化合物(元素)实际质量,计算某元素(化合物)实际质量。通常考查其中的2~3个问题。这一类问题比较简单,只要明确了化学式所表示的含义就能迎刃而解。
三、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此类计算往往是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即化学反应中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问题。学生在刚学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后,紧接着来学习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并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难点:(1)对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种类的判断;(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构成(来源:也就是溶质只是反应生成的,还是既有反应生成的,又有原来物质中带来的)的判断;(3)所得溶液的溶液质量的计算。
针对学生在这几个方面存在的主要困惑,本人在教学中将解决这类问题的分析思路总结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分析题目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分析题目中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根据什么解决。常常涉及的问题有:(1)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考虑差量法);(2)所用稀酸或其他反应物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应利用化学方程式解出;(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①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能分散到溶液中的生成物(除去气体、沉淀、水),②所得溶液质量的计算:方法一,反应前总质量减去生成的气体、固体(沉淀或杂质)即得溶液质量;方法二,原溶液减去原溶质,再加生成的新溶质和水的质量,即得溶液质量。
第三步:分析题目中所给已知量,找出能代入化学方程式解决其他未知量的已知量(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若已知量全为混合物,应考虑利用差量法计算产生气体或沉淀的质量,再利用气体或沉淀的质量计算未知量。分析完后,利用化学方程式分别计算出的所需未知量,再按题目要求,逆步解题。
例如:取Na2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13.6 g,加入73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 gCO2计算:①固体中Na2CO3的质量,②该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③反应后所得溶液到的溶质质量分数。
分析:(1)本题涉及的化学反应是Na2CO3+2HCl=2NaCl+H2O+CO2↑;(2)分析未知量:①Na2CO3质量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②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需计算出溶质HCl的质量,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质为NaCl,有两部分构成:反应生成的NaCl和原混合物中的NaCl。溶液质量:13.6 g+73 g-mCO2,故需知道CO2的质量;(3)已知量:13.6 g固体混合物不能带入化学方程式、73 g稀盐酸是混合物不能代入,只有4.4 gCO2可以代入计算。
通过三步分析,可明确题目要求计算什么,怎么计算,用哪些量来计算,由此做到解题思路清晰,解题步骤明确,从而减少计算失分,有效提高化学成绩。
初中化学中化学计算能力是学生化学能力和化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从单一、枯燥的计算中找到乐趣,同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都是每位化学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编辑 段丽君